再造神州
第二十集第二十章兩國和約
2兩國和約
將耶律楚材送到使節館。張天綱正要離去。耶律楚材卻臉帶笑容。熱情的邀請他小聚片刻
張天綱微微一考慮。就應承下來。和耶律楚材走進使節館。
使節館的園林建築沒有阿刺海別吉那邊的別出心裁。渾若天成。不過卻裝飾的富麗堂皇。一派皇家庭院格。
很難說這兩種風格底誰比誰更但論好看。定是皇家園林風格大氣。奢華。但若論住的舒適。靜心怡人。就以江南園林為最。住在那裡。就如同住在山水之間。別有一番天地。
張天綱默默跟耶律楚材來到使節館中的大隨後穿過大廳來到耶律楚材等人下的庭。
此刻這裡的警衛人員全都成蒙古士兵。扎辮。挎鋼刀。很是彪悍。
天綱看了幾眼。就將目光移開。跟著耶律楚材來到一間風格華麗的房子內。
「異地重。待客簡陋。還請不要見怪!請坐!」耶律楚材神態謙和。充滿歉意。
「呵呵。耶律老哥過謙。昔日中一別。至今已經十多年了吧?」張天不以為意的坐到席。望著耶律楚材。既感慨又似乎在回憶著什麼。
「是啊。當初若非老弟堅持跟金帝南下。也許你我今日同殿為臣也說不定!」耶律楚材神色迥然。目深邃的看著張綱。
張天綱卻很是淡然的說:「食君祿。忠君事。舊主仍在。豈敢再攀新主!」
「你就是如此固執。不過如今金國已滅。觀你今似乎還是白。如隨我一起投歸蒙古。我蒙古汗胸懷廣闊。四海皆聞想必不會埋沒你一身所學!」耶律楚材沒能忍住。還是出言招攬。
張天綱沉默片刻。突然搖頭道:「不瞞老哥。若在幾日前碰到老哥。也許天綱真會心動。但以老哥的才學而論。不會看不出宋國大興就在眼我雖生在金人治下。卻還是漢人為大宋力正當其時。老哥以為了?」
會不委派任何官職。而讓你來監視我。這分明就是在看你笑話。試問一下若老哥和你不相。你今日有何待遇那可真就不好!」耶律楚材還不死心做著最後力。
「呵呵。老哥說笑。大宋陛下乃是真龍天子。肯為在下一介降俘而特安排已經是天的榮耀。有沒有官職。真的就那麼重要嗎?」張天綱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耶律楚材讓後沉默下來。
兩人對坐片刻。耶律楚材終於確定對方已經決意為大宋效力。不是自己所能拉攏暗道一可惜。然,就轉過話題。隨意和他閒聊起來。
期間耶律楚材幾次提到趙並對他的作為也很是佩服。無論話語。還是評價。都很中肯。並沒有因為他是宋國皇帝而有意誣蔑。這讓張天綱很是佩服。
無論立場如何。耶楚材的眼光和才學都是足以讓自己佩服。若非自己地一點堅持。也今日就不是這樣的局面。
互懷感歎中。兩人了很多。從過去聊到現在。再說到耶律楚材說了一句:「如果老弟在大宋有何不快。可以來我蒙古!」
「彼此。若老哥在蒙古留不住。千萬不要忘了中原!」
兩人對視一笑。一種惺惺之感油然而生。
張天綱離去的時候。耶律楚材親自把他送到使館外面。看著他坐上馬車離開。才有些落寞惆悵的回到庭院。卻現兀良合台正在等他。
「中書大人!」兀良合台對他很尊敬。一見他就站起來撫胸為禮。
因為蒙古本部官制極為粗陋。成吉思汗時期。實行的是軍政合一制度。只有萬戶千戶百戶等統帥軍隊的長官。並沒有治理政事的長官。攻下城鎮後也不派兵鎮守。完全是一種粗獷式的遊牧民作風。做為一個部族。這麼做當沒問題。但做為一個帝國。這麼做就顯太過兒戲。
耶律楚材一直跟隨成吉思汗。對蒙古這些弊端看地很清楚。早在成吉思汗時期。他就勸說成吉思汗實行一些正規的帝國制度。成吉思汗也聽從了他地勸告。在些地方也的確實行了一些好的制度。但成吉思汗本人受遊牧影響太深。對帝國制度並沒有太深刻的認識。總覺的蒙古本身地制度就已經挺好。此在推行帝制方面並不太極。
窩闊台上位後。因為拖雷的事情。他深深感到蒙古本部制度在一些方面地缺漏。耶律楚材趁著這個機會推出自己籌謀已久的官制改革。和窩闊台兩人一拍即合。在窩闊台的持下。他已經對蒙古本部制度進行了很大改動。
在地方上設置官吏統制老百姓。另設萬戶總管軍隊。使軍政相互遏制防止獨斷獨行。
而在中央設立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耶律楚材當仁不讓地成為蒙古任中書令。這些舉措大大加強了窩|台的統治力度。讓蒙古汗國逐漸有了正規帝國的雛形。不過因為蒙古部落一些根深蒂|地傳統。在草原部族上。這樣的改革的成果並不算太大。只是讓窩闊台地統治更深入這些部族。但要說就改變還談上。
兀良合台是看著耶律楚材進行這些改革的蒙古高層之一。對他地智慧和手段感歎不已。認只有他才真正看到蒙古存在的種種問題。因此對他的尊重也是自肺腑。
耶律楚材雖然心情很不好。但見到兀良合台。還是笑著說道:「回來了今天街上熱鬧嗎」
兀良合台眉頭皺的緊。搖搖頭。隨即卻覺不對。解釋道:是街上不熱鬧。只是我現。宋國的實力比我們想的還要龐大。他們有充足的人口。龐大的國土。繁華的城鎮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有數量眾多。強大可怕的軍隊。這些對我們蒙古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你還說漏了一點。他們還擁有一個積。海納百川地皇帝。可以說。是我見過僅於的雄主!」耶律楚材接了一句。給了趙很高的評價。
「難道就沒什麼辦法阻止宋國這種強大。他們現在吞併了金國如果任憑他們繼續壯大下去將來對我們蒙古很是不利!」兀良合台顯的很是憂心。
「阻止嗎?」耶律楚材微微沉吟片刻搖搖頭。「宋國的崛起已經是不可逆轉。我此刻才更佩服先大汗先見之明。」說到這裡。耶律楚材看看四周|口不說。兀良合台上讓自己的隨身護衛站到門外並防止其他人竊聽。
這間屋子耶律楚材親自檢查過。沒有任何機關。不過也是不管怎麼說。宋國也是堂堂大|禮儀之邦不可能真的下作到讓他國使節住進聽機關的房子。耶律楚材對此點到是很放心。刻門外窗戶又被貼地蒙古衛士把守住相信除了,中兩人不會任何人聽去兩人的談話。
在腦中考慮了一下措詞耶律楚材謹慎地問了一句:「你知道我們這次來的目的嗎?」
「中書大人不是。商議和宋國簽訂的和約嗎?難道有別地目的?」兀良合台也很機警。臉色極為嚴肅。
耶律楚材笑了笑:「這個地確主要目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宋國放鬆對我蒙古地警惕。將其吸引力放到北方。」
良合台皺眉不解。沒開口詢問。等待對方解釋。
「將軍在北和趙彩過戰。認為她才能如何?」耶律楚答反問。
「很可怕。當時我明明有八成把可以瞞過對方。結果卻是落入陷阱。差一點就回不到草。」提及在東北恆州一帶的|場戰鬥。兀良合台到現在都心有餘悸。趙彩雲那幾出神入化的謀算設計。讓他吃足了苦頭。那一戰。他僅以身免。隨行地幾千蒙古鐵包括一些從他父親時代就跟隨的老戰士。不是戰死就是被擒現在想起這些。兀良合台就有種遏制不住地戒忌和不敢明說的恐懼。
耶律楚材注意到兀良合台底那抹恐懼。心中閃過擔憂和無奈。隨即繼續問道:「你認為大軍若從東北進中原。有多大成功可能?」
這個問題讓兀良合台遲無法回答屋中陷入難堪地沉默!
「若對方統帥是趙雲。成功希望不會超過一成!這是我的估計。你覺了?」耶律楚材再緊問了一句。讓兀良合台心頭一跳。下意識的答道:「一成。我估計連半分希望都沒有。」
隨後卻又覺什麼。臉色頓時閃過羞愧。乾脆站起來承認道:自從敗在趙彩雲手上後。一直對她感到很畏懼。讓中書大人見笑!」
「呵呵。你這個感覺相信很多將軍都有。包括拖雷四王爺!」耶律楚材對兀良合台自承懼。並無半分看不起之色。反到極為欣慰。「唯能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方能有真正戰勝對方的希望。將軍的長處在於草原征戰臨陣揮。對於謀算之道。的確有所欠缺。不過這也無妨。大宋的趙彩雲只有一人。她如果離開東北。和將軍在草原上交手。只怕勝負也未可知!」
「兀良合台自信。原爭鋒。不會弱於任何人!」提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兀良合台顯然極信。對趙彩雲的忌憚一掃而光。讓耶律楚材暗自稱讚。接下去說道:
「就我這些年對宋國情況的調查以及對宋國諸多將領大臣的瞭解。出一個結論。從體上來說。現在的蒙古不如大宋。無論將領官員的才能。還是戰士軍器的鋒利。你聽我說完……」制止了兀良合台的反駁。耶律楚材繼續說道。「先說大宋文臣。就看這大宋治理的如此井井有條。百業興旺。民安居。就足以說明一切。至於武將。老實說。大宋武將才能之高。比之蒙古先大汗時期。絲毫不遜色。
趙彩雲你已見識過。和她齊名的大宋諸大將中。岳雨孟。岳風等人都參與過西北大戰。昔日我曾和先大汗討論過岳雨。就先大汗所言。此人用兵。慣於講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沉穩敢戰。非常難纏勒蔑就是喪於其手。至於孟。大汗在西北的時候幾乎命喪其手。其才能更是不用懷疑。岳風到頗平常。但就是這種平常卻讓他成為最受趙信任的將領。握了相當於大宋禁軍的黃龍軍團以趙的為人眼光。此人肯定有為人知的地方。
至於余介。雲鋒都是一時俊傑。了這些人。大宋還有所神州軍校聽說裡面出來的將軍不計其數。
有市井傳言。就算趙彩雲岳雨這些將軍全都戰死。但只要神州軍校還在大宋就無需害怕任何外敵。此話也許有誇大。但也可以看出神州軍校的份量。」
說到這裡。耶律楚材微微一頓。等兀良合台消化這些信息。才繼續說道:「反觀我蒙古。西北一戰。損失慘重。名臣宿將多戰死。甚至連先大都因病而逝於西北。對我蒙古來說。幾乎是一場巨大災難。不過當地宋國。損失也輕。特別是國內不穩。讓趙也無法對我蒙古趕盡殺絕。反到留了一1,。定下和約後放我們離開。也就是說。和約其實是在我蒙古落於極端不利的情況|簽訂的。其中有諸多條款於我蒙古不利。這些年。大宋屢次欺凌蒙古。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我們沒有履行和約。當然。這只是一個借口。重要是趙不想讓們安穩的恢復實力。直到我派人重新和宋國商談履行和約的事宜。」
耶律楚材住口不說。兀良合台想片刻。突然問道:「中書大人。聽初就是你派人和談判後。彩雲才沒有將堡建到草原深處。雖然每年都要給趙彩雲一些牛羊馬匹。但想比較於今後所的。也算不什麼。只是我不明白。你到底是如何說動趙的?難道就是靠的這個和約?」
「正是。我派人和趙達成一個秘密協議。只要趙不再將
入草原。我蒙古行部分和約。在合適地時候。|當初達成的和約。如今就是行和約地最時機。將軍以為了?」耶律楚材露出一個詭秘的笑容。讓兀良合台心頭一跳。皺眉苦思片刻。無奈搖頭:「兀良合台太笨。理解不了中書大人的深意。」
耶律楚材到不介意。開口解惑:「實很簡單。以前行和約。不若與虎添翼。
現在宋國滅掉金國。的財富物資不計其數。而我們這個時候履行和約。只是錦上添花。對宋國的幫助並不太大。反到有利於將我們地人安插到宋國。以方便隨時掌握宋國的情況。」
兀良合台想了片刻。是想不明他畢竟只是一個戰將。不是政治家。對這樣地問題。他明顯少了敏感度。
耶律楚材知道這個問題對他可能比較艱難。也沒再賣關子。臉帶笑容的說道:「宋國這次滅了金國。雖然少了一大牽制。但同時卻多了很大的負擔。金國統治地河北。河南。京湖。西北等地乎無處不征戰。百戰之地絕對名副實。加些年金國的橫征斂。對民生損害極大。如今宋國滅金。不少人都對宋國心生期盼。以趙的胸和眼光。一定不會讓這些失望。如若這樣。宋國就定要花費一番巨大力氣來整治這些地方好讓百姓安居樂業。士子官員潛心修政。
這樣一來。宋國少在五年內。很難對外展開攻戰。就算有所行動。其規模也絕不會有昔日西北之戰那樣大。趁著這段時間。我蒙古若能和其修好。並互通往來。就能趁這個機會恢復草原實力。更何況四王爺地西征大軍據說進展順利。近日運回草原的金銀珠寶極多。支付和約所出。只是九牛一毛。以微小之利。決再起之機。就我們這次來地目的。」
兀良合台沉默片刻。猶豫地道:「宋國會答應嗎?」
律楚材自信的說道:「會的。因為趙想做個明君。既然要做明君。這份大禮自然要接受。以我蒙古況。若能有五年緩衝。足以強盛壯大。更勝先大汗時期。」
兀良合沒再多說。聽到這裡。他已經對這次來的目的有了通盤瞭解簡單點說。就是用和約來維持一個表面的和平。雙方能夠互相往來。以讓蒙古掌握更多大宋情況。以及成功蓄積自身的實力。
謀之建。就在於這份和約的礎。
到答案的兀良合心滿足的離開。原本信心十足地耶律楚材卻收斂臉上的笑容。露出憂愁說的都是實情。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說出若大宋成的對北方進行治理。並恢復北方生產則大宋的實力將更上一層樓。到了那時若不能想出對策。將再也無制大宋的崛起那對蒙古來。就絕對不是好消息。
對這。耶律楚材卻想到辦法來解決!
耶律楚材陷入煩惱中而從使節館離去的張天綱卻也陷入一番激烈的掙扎中。
苦思片刻。張天綱還是讓馬車轉開向皇宮。
皇宮此刻還在舉行慶功宴會。不過開頭致辭之類地儀式已經結束在讓其他人隨意後。我找來張柔郭仲元隨意說一些北方局勢。雖然我本意只是找個話題閒聊不想張柔和郭仲元回答的卻很認真:「……北方經過數年戰亂。說民不聊生絕不為各地豪強自。對官府治理抱有一種抵制地態度。棘手的是。很多豪強地主手中都有大量軍隊。若處理不當。極易激起變亂。就算不能引起大局變動。但對北方穩定也是一大威脅……」
後面的還有很多。但歸納一下。就可以用十六個字概括現在北方的情況: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豪強壯大。秩序混亂。
可以說金國給宋國留下地就是一個大亂攤子。若不解決好這些問題。滅金之舉。只怕會為大宋一大負擔。
不過北方之地既然收回。那就絕對能任憑這種混亂持續下去。軍部和總理衙門對這些情況有估計。也有大量準備。但現在看來。對問題還是估計輕了。就連張柔和郭仲元樣長於軍旅。拙於政務的人都看出來這麼多問題。實問題可能比他們說地更複雜。
能在戰亂之地生存的豪強都不是什麼易與之輩。從某種意義上說。張柔和郭仲元都是豪強地主。只是被政府所收編罷了若不能妥善處理他們的。大宋對北方地治理很可能在地方上被架空。不僅享受不到好處。反到會埋下巨大隱患。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爆。
正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候。紫暄走過來告訴我:「張天綱求見!」
他來了我怔了怔。後將主持宴會的任務交給吳武和司馬風。然後在御書房接見了他。
「士民張天綱見過陛下!」
「不用多禮。這麼晚前來找朕。一定有什麼心的體會。說吧!」我坐在椅子上。神色平淡地看著他。
張天綱到也直接:「天綱受陛下委派。陪同蒙古節耶律楚材去見蒙古公主阿刺海別吉。天綱在遠處觀之。似乎耶律楚材說了什麼為難事情。讓這位蒙古公主很是悲傷。後耶律楚材和天綱私下相談。言語之中頗多招攬。以天綱見。耶律楚材此次前來。只怕有和大宋和盟結親之意。但據天綱對耶律楚材的瞭解此舉定然有所深意天綱才學淺薄。看不出來!還請|下見諒!」
這個回答到讓我很有些意外這個張天綱不賴嘛。能在這麼短地時間內判斷出這些事情。以證明他擔任外交工作還是合適的。想了想。我問出一個尖銳地題:「既然你有如此見識。為何未能勸阻完顏守緒?」
「舊主雖然勤於政事。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金國之敗。從遷都開封就已開始。舊主只不過稍微延緩了一些時日。難能回天!」張天綱神色遺憾。充滿感慨。
「你還金國。讓朕如何用你?」
「陛下用人。自
豈是天綱所能影響。」
出賣於他?」
「天綱本是受陛下之命監視於他。此事陛下。文貴大人。耶律大哥都知道。天綱只是履行自己的職責。談何出賣?」
「你如此說。內心可曾有愧?」
「有。但天綱仍然要如此做。」
我看著張天綱。方絲毫不加躲避的看著我目光堅持而坦然。
這是一個忠於任事。公私分人。若非大奸。就是大忠。從其過往來看。應後只是他效忠的對象並非君王。而是他的事業也就是俗語說的立功。
,站起身來習慣的走了兩步想起慶功宴上和張柔等北方將領的談話。心下一動。悠然說道:「大宋雖然滅了金國。但北方滿目瘡痍舉步維艱。朕總結了十六字「食不腹民不聊生。強壯大。秩序混亂」你覺如何?」
張天綱同道:「|下此語的確說盡北方問題。但天綱還想加上一句。「才無所用」。」
「才無所用?」我低聲念了兩遍才握到對方地意思。猛然抬頭:「你的意思是說北方有許多人才卻不能揮自己的才華。是這樣嗎?」
「耶律楚材昔日在國的時也不過是個左右員外郎。並不受重視。但去了蒙古。卻能成為兩代蒙古大汗的近臣。並被委任為中書令如此舊事。陛下難道不知嗎?」
耶律楚材他的確個難的人才。可以說我大宋文臣中。可以和他相提並論的極少。就連司馬風都在見識上遜色他一籌。
張天綱這句話地確很有見地。耶律楚材可能不常有。但其他人才卻也不少見。比如從歸投靠過來的呂子羽。就是個不錯地謀略性人才。
「他們為朕所用?」
下英才。若陛下肯一道聖旨。對投效|之人既往不咎。酌情任用。想必可收北方士人之心!」
我明白了。張天綱說這些話的目的。也有為那些在金國中效力。卻被大宋俘虜的官員開脫地意思。
想了想。覺的對方說這話有道理。金國絕對不可能真正相信那些異族人。而要想在異族統下好好生存。能有所成就。有點才華還真做不到。
「你說的是。不過此事涉及到諸多問題。等北方穩定後才能實行。現在當務之急是應對蒙古談和之意。這樣吧。朕委派你和呂子羽為談判副使。協同文貴和耶律楚材簽訂《宋蒙和議》。大致條款文貴那裡有。你去找他吧!」
我地這個任命代表著正式步入大宋官場不過能走多遠就看他的表現。
張天綱離去後。我對一旁的紫暄笑笑:「看來朕這次不想納妃都不行。蒙古人這次決心很大啊!」
「陛下。紫暄都看出和蒙古談和不若與虎謀皮。陛下只是和他們虛與委蛇。相信皇后和諸位貴妃會理解的。」
「是啊。她們能理解。可朕這心裡還是有些慼慼然。娶個老婆還陪送金銀。還有什麼不意的?」我搖搖頭。離開這裡。走向後宮。
經過一番談判。一個月後。大宋和蒙古正式簽訂了和約。大致內容和當初西北一樣:
一。大宋和蒙古互為兄弟之國。簽訂之日起。不再相互攻伐;
二。蒙古嫁監國公主阿刺海別吉於大宋。大宋陛下娶蒙古監國公主阿刺海別吉於大宋;
三。蒙古陪送大宋嫁妝黃金一百萬兩。白銀三百萬兩。戰馬五萬匹。牛羊二十萬頭。僕人若干;
四。大宋與蒙古互相通商。雙方要保護商人安全;
這個和議昔日在西北地時候就已經商定。並且還支付了一部分。主要是戰馬。這次耶律楚材只是將其他條款確實行。承諾回到蒙古。就將剩下的金銀牛羊送到大宋來。
這個條款雖然簡單。但涉及到方面卻很多。所以雙方才扯皮了這麼多時間。不過。隨著這個和議簽訂。大宋和蒙古終於恢復名義上地和平。雙方往來不再受到制。
不過我卻在補充條加了一條:東北因為是大宋新收復地區。異族流民甚多。若蒙古之民在此地出事。將不受大宋保護。
我本來以為這個條款比較難於讓耶律楚材接受。沒想他對此到沒糾纏。只是要求東北保持現狀。屯堡不能向草原深入。現在大宋並不具備北伐草原的條件。這也是我當初讓彩停下屯堡建地主因。如今情況更複雜。加上對草原削弱之策已經起到效果。再拼下去。就不是削弱蒙古。而是削弱自己。因此我也爽快答應對方條件。並對耶律楚材提出:若宋國之人從東北越境。將不受該條約保護的條款表示贊同。
總體而言。這個條規範了大宋和蒙古的一些行為。讓雙方能夠有了一個保持和平。解決爭端的理論基礎。雖然我和對方都知道這個和平很脆弱。但畢竟有了這東西。很多事情才能進行下去。
因為對方是中書令。相當於蒙古臣之。因此條約上的我方最後簽名就落到司馬風頭上。雙方簽名章後。這個條約正式生效。
這也意味著。被我俘虜到建康。最近一直在學刺繡的海別吉。也將成為我的后妃之一。而我此刻並知道。這個阿刺海別吉即將給我的生活以及帝國帶來怎樣變化。我只清楚一件事情我又要當一回新郎官。而且是被人逼著上的那種。
平凡留言:謝謝諸位的打賞和支持。請大家幫忙《末日聯邦》!頁有直通車。先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