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事件的結束,對徐光之、對抗五軍、對共濟會,不光是得了點軍隊編制,關鍵是他們在全國民眾中的威信提高了。一些各地的實力人物也對抗五軍的力量要作重新評估讓日軍最終沒敢動手,不是紙老虎能做到的。所以各派別的人都要想辦法來聯繫一下,交個朋友。
不過,囉囌對抗五軍就更加友好一點,只要抗五軍在北方打日軍,他們願意提供援助!而且他們也與共濟會的產業擴大了商務合作,買了一些抗菌素等產品,共濟會買他們的鋼鐵。而且囉囌以相當優惠價錢賣了一些可以平射的兩用高射炮給抗五軍。只要這些武器是用來打日軍的,實際上囉囌就是送給抗五軍都是合算的。
這些武器交易,可都是私下悄悄的進行,雙方都不想讓外界知道。科輝的公司,向囉囌派了商務代表。這些武器雖然是直接從外蒙古運到察哈爾、熱河省,但不讓戴笠的軍統知道怕是不可能的。不過政府對此也只是裝成不知道罷了,而且他們就是要管,也是管不著的。
而且這時蔣中才政府還正在與囉囌談判,發展兩國的友好關係,雙方的共同點就是對付日噴。如果這時蔣中才想限制東北的抗日行動,那麼這個談判就不用談了。儘管蔣中才對共濟會的力量發展這麼快是非常擔心的,但也只能想別的辦法了。蔣中才他們對撤出河北這條計策,不知有多後悔!這該死的小鬼子,口口聲聲說要打,怎麼面對抗五軍就不打了呢?真是害死人!
…………………………
蔣、汪的中央政府還是要按他們自己的宣傳,力挺他們和平對外方針的正確性,或者說是攘外先安內政策的重要性。政府又發了一些國內禁止抗日言論和限制抗日組織等一系列政策,號稱要體現「睦鄰友好」意志。南京政府對日噴政府表現得如此「配合、順從」,日噴政府也要「配合」一下的。
於是,日噴政府在八月上旬宣佈執行對華新政策一、徹底取締排日,拋棄依賴歐美政策(可蔣中才就是要用其它列強來制衡日軍的,而且日噴的這個提法是不合理、遭到歐美各國反對的,也是不可能達到的);二、如果能正式承認滿洲國最好,否則應作事實默認(對這個,什麼叫做默認?每次只要問到這件事,我國都要否認一下的,除非日噴方面不提,所以,這個也是做不到的);三、日滿華共同防止來自外蒙之赤化(只有這個,歐美列強、蔣汪政府與日軍是一致的,但日軍拿這個只是做為他們賴在東北的理由,而實際上他們並想幹與囉囌衝突的事)。這個政策是由他們的外相廣田弘毅對外宣佈的,所以當時也稱作「廣田三原則」。
這一巴掌打了過來,蔣、汪政府想「配合」,都配合不起來了。這小鬼子,欺軟怕硬,對抗五軍就不敢怎麼樣;可這兒說是要與他們和談,這小鬼子就來勁了!沒辦法,再慢慢轉到「一邊抵抗、一邊交涉」政策上來吧!(這抵抗,似乎全是「自發的抗日群眾武裝」的事了。)
…………………………
八月份以後,北方的軍事暫時穩定了,共濟會的經濟發展相當好。在安徽和河北、西北、東北,有不少地區的地方官都是共濟會的人,也就是說是共濟會控制了這些地方。
財迷又在上海和馬鞍山等地辦公,生活恢復了老樣子。也又與傑西卡、杜絲娜等幾個女孩在一起談戀愛,看上去形勢喜人。而且經過河北事件,雖然最終沒打起來,但國內熱血青年說才彌先生光是談戀愛而不抗日的人就沒有了。事實證明,抗日大明星徐輝將軍是做到以抗日為重的,乘現在抗日事務不太忙而談戀愛,那是抗日、戀愛兩不誤,實在是熱血青年們的楷模啊!
但是,在這看上去穩定的局面下,最麻煩的事情發生了,共濟會內部的一些不同意見者分成了兩派,發生了激烈的鬥爭。
一派是以原來洪幫之類的幫會中來的人,他們講究江湖義氣,維護傳統觀念,倒也不是完全反對新的東西,像使用新的莊稼種子這樣有實際效果的新技術,他們是不反對的。學文化、學技術、用農業機械什麼的,他們也不太反對。但對於一些婦女解放之類的,還有什麼新的法律來代替原來的鄉村規矩,他們就不太了。那些學生哥,老是搞喊口號、宣傳什麼新思想的,浪費時間和精力,最沒用了。對共濟會中另一派人搞的一套,很不滿意。
而另一派是熱血青年,特別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學生,他們覺得在共濟會的地區,經濟進步明顯,但政治和意識形態上沒有跟上。對群眾的思想工作做得太少,封建迷信思想嚴重,與世界民主潮流比,落後太多了!而且共濟會中居然有這麼嚴重封建殘餘思想的人佔據了一些領導崗位,這不行,一定要整頓改革,要先在共濟會內宣傳革命精神。如果組織內自己都不夠革命的話,怎麼去領導民眾愛國愛民、建設新大華?
一派看另一派是只會動嘴不會實幹,另一派看這一派落後封建,這兩派立場分明,對立嚴重,互相看不起對方。本來也只是打口水仗為主,但現在有實際的問題了。河北等地的地方官,用的是那一派的人?用了這一派的人多,另一派的人就不高興。而且用了不同派別的人,這個地方的政策執行可能就不一樣了。上、下級中如果是不同派別的人,互相的指揮、配合就有了問題。
財迷的意思,大家用的稅收、治安法律、經濟、教育等政策都是一樣的,都是經過共濟會幹部班的培訓、考試,用什麼人當地方幹部還不一樣?他就基本定了一個調子,就是城市中的幹部盡量用學生型的,而農村幹部,盡量用實幹型的。他以為這樣就把事情解決了,但實際上兩邊都不滿意,對才彌先生都有意見。甚至對才彌先生的國內、國際政策,共濟會的一些人也有意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