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迷抗日記 第四卷 1932年 第一百十二章 收音機行動
    建設馬鞍山基地是挺重要,可是,現在的輿論都是要徐輝將軍帶抗五軍北上,消滅東北日軍,收復失地,活捉傅儀!眾望所歸,不去是不行了。

    不過財迷又一次發揮了商人本色,以自己要去東北抗日,讓工商管理專家盧作孚和杜重遠來幫助他的科輝企業。盧作孚同意在管理他自己的企業同時,還抽空幫大龍和二龍等人管理部分馬鞍山工業基地建設的事。而杜重遠先生也答應等他幫忙把瀋陽兵工廠在保定的重建工作完成,就到上海幫忙。

    財迷是商人,當然知道廣告和宣傳的力量,所以他無論如何也要順應民意,親自帶部隊去東北。因為自從上海之戰的後期,不光有幾個新聞記者老是在抗五軍當戰地記者,上海電影公司還組成一支電影拍攝隊,要拍抗日義勇軍戰鬥的記錄片。說好了要隨他們部隊北上,要把從抗一軍到抗五軍的戰鬥情形都拍下來。徐輝將軍現在是抗日大明星,怎能不出場?

    ………………………………

    少帥也要財迷和抗五軍北上,因為現在日軍比較多,抗日義勇軍在東北戰況不是很好。所以,對財迷向他要杜重遠,少帥也答應了。少帥主要是為抗三軍擔心!馬占山還是喜歡打阻擊戰、陣地戰,名氣打得響,轟轟烈烈,但部隊犧牲也大。要不是鬼子的後勤線太長,而且運輸常常受到抗五軍、抗二軍、抗一軍的襲擊,日軍的進攻只好時斷時續。否則的話,抗三軍的損失還要大。

    但財迷覺得實際上最應該擔心的還是抗四軍,他們大張旗鼓地進軍,所以日軍完全掌握了他們的行蹤。他們還在行軍的途中收了一些年青人入伍,這些人沒有武器、缺乏訓練,只是使隊伍看上去人數多了,實際的戰鬥力沒什麼增加。

    這樣大張旗鼓地去東北,對鼓舞自己的士氣可能有作用,但也引起日軍的重視。等抗四軍走近內蒙與黑龍江的邊境,日軍已經在那兒等著他們了。抗四軍進進退退的打了幾仗,都沒能擺脫日軍。這幾仗中,武器佔優的日軍損失比抗四軍要小一點,所以抗四軍很希望其它的義勇軍能與他們協同作戰。

    除了為抗三軍、抗四軍解圍,抗五軍進東北還有幾件事

    第一是送武器給在東北的共濟會武裝。共濟會在東北發展很快,特別是在三月份以後。一些原來的大刀會、紅槍會,都被共濟會「共濟」了。他們也成立了一些武裝隊伍,但武器裝備不行,都是大刀等,要送槍去。

    還有一件要解決的事是抗日義勇軍的通訊和指揮問題。現在幾支抗日義勇軍中,只有馮占海、黃顯聲、李杜等少量部隊有電報機,下面的許多「支隊」都是沒有電報通訊的。傳遞消息都是靠人力,速度慢,又不可靠。

    給這麼多大大小小的隊伍都裝備電報和電訊技術人員,是不可能的。財迷想了一個辦法,生產了一批短波半導體收音機,又準備到北平和保定一帶去設立短波廣播電台,讓這些游擊隊能收聽到這個廣播。有什麼秘密命令,也可以用廣播電台讀密電碼,收聽人再去譯碼。

    所以這次行動被叫做「收音機」行動。

    財迷把生產潛艇的任務交給了鄧中復和二龍。整編了在上海的部隊,絡繹北上。急著要北上的隨軍記者和新聞電影隊,也都與較早走的部隊一起北上了。他們剪輯的上海抗戰的記錄片,在全國放映後,相當哄動,觀看的人比看故事片的還多!

    抗五軍要北上,不是沒部隊、沒人,要參加部隊的人太多了。

    在上海戰爭後期,特別是抗五軍炸沉日軍航空母艦的消息傳出後,各地的青年都往上海來,要參加抗五軍!財迷把好多共濟會的會員們勸了回去,發給武器,讓他們先在原地加強練兵,以後再帶他們去打日軍。但總是有一些人要收下的,光上海又多收編了有五個新大隊,另外一個教導隊,共一萬六千多人。

    要參加抗五軍的人特別多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這次上海之戰中,各參戰軍隊殺敵與自己犧牲人數的比例,抗五軍簡直是高得出奇!因為他們把水上敢死中隊打死的鬼子、小港村戰鬥中淹死的鬼子都算上去了,而自己的傷亡就相對微乎其微了。所以外面都說抗五軍的醫務技術高(才彌先生的特長嘛)、指揮得好,犧牲的可能性小。

    第二個原因是,抗五軍對犧牲的戰士撫恤金多,對烈士家屬特別照顧。對傷員的安置工作也做得好!在南方和北方的科輝農場這麼多,裡面搞幾個榮軍院,是很容易的。現在抗五軍致殘的傷兵一共沒幾個,更是得到特別看待。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抗五軍敢死隊的名氣。很多有夢想的熱血青年對於犧牲後怎麼樣、受傷後怎麼樣都不是很關心的,他們的夢想是成為像王亞樵、徐二龍這樣的大英雄!像這樣轟轟烈烈地幹一下,死了也算在青史留名了,值了!

    因為第一條、第二條原因而參軍的多半是共濟會員、農民等人,而因為第三條要參軍的,多數是知識分子,是青年學生。當然,綜合考慮這三條,要參加抗五軍的人當然多了。

    開始時,抗五軍的宣傳就比較多,例如陳阿毛烈士的事跡。共濟會自己就有電台,與電影、文化界的關係也比較密切,近水樓台嘛。共濟會也想鼓一下自己會員的氣,並多爭取一占民眾的,就多用點人做了一些配合,像新聞發言人。

    而後來,打了幾個大勝仗後,就不用自己去宣傳了,各個報紙、電台,包括國外的媒體,都在包圍抗五軍的宣傳人員,都想盡快、盡多拿到一點抗五軍的消息。而對抗五軍犧牲人員的宣傳,當然也比別的部隊烈士要多,這對一些年青人是一個很大的激勵。

    另外,外面的民間傳說中,總對共濟會的會長才彌先生有點神化沒到撒豆成兵、呼風喚雨的水平,至少也是料事如神、英勇神武。不懂科學的,說是才彌先生有「法寶」,能指揮炸彈、水雷往敵軍那兒飛;懂科學的,就說才彌先生製造了許多新發明的武器;從科輝企業的一些先進產品,和抗五軍打鬼子的手段就可以猜到,他們是用這些新武器打的仗。

    而正規軍因為給人留下打仗不如抗日義勇軍的無能印象,要找人當兵就困難多了。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還好一點,東北軍這樣的部隊就找不到人參軍了,倒有更多的官兵要出來,去進關當抗日義勇軍去,現在聽說抗五軍要進關,就有不少在要求參加抗五軍。

    ………………………………

    在眾望所歸下,財迷和抗五軍就開始著手北上了。

    在上海的七個大隊中,財迷留一個戰鬥力比較好的老兵為主的大隊,和一個新兵大隊。學工程技術的學生、技術工人等,都盡量編入這個留守新兵大隊。

    剩下的四個新兵大隊與一個老兵大隊,新老混編成五個大隊,分批向北方進發。儘管新兵的士氣很高,班長以上的軍官也都算是打過仗的老兵了。但財迷可不想這麼快讓這些新兵上戰場。部隊邊北上,邊訓練,而教導隊就更大了,有一千八百多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軍官!

    在淶源農場也有了三個大隊,其中大部分是北平招到的各地學生,小部分是農場中原西北軍老兵,訓練了幾個月,戰鬥力有所上升,士氣尤其高漲。而西北一些農場也發電報來,說有些人要參加抗五軍,都讓財迷拒絕了。會長才彌先生要這些人都在原地練兵,作為預備隊,以後有機會才上陣。

    財迷讓淶源的二個大隊和上海過去的二個大隊,組成抗五軍第一縱隊,傅保國為縱隊司令。而剩下的四個大隊,組成第二縱隊,傅保田為司令,在淶源訓練。

    有人說,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不組織個十萬、百萬的大軍,一下打平東北?原因就這麼簡單沒錢。別的YY小說中的主角,裝備和軍費是怎麼解決的,財迷不知道。沒裝備、沒錢,就沒有軍隊。

    裝備方面,財迷也想生產坦克,但以現在國內的生產能力,要生產坦克的困難很大。先不說生產技術、生產基地建設的問題,現在全國鋼鐵的年產量約為一百萬噸,就算是都是鋼,沒有鐵,而且都是裝甲鋼,全部用來生產坦克,三十噸的中輕型坦克全年只能生產三萬台。有的YY小說中主角,進那個時空三年,就搞了月產二萬輛重型坦克的工廠,怕是要全亞洲的鋼都讓他用還不夠。

    軍費方面,現在財迷也有了抗菌素廠等工業,農場已經基本自給自足,這樣利潤就有近二百萬一個月,年利潤二千多萬。而當時國大黨政府控制的幾個省全部年稅收收入也不過是一億幾千萬!這是全國最富裕的幾個省區了。加上英、美等國家有一點什麼「庚子賠款」返還,又準備提高一點關稅,才夠一個月一千萬的「全國軍費」。

    財迷的這點錢,除了發展生產和情報系統外,也只夠養五、六個步兵師,如果是騎兵師就只能養二、三個了,而裝甲師、飛機什麼的,就別想了。那汽油什麼的,用得起嗎?這還沒說買裝備的錢哪。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