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迷抗日記 第三部1931年 第七十五章 改組共濟會
    財迷的軍工車間要生產步槍是沒有問題的,步槍的圖紙也按三八式、中正式測繪了。但財迷不喜歡這些打一發子彈上一下膛的槍。要生產就生產自動步槍,可是沒有自動步槍的圖紙,要自己試制。

    由於財迷把火箭筒研製放在了更重要位置,所以現在還沒有去搞自動步槍。

    而且,生產一支步槍的成本,是側把子槍的幾倍。特別是槍管,步槍管長是側把子的二倍,加工費用就加了四倍多。所以財迷情願再加點錢,乾脆生產輕機槍了。

    光學瞄準鏡也終於可以批量生產。在玻璃廠,財迷設了個光學儀器車間,主要就是試制光學瞄準鏡和望遠鏡。在試製作了上百付生產鏡片用的石墨模具,並進行多次工藝試驗後,終於可以生產出質量穩定的鏡片。在鏡片上分別蝕刻了十字線和圓環,與其它機加工零件組裝起來,就是光學瞄準鏡了。財迷的瞄準鏡是放大五倍的,現在主要與三八式步槍配套。

    批量生產後,瞄準鏡的生產成本就低了,所以幾乎每把三八槍都配了瞄準鏡,部分側把子槍也配了瞄準鏡。

    狙擊手的集訓開始了。儘管部隊的實彈射擊多了(長苗側把子槍),士兵的射擊水平普遍提高,但能稱上「神槍手」的,最多不過百分之十。有人說只要打的子彈多,人人都可當「神槍手」,此話有點誇張。打得多了,水平都有提高是對的,但不少人到一定程度,再多打也提不高了。

    不過有百分之十也夠了,有了瞄準鏡狙擊槍,這些人如虎添翼。狙擊手集訓中強調了自身的埋伏、隱蔽和二人組合的配合等。

    火箭筒對外還是嚴格保密的。財迷以「訓練反坦克槍」的名義組建了一支反坦克中隊,進行訓練。這火箭筒也被叫成了「反坦克槍」。當時歐洲還真有反坦克槍,不過穿透力並不大。士兵們沒有見過真的反坦克槍,以為反坦克槍就是這個樣子的。

    為了看看真的反坦克槍是什麼樣的,財迷還向德國進口了五支一戰末期製造的毛瑟3毫米反坦克槍。這槍有二米來長,六十多斤重,射程有一千六百多米,用鎢芯子彈可以在八百米內擊穿四、五公分的鋼板。相對火箭筒,射程遠了點,但破壞力、破甲能力小得多,難怪在另一時空被淘汰了。

    財迷的士兵還學習騎自行車、開汽車等技能。有些士兵說,這哪是軍隊,這是大學吧?不過多數士兵還是很高興能學到這些技能的。

    …………………………

    財迷從歐洲回來發現的另一件事,是共濟會發展得太大了。

    屈國良任了共濟會的秘書,或者說書記。財迷隨便問一下,才知道共濟會員已經有近十萬人了(屈國良也不知道,實際上加上黃宏林現在西北發展的人,早就不止十萬了)!怎麼可能這麼多?問下來,上海本地的還不到二萬人,但是江蘇、湖北、浙江、……,半個大華都有會員。特別是平安聯運運輸線到的地方。

    這會員裡面,主要是黃宏林以前聯繫過的幫會,和開發運輸線時擴展的會員。

    這可不行!財迷把黃宏林、屈國良等人叫來,說共濟會是為國為民的組織,不能混同幫會組織,不能都是幫會中人!

    黃宏林他們說,可幫會中人,也是人民啊。有些是做生意的,也有做工的,有農民。當然,有少量是地主。

    財迷說,所以說,要改變吸收會員的成分。要多吸收農民、工人,要多吸收窮人;要改善窮人的生活,要推行二五減租減息;要提高會員的素質,要讓他們有學習的機會。

    要特別注意吸收知識分子當會員,還應該吸收婦女來當會員。

    屈國良說婦女也行?

    婦女怎麼不行?大鳳行不行?王小姐行不行?好多女工,與男工人一樣,都可以的。要發展工人、農民來當會員!人手不夠?你們自己去找。

    要辦培訓班?行的,辦吧。

    財迷本來是想控制會員的規模和成分的,這下子,成分是控制了,可規模沒控制。

    要在共濟會裡加入知識分子、熱血青年的成分,光讓黃宏林他們去幹,不放心。看到邊上的李淑珍,對了,就叫李明去跟著黃宏林!再讓黃宏林和李明到科輝學校去找一些願意去做群眾工作的人。

    李明本來也想當兵的,但他也是個有理想的熱血青年,聽說是為國為民,就同意幫財迷去幹這事。再說財迷還是准姐夫!

    其他難友們也被去鼓動的黃宏林說動了,參加了愛國愛民的共濟會事業。小港基地的三十六個難友,上次去西北辦農場走了幾個,這次有二十來個也進了共濟會擴大行動的工作隊。剩下幾個年青的堅決要當保安隊,進了教導隊。

    再說,讓你幾個月沒事,只是看看大兵的訓練,你也想做事的。不用說,這共濟會,還是救命恩人呢。

    科輝學校的大學生,聽說是校長要人去做群眾工作,也有不少願意參加。這樣,形成了一些知識分子為主組成的工作隊。

    這些人,包括留蘇學生,對以後共濟會的發展影響很大。

    李明他們的工作隊在財迷的下,在共濟會會員中辦了個「同舟社」,同舟共濟嘛。

    工作隊還與黃宏林一起修訂了共濟會的一些章程。奇怪的是黃宏林與他們也合得來,而這些學生也挺佩服黃的實幹能力。共濟會中愛國愛民之士,都另外加入了這個「同舟社」。同舟社社員,後來成了共濟會的骨幹。工作隊還辦幹部培訓班,又到各地共濟會分會去講課。

    「同舟社」的人還搞了一個不定期的內部刊物《同舟》,主要的是罵帝國主義和軍閥,宣傳共濟會新規程以及各種進步思想,通報各地事業的發展。也有些掃盲教材、農村副業、養雞技術的文章,和詩歌、笑話等文章,來湊數。不過據說這刊物發到農村後,這些湊數的文章也挺受農民歡迎。

    這些事,財迷都沒管。只是派保安隊教導隊的人也隨著工作隊去各地講課,去講一下軍事訓練、軍事技術。文武相濟嘛,也省得老有各地的共濟會員跑到上海來學軍事技術。這樣,原來有幫會習氣的人也對這個講課更感興趣一點。

    無線電報訓練班的一些人已經可以用了,也派出去,在各大城市和共濟會會員多的地區,設立通訊站。現在主要是通報一些商品、經濟消息,而且好多就與國貨商場設在一起。

    徐向西很高興,因為農業技術推廣得快了。隨著平安聯運的發展、共濟會的發展,萬利聯營供銷社也發展得超出想像的快,雖然不太賺錢,但也沒賠錢。而農業技術也隨著萬利聯營供銷社的發展而擴大推廣了。

    後來,有人向會長才彌先生說,共濟會在一些農村幹的事,有點像勞動黨干的。減租減息、組織民兵,就差沒有打土豪分田地了!財迷沒怎麼理會,他才不在乎像不像勞動黨!他只問那些來告狀的人,這些措施是不是對地方經濟發展有利?只要對地方的經濟發展有利,對改善百姓生活有利,就行了!

    財迷的這個方針,二個多月後引來了殺身之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