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迷抗日記 第三部1931年 第六十九章 朱慶瀾
    西北軍士兵復員回家鄉的生活,是這麼貧困的生活,難怪這麼多士兵死活不肯復員回家!

    葉展雄他們挑選了其中三千四百多個士兵。

    本來挑到近二千個時就覺得夠了,但面對這些士兵的加入保安隊的渴望,葉展雄他們實在是不好意思拒絕。

    趙文化把他們在上海的生活和訓練情況作了有點水分的吹噓。

    上海的馬路多麼平、多麼寬!上海的高樓大廈多麼高,抬頭看時帽子都要掉下來!天天有魚肉吃!看看我們用的槍!訓練的水平高,……

    外面再一傳說後,想去上海的士兵就更多了。好在他們只需要在沒法安置的二萬多士兵中挑人。沒挑上的士兵就回家,或者在財迷的農牧場工作。

    西北軍中以體格好、力氣大為好兵的標準。而財迷要的是射擊准的、冷靜的、頭腦好、學習能力強的,挑中到上海的有些兵看上去瘦弱一點,但有不少聰明好學的、機靈的,戰鬥經驗多。

    西北軍對知識分子是「敬重而不重用」,讓他們在軍隊中擔任參謀、文書等職。而他們的軍官都是打出來的,以勇敢晉陞。所以,有好多原西北軍中的「知識分子」,這次被挑到了財迷手中。

    剩下的人,都不肯回家。財迷只好把他們全部安排到農場裡,並答應以後有可能,優先招他們出來當兵,這才讓他們都服從安排。

    這些到農場的士兵畢竟見識比一般農民多,還認識了幾個字,所以他們都成了農場的小幹部。財迷的這些農場,也因此都有點像部隊化農場。

    在西北辦農場時,財迷又認識了一個在這個時空的名人朱慶瀾。

    朱慶瀾(874∼94),字子橋,浙江紹興柯橋漁後村人。前清時任四川陸軍第十七鎮統制,與同盟會員程潛等編練新軍,成為西南主要軍事力量。辛亥武昌起義,響應革命,宣佈四川獨立,被推為四川大漢軍政府副都督。民國元年(92),任黑龍江督署參謀長,後改任護軍使兼署民政長、巡按使、黑龍江省將軍。一九一六年七月,受段祺瑞任命為廣東省長。一九一七年七月,任廣東新軍司令。張勳復辟,首先通電聲討,響應孫大總統「護法」主張,電請來粵主持大計。7月7日,孫大總統率起義海軍及部分國會議員抵粵,備受歡迎與,並從省長警衛軍中撥出二十營改編為護法軍。段祺瑞對此大為不滿,為逼走慶瀾,下令改長廣西,遂不得不離開廣東。後寓居上海。

    一九二二年,應張大帥之邀,重返東北,任東北特區行政長官兼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積極維護國家主權,將鐵路沿線俄人所佔00多萬畝土地全部收回。

    他曾是高官,官至都督、督軍、省長,是軍政要人,在現代中國史上舉足輕重。他是辛亥革命前後叱吒風雲的名將、「封疆大吏」。

    孫大總統先生曾誇他「是位難能可貴的朋友,是個卓越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對他,蔡廷鍇自稱「老部下」,李濟深贈送勃朗寧,足見他的資歷和地位。

    這位老前輩現在是全國最著名的慈善家。去年大災中,朱慶瀾以華北慈善團體聯合會的名義聯合慈善團體組織,提出「三元錢救一命」的口號,籌集到百萬元以上捐款,購糧萬擔,救濟災民約百萬人。當時災情波及多省,萬擔救濟糧不敷分配,朱慶瀾又親赴東北找友人購糧。時值中原大戰、交通阻塞,朱慶瀾押解救災糧克服重重困難由瀋陽西行。到天津時,前清遜帝溥儀也被他的義舉所感動而捐款。

    糧食解決後,災民過冬又發生困難。朱慶瀾趕赴天津,募藍土布一萬匹運往西安,發給各地無衣者。他特別關注災區兒童的生活和教育,曾促請馮玉祥讓出兵營300餘間,成立西安災童教養院,又在災情最重之扶風設立教養院,收養災童數百名。

    財迷到西北辦農場時,朱慶瀾還在西北一帶救災。朱慶瀾還記得財迷這個又捐款、又收養災民的「上海慈善家」,見他又來西北辦農場,很高興,一切都大力。

    難得啊!難得!這麼年青有為!這麼急公好義!災民幸哉!國家幸哉!阿彌陀佛!凡有用得著我這把老骨頭的地方,儘管開口!

    財迷這個「上海年青慈善家」慚愧啊!財迷來辦農場,本來並不是因為救災。

    財迷麥子種子多了,本來就是要在北方搞農場的,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目的是幫助西北軍安排復員軍人。所以開始辦農場的地方,都是選西北軍駐軍地區中,農田基本建設較容易的地方。第三個是到西北開通商路。

    這救災民,是財迷看到這兒的貧困景象,實在是慘不忍睹,才盡力量,順便多辦點農場的。

    這兒的災荒,有天氣的原因,但匪災(兵災?)也是一個原因。不過財迷的農場不用擔心,有這麼些復員軍人,發下槍就是民兵骨幹。

    財迷還建議第三軍部隊自己屯田,和開設牧場,發展生產。

    第三軍開始分散在綏遠、山西、陝西和河北。最富裕的地方是河北淶源,太行山腳下。可西北軍說是他們的管區,邊上的東北軍也說是他們的。好在黃宏林去調解,兩面都同意了科輝辦農場。

    財迷還在西北投資工業,在綏遠建造皮革廠和毛紡廠。財迷最後在西北的第三軍駐地建設了一些農牧場和一些小廠皮革、毛紡、肉罐頭廠等等。這些廠都是不需要用電的廠,皮革、肉罐頭廠就不提了,毛紡廠都是腳踏的紡車,紡出本白色的毛線,就運到上海。

    這些廠都不大,但對維持二十九軍的生計起了很大作用。

    不過後來二十九軍駐地主要被集中到山西東南部,也是貧困地區。財迷還是過去發展經濟。否則,以閻錫山提供給二十九軍的供應,他們養活額定的三萬人都困難!

    而二十九軍宋哲元等人與財迷的關係,就不用說了。二十九軍有什麼事要在大城市辦的,都找財迷他們,把章芝春他們當成二十九軍駐上海辦事處了。

    王性堯等人在太原、包頭等地開了國貨商店,試著打開西北的商路。

    黃宏林,還是開路先鋒,為平安聯運開闢交通。有河的地方,航運;沒河的地方,就是車子運輸隊。不是汽車,是牛馬拉的大車,有的地方就是人力車。

    搞運輸,關鍵是打通地方駐軍和幫會的關係。反正黃宏林有辦法,一會兒抬出大哥是中央軍某某將領的救命恩人,一會兒是你們某醫官的老師,或者是你們少帥的朋友、將軍高參。

    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的地盤,平安聯運都能混得通。在晉軍傅作義的地盤,財迷的平安聯運倍受歡迎!傅作義此後還特別注重民生,請了共濟會的農業技術顧問,在他的管轄區域(綏遠等地)大修水利,昌工商!

    其他軍閥的地盤,平安聯運也不會比別的商家混得差。通關的錢,還是要交一些的,不過比其它過路商人要少得多,還安全。

    這中間黃宏林還在搞副業。現在他的副業開拓要容易多了,共濟會,洪幫的分支。帶了手槍、收音機,去送禮。基本上是平安聯運發展到哪兒,共濟會也發展到哪兒,只是會員多多少少的區別。

    ………………………………

    財迷已經決定要轉移到「好看文學城(香港文學城)」,非常感謝這兒的各位朋友們!希望以後繼續關注財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