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老大「渾沌」和所有的緣起
《邪櫻》寫到第十三本了,不知道為了什麼,寫起來有些吃力了,情節其實已經有了,但總是不能讓自己滿意,於是就決定先放下,順手整理一下到目前為止《邪櫻》中牽扯的一些典故。
笑。有些東西我也已經忘得差不多了,算是複習好了。
那麼,開始-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莊子應帝王》
我們中國老祖宗的直覺很厲害,倏是指時間很短,忽是指重量或者長度很小,倏、忽一出,混沌就掛了。對比:「上下左右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真正是原始的時空統一觀啊。
(以上的內容是網友「不做事的上帝」在我的書評區貼上的,省了我不少事,在此表示感謝。)
其實看到現在,《邪櫻》中一直在提的幕後黑手、創下逆天邪功的「老大」也已經很清楚了,他就是「渾沌」。
有關渾沌的傳說我也沒有找到更多的——當然,我說的是那個和「儵忽二帝」在一起的渾沌——這與盤古開天地實際上似乎也沒有什麼聯繫,我只是在《邪櫻》中把他們弄到一起罷了,畢竟被盤古劈開的也是渾沌。
至於為什麼把在神話傳說中並不是非常普及的渾沌拿出來當作幕後的老大——先讓我另起一段。
我相信對於很多朋友來說或許和儵忽二帝有關的那個渾沌也屬於「普及型」的常識,可我是讀《莊子》的時候才知道的,所以至少對於我來說這不能算是「普及型」的了。其實這幾句話實在是多餘,可我寧肯多餘一點也不願意被某些朋友抓住尾巴。這實在因為我吃夠了虧,也看別的朋友吃夠了虧。笑。哦,對了,《莊子》中有關渾沌和儵忽的這個故事顯然並不只是故事,它有著更多的含義,但《邪櫻》只是一個故事,所以也就不在乎這麼多了。嗯……實用主義是我對待《邪櫻》中牽扯的所有典故的態度,在這裡先行說明,免得再招惹某些朋友出來說些不必要的話出來。這幾句朋友們權當是我的廢話好了。笑。
回到渾沌上來。
把渾沌當成幕後老大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不是那麼容易讓人想到。因為在創世神話中,渾沌往往是作為沒有意識的存在而出現的。而莊子卻給了我一個鑽空子的寓言。
事實上,除了莊子之外,還有很多說法也把渾沌擬人化了,在這裡列舉一下我能找到的一些。
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這樣的描述:
「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這個「帝江」,就是渾沌。在山東畫報出版社的《古本山海經圖說》中配上了不少古人畫的些圖形——說實話,別提多可愛了。胖墩墩的,除去六條腿和四個翅膀,倒像是只小豬。我甚至懷疑這是古人對於肉食生活的嚮往:六個豬蹄還有四隻雞翅膀,不僅誘人,而且還很經濟。
除了這種說法之外,《史記正義》(大約是唐代的張守節所著,我並不是十分清楚)中還有這樣的解說:
「崑崙西有獸焉,有目而不見,有兩耳而不聞,有腹而無五臟,有腸直短食徑過,名渾沌。」
這個解說是引用了《神異經》,而網上可以查到的《神異經》中的描述要更為詳細一點:
神異經云:「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扺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名渾沌。」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這個渾沌實在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我倒也沒有太錯怪它。笑。
但在《神異經》的描述中,雖然肚子裡面的東西似乎不怎麼全,渾沌倒還是有「五官」的,這讓我很是困惑,因為在我找到的圖裡,作為「帝江」的渾沌顯然和《莊子》中的傳說一樣,沒有七竅,渾身光板一個。
另外,還有別的說法,比如我在袁坷先生著的《中國神話傳說》中看到了同樣是引用《神異經》的註釋,上面又多了一句「空居無為,常咋其尾,回轉仰天而笑」——前面把渾沌說成是個惡棍倒也罷了,這一句簡直就說它是個傻子。又或者是因為書上說了渾沌善歌舞(據說還是遠古人的歌舞之神),想來這咬著自己的尾巴轉圈還仰天大笑——這動作也太難了點兒——的動作就是所謂的「歌舞」了。
同樣,按照這個說法,渾沌還是有五官的——或許也就是儵忽二帝給渾沌鑿出來的七竅?
我不得不再次用「另外」這個詞了,而這一次的另外,真的很「另外」。
據說,渾沌(帝江)還是黃帝的兒子。這種說法出自《左傳文公十八年》,「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渾敦」。杜預註:「帝鴻,黃帝。」
這個「渾敦」,就是渾沌了,也不知道黃帝是怎麼生出這麼一個兒子來的。
更讓人想不通的是,還有一種說法說帝鴻就是帝江,換句話說,渾沌其實就是黃帝!
好吧,等我查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已經徹底讓古人們把我給弄暈了頭。
這也就不能怪我要在《邪櫻》裡惡搞一下渾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