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鋒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洪承疇伐清
    明朝廷已經爛成了什麼樣,縱然遠隔千萬里,楚鍾南不能再清楚。讓他投靠過去,那還不如直接就投降滿清呢。至少,皇太極比那樂禎絕對要強的多。而且,以他楚某人現如今的勢力,真要是投降了滿清,管他皇太極和多爾袞手段再強,也絕對阻止不了他進一步壯大。當然,這也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皇太極和多爾]這些傢伙會以大局為重,不記仇。不過,這很顯然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小北荒明明有了可以打敗滿清的實力,又憑什麼投降過去?自己當老大不好麼,非要去自甘墮落地去當個漢奸?

    所以,楚鍾南提供洪承疇糧草兵器,主要原因就是一個,就是:催促!

    催促明軍與滿清盡早地開戰。

    洪承疇背靠大明,但他如今已經糾集了九大邊鎮十數萬兵馬,騎兵也有四萬餘人。

    雖說實力確實強大,但是,楚鍾南所知道的歷史上,洪承疇最後還是因為種種的原因而被皇太極打敗了,連其自身也當了俘虜,並最終背叛了國家,轉而為皇太極盡忠去了。據聞,洪承疇最後奉命經略大清七省,堪稱當時第一封疆大吏,軍中翹楚。連後世赫赫威風的吳三桂也遠遠比不上。並且,他還多次獻計,為清王朝完善了其國家機器,使其成功地由一個武裝強盜集團向正規的國家政權轉變付出了諸多努力。可是,這位洪老兄死後,卻又被康熙乾隆等人列入了《貳臣傳》,不僅自己,子孫後代也受盡了屈辱。

    不過,不管怎麼樣,洪承疇本身的能力是無可置疑的。歷史上的松山之敗,有很大的原因是洪承疇本人並沒有能像在關內指揮鎮壓農民軍一樣,對麾下各軍如臂指使。同時,還有來自後方的瞎指揮,又要面對這個時代堪稱是最精銳的八旗鐵騎,自然難免失敗。

    而現在卻有了楚鍾南,洪承疇又直接帶兵進駐了遼東,那麼,他與皇太極之間對決的結果會不會改變呢?

    楚鍾南真的很想知道結果。所以,他要在旁邊使勁催促一下。而且,洪承疇所率領的這十幾萬人已經是大明最後地精銳,也可以說是大明在北方最後地一道防線,不管洪承疇與皇太極的對決最終會是誰嬴,楚鍾南都不希望這支部隊還可以回到原來的駐地。因為,他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做那個「漁翁」了!

    ……

    祟禎十三年二月,大明京師一帶已經流言滿天飛,老百姓,還有仕紳之間都紛紛傳言,皇太極與洪承疇各自派人秘密會面。至於會面的內容,有人猜測是皇太極自感力弱,要求投降大明;有人猜測是洪承疇生怕步上袁樂煥的後塵,打算仗著手上的大軍造反,而約見皇太極,則是為了在自己出兵之時避免自己後方遭劫,所以約定皇太極共同出兵,瓜分天下……而除了這直接「誹謗」洪大督師地流言之外,朝廷上的官員之間還流傳著另外一些消息,比如:皇太極讓出遼西,又從遼東撤兵,目的是為了誘使小北荒和大明共同進兵,繼而交戰,好使滿清從中漁利,可如今小北荒之主楚鍾南忠於大明,先佔據了遼東,之後遇到官兵又主動退卻,將遼東交給了大明,所以,皇太極惱羞成怒,麾下八旗軍已經跟洪承疇所率大軍交戰數次,明軍戰敗,洪承疇為了免受責罰,故而隱瞞不報。另外還有:洪承疇率領大明十數萬精銳,野心膨脹,正在瀋陽等地落力拉攏諸多邊軍將帥,打算來一次遼東版的「陳橋兵變」,學趙匡胤演一出「黃袍加身」……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雖說「謠言止於智者」。可是。大明朝廷在得知這些「消息」之後。依舊人心惶惶。祟禎皇帝這回倒是坐地住。只是下旨詢問了一下洪承疇和邱民仰兩人遼東地情形。洪邱二人自然如實相報。說明如今地遼東雖然有些形勢緊張。但總體還算平靜。皇太極那邊也比較安寧。並沒有什麼戰事發生。而且。洪承疇還向祟禎建議。認為大明雖然兵多將廣。但分駐各地。不能統一行動。分則力弱。所以。對付皇太極必須持重。主張慢慢進兵。不可再犯先前地錯誤。樂禎將他地表章在朝堂上展示。並深以為然。

    可是。雖然一時獲得了樂禎地信任。可朝廷對於統兵大將不信任是歷來就有地傳統。雖然祟禎極力裝出了鎮定地模樣。最後卻還是不得不按照朝中官員地提議。將與洪承疇齊名地另一員大將盧象升提調京師。而與此同時。大明皇宮裡也開始流傳了另一則謠言:滿清皇太極其實早就為先前地舉動感到後悔了。只是。因為洪承疇地實力其實已經超過了八旗軍。所以才不敢妄動。故而只是拚命地派人向蒙古等地糾集人馬。打算先整備人馬。待到實力足夠了。再重新南下與明軍交戰;而洪承疇也早就看出了對方地心思。也有意趁對方實力未濟之時出兵。可是

    督師大人卻擔心自己滅掉皇太極和八旗軍之後。功後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所以。為了保命。才遲遲不出兵。有意養賊自重!

    一撥一撥接一撥……

    必須承認。在許多時候。謠言地力量是巨大地。

    尤其是當昏聵者佔據了重要位置的時候,謠言地力量更是非同小可。祟禎雖然對大明的局勢無能為力,也不能算是昏聵者,不過,他的手下卻有許多昏聵兼混帳的官員,而且,樂禎自己也是一個耳根子軟的傢伙。

    所以,在謠言流傳了一個多月之後,樂禎十三年四月,兵部尚書陳新甲在說服了祟禎之後,提出速戰速決地方針,堅持要求洪承疇立即起兵攻打滿清,並提出分四道夾攻的建議。洪承疇不願,這位陳尚書又派遣張若麒前往遼東遊說,同時親自寫信催促洪承疇出兵。但是,洪承疇此時卻也探知了一條消息,原來,皇太極強行將遼東遼西百姓遷往北方,雖然提供了糧食,但滿清本就在鬧糧荒,糧食自然不足。所以,被強行遷走地一百多萬漢人百姓已經有些不穩的跡象,有許多人開始南逃,甚至反抗。如今,皇太極正拚命地穩定局勢,但因為他還要分出大批兵力提防明軍,所以,已經隱隱地有鎮壓不住地跡象。於是,洪承疇決定再等一段時間,等到滿清內部真的亂起來之後,再乘機進兵。所以,他拒絕了陳新甲地建議。

    然而,事情總是那樣的讓人難以預料。

    去年,張獻忠受熊文燦招撫,降於谷城。可是,張獻忠在谷城表面上「跪拜有禮節」,實際上卻訓卒治甲杖,不放兵、不應調、不入見制府,「驕不奉法」。張獻忠在谷城徵糧、徵稅、擴兵,向熊文燦「要抰無厭」。谷城知縣阮之鈿覺得張獻忠必然再反,並將自己的預測告訴了熊文燦。但熊文燦不相信。阮之鈿無奈,又奏聞朝廷,也沒有獲得回復。然而,熊文燦,還有朝廷地那些大臣們卻沒有想到,阮之鈿地測居然成真了。祟禎十三年五月,張獻忠在谷城重舉義旗。農民軍殺谷城知縣阮之,火焚官署,揮軍攻房縣。而張獻忠再次起兵之後不久,率起義軍九營兵馬受降於房縣的「曹操」羅汝才也緊接著復起,兩人合兵攻克房縣,殺縣令景春,又連下西、保康等地。不久,均州等地原本降明的農民軍也相繼再反,農民軍聲勢再次大振。

    大明朝廷得知消息,大為驚恐,急命平賊將軍左良玉率軍追擊張獻忠。然而,左良玉進入房縣之後沒多久,便被張獻忠設伏圍困。左軍遠道奔襲,糧草不足,前鋒羅被俘,左良玉大敗而逃,軍符印信盡失,士卒死傷逾萬。

    祟禎得知左良玉兵敗的消息,大怒,下令首輔楊嗣昌督兵再戰。楊嗣昌初到軍中,便將原先主張招撫的熊文燦逮捕,不久,熊文燦被斬!楊嗣昌率兵進剿張獻忠,張獻忠屢戰屢敗,但總能迅速恢復元氣。不過,看到前有大軍阻隔,張獻忠也只有轉道進川。一路上,張獻忠的勢力愈發強大,進入四川之後,連續攻下大昌、開縣,北攻劍州,將入漢中。又攻綿州、州,至開縣。楊嗣昌得知消息,率軍進至重慶,招賀人龍、左良玉等人來援,但兩人雖然奉令,卻始終不至。

    而就在「八大王」張獻忠橫行四川地時候,先前被洪承疇與孫傳庭大敗的「闖王」李自成得到天下再次大亂的消息,也從山中走了出來,並輕騎進入河南,在河南重新豎起了自己的大旗。沒過多久,便又拉起了一支新的闖軍。同時,李自成還招攬了原大明尚書李精白之子李信,又得到了舉人牛金星、宋獻策等人的投靠。起兵過程中,李自成提出「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李信改名李巖,編出了「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並提出「均田免糧」等口號。闖軍軍紀肅然,迅速發展壯大。

    起義軍復起,剛剛出現的和平曙光又剎時熄滅,大明朝廷才剛有焦頭爛額之感,蒲州府卻又出現了大饑荒。全府上下,草木盡被吃光,官府在城門外掘坑埋葬餓死者,剛埋完,飢餓至極的饑民們就爭相扒開土坑,到坑內割食死屍之肉,甚至還有父子夫婦相食。而蒲州大災還沒過,山東州又起蝗災,百樹無葉,赤地千里。百姓掘草根剝樹皮,父子相食,骸骨縱橫,嬰兒捐棄滿道,人多自豎草標求售。

    ……

    接連不斷的災荒起義終於讓樂禎失去了等下去地耐心,為了能盡早地從遼東抽兵南下鎮壓起義軍,這位可憐的皇帝陛下下令洪承疇聽從兵部尚書陳新甲的意見,早日解決虎視眈眈的滿清,然後率兵南歸。

    無奈之下,洪承疇只好盡起大軍,北進伐清!(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

    ),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