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來這幹嘛?難道襄陽出什麼意外?我急忙命人請入。伊籍快步入內,匆匆一禮,張口就道:「先生,大事不妙。」
我心中一涼,起身道:「何事?伯機可詳細道來。」
伊籍乃道:「細作來報,曹操頭疾大愈,親提二十萬大軍自許都望荊州而來,要報龐德,徐晃兵敗之仇。」
此言一出,滿帳皆驚,我也頹然跌坐在帥位上,孫權還沒有趕走,曹操怎麼又來插上一腳?曹操的頭風,一直沒有痊癒,怎麼現在又好了?我又馬上問一句:「消息可靠麼?」
「確實可靠。」伊籍答道:「徐晃出兵之時,曹操已經親領大軍駐紮在洛陽之南陽陵坡。今聞徐晃兵敗,便大軍南下,現在估計已要到宛城。」
宛城我突然靈光一動,會不會曹操根本不是為了荊州才出兵?伊籍見我不語,又道:「以於將軍之見,望先生速回兵,謹保襄陽以待成都援軍。」
我淡淡一笑,看著帳中眾人問道:「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桓易乃道:「荊州急切難下,不如先回援襄陽。」
馬謖卻道:「不可,我軍連勝,士氣如虹,荊州旦夕可下。若倉促退兵,不但前功盡棄,孫權又再尾隨在後,襄陽彈丸止地,如何能抵擋兩家大軍?」
「不錯。」我起身道:「傳令全軍,飽食每人負土一包至荊州城下交割。一個時辰之後取齊,遲到者,斬。」
一個時辰之後,全軍一萬多人整齊列陣在荊州城下。我登上高處,大聲道:「今日得到消息,曹操親引大軍二十萬來攻襄陽。」頓時全軍一片嘩然。我隨手指了一名旁邊正在小聲議論的校尉,道:「拖下去,斬。」
一聲令下,全軍鴉雀無聲,頃刻便奉上一顆人頭。我又朗聲道:「現在若退軍回襄陽,難免被曹,孫兩家軍馬合圍,到時外無援兵,內無糧草,我等全都死無葬身之地。而荊州城內,爾等家小也終在吳軍鐵騎之下,慘遭蹂躪。」我遙指荊州城牆,接著道:「前不能取荊州而全家小,後不能敵曹軍而建功名,枉為男兒。諒此小城何足為懼?吾親自為眾軍擊鼓,取城便在今夜。先登城者,吾當表奏漢中王賞金封候,畏敵不前者,斬無赦。」
我走到關興身前,道:「今夜破城,全賴二將軍。」
關興上欠身還禮,道:「請先生放心。」
我轉身蹬上鼓台,拿過鼓槌道:「攻城。」說完,便拿出全身力氣擊鼓助威。關興也大喊一聲,帶著人馬衝殺而去。兩軍白日之戰已多有疲憊,現在荊州軍憑著一鼓之氣,前來攻城,吳軍也只得匆忙應戰。
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荊州兵馬現在不可後退,只能拚死向前。眾軍積土成山,奮力攀城。關興也下馬,身先士卒,一人當先,力避箭矢,當先登城。甘寧在城上守護,見關興帶人衝破缺口登城,急忙提劍迎來。
關興上城之後,砍殺吳軍士卒,荊州軍馬漸漸聚上前數十人。不過畢竟吳軍人多勢眾,甘寧,周泰等將迎上來之後,關興被圍在中間,上城的軍士又被殺傷殆盡。關興這已經是第三次登城,前兩次都被迫退,此次眼見周圍士卒越來越少,心中惱怒,努力砍殺吳軍。
甘寧見關興英勇,自己上前迎戰。關興武藝本就不及甘寧,此時又在重圍之中,身上連中數處傷痕,情勢危急。當此危機之時,就聽城門之處吳軍大亂,有人大喊:「荊州軍入城了。」
甘寧心中一凜,急忙棄開關興,往城下看去,果見有近百人殺散城門守軍,打開城門迎接荊州軍馬入內。甘寧幾忙喊周泰,道:「幼平,速保主公出城,某斷後。」周泰答道:「興霸保重。」便匆匆帶人離開。甘寧忙下城上馬,帶人到城門阻攔荊州軍馬。
我在軍前擊鼓助威,直到兩臂酸軟,仍不得不盡力擊打。忽然前軍一陣歡呼,馬謖打馬而來,欠身道:「先生,我軍已經突破城門。」
「如此迅速?」我也不由吃了一驚,問道:「我軍何以破城?」
馬謖指著身後一人,道:「全賴這位壯士。」
我看那人氣宇軒昂,英武不凡,上前拱手道:「這位壯士是?」
那人拜倒在地,朗聲道:「草民李韋拜見先生。」
馬謖接著道:「今晚我軍攻城,李壯士聚得百人,打開城門迎接我軍入內。若非如此,我軍安能如此迅速破城?」
將腰間寶劍取下,遞與李韋道:「寶劍贈英雄,吾便將此劍送與壯士,好早日立功,為漢中王效力。」
李韋拜謝,道:「某這就去城中肅清殘敵。」
我點點頭,道:「吾便在此等候壯士好消息。」李韋起身上馬,與馬謖又帶人殺入城中。我看著旁邊的桓易,道:「真是天助我也,荊州也這般拿下,孫權應該要退回江東。」
桓易也點點頭,道:「先生何日殺呂蒙?」
「吾不能殺他。」我揮手示意桓易不要打斷我說話,繼續道:「現在曹操大軍將至,暫時要與孫權言和,要送呂蒙回去。」
桓易勃然道:「先生何以自食其言,就不為陳將軍報仇了麼?」
我看著桓易心想,我不殺呂蒙固然是因為要與孫權議和,又何嘗不是為了留下你?我只怕殺了呂蒙,你便馬上回吳。當然這話不能說出來,只好道:「將軍也要體諒吾之苦處,曹操大軍在即,手上這區區兵馬,何足以抵抗兩家大軍?吾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
桓易聞言,長歎一聲,不再言語。我低聲寬慰道:「此次呂蒙回吳必不再受重用,以後報仇當方便不少。吾既然立誓,就絕不負陳將軍在天之靈。」
桓易冰寒著臉,淡淡道:「就隨先生吩咐。」
我也訕訕笑了笑,還要說話,卻見關興滿身血跡前來,抱拳道:「先生,我軍已經佔領荊州,孫權在眾將護送之下出東門,往江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