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說三國 第十三卷 第二百零五章
    其實郭淮進言之後,李蘭也確實在考慮,一則自己已經掌握蜀漢軍權,且又不十分長於政務,實在是沒有必要在成都待著,招人閒言碎語,又還得不時提防被人謀算;二則蔣琬,費禕不像法正,孔明一般野心勃勃,就算讓彼二人主持成都政務,也不會出現後院起火的事,反而可以讓這二人安心治理蜀漢。但憑這兩點想來,李蘭引兵外出,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再加上蔣琬,費禕這麼一鬧,李蘭實在沒有心思再去多想,有心依照郭淮之意行事。

    李蘭眼見不能將費禕攙扶起來,只得道:「大人且先起來說話,今日吾必給諸位大人一個滿意的交代便是。」費禕對他如此一說,心中暗喜,順勢便站起身來,道:「大將軍英明,張嶷行事本就是十惡不赦之罪,望將軍秉公辦理,勿失百官之心。」李蘭只得點了點頭,道:「此事需得從長計議,蘭還有幾句私語欲與二位大人商議。」言下之意,便是要將那幾人趕將出去。

    費禕惟恐李蘭將眾人分散瓦解,一一收拾,面上有些猶豫,蔣琬卻不懼李蘭,大聲道:「爾等先去便是,若是本官半個時辰不能出來,麻煩諸位通知小兒前來收屍。」眾人聽他這樣一說,也就只好告辭離開。

    等眾人散去之後,李蘭復請兩人入座,自己也當中坐下,慢慢整理思緒。蔣琬卻很是不耐煩,等得片刻,便問道:「將軍有話便爽快些說出來。」李蘭正好將言語想清楚,淡淡一笑,道:「留下二位大人,並無他事。實不相瞞,昨夜張將軍帶兵入城,實是吾之令諭。」蔣琬,費禕心中自然猜想是他,只是想不到李蘭如此爽快的說出來,反而不知如何回答,不禁互相望了一眼。

    李蘭卻又繼續道:「張紹有心加害,蘭不得不如此,自家的性命,固然比旁人的重要些。難道二位大人便肯將脖子伸長了,讓別人來砍不成?至於張皇后之事,彼乃張紹之妹,吾惟恐其懷恨在心,日後報復,也就免為其事,現在想來確實有幾分不妥。」蔣琬聽到他直承逼死皇后之事,哪裡還能按捺地住?猛然拍案而起,怒道:「好個賊子!既然你肯承認此事,今日便將蔣某一遍殺了,不然吾定要將汝之罪,公佈天下。」

    李蘭聽蔣琬這樣「賊子,賊子」的罵著,倒也不顯得氣惱,只是端起茶盞淺飲,等到對方罵完,才不急不緩地問道:「既然大人如此惱恨於吾,不妨也來刺殺一番。但須得考慮蘭死之後,大漢江山又當如何?張紹僥倖得趁,又是怎樣?」蔣琬確實不曾想過此事,現下聽李蘭問起,才不禁靜下心來,仔細構想如果李蘭死了,接下來將發生什麼樣的事。

    李蘭根本不給他二多少時間,便又接著道:「荊州郭淮隨我多年,兄弟相稱。他原為曹魏降將,若聞蘭凶訊,也必然心懷畏懼,雖然復降魏不能,但孫權垂涎荊州多時。難保伯濟不會以荊襄之地歸附東吳,以全舉族性命。當然郭淮遠在荊州,不能威脅成都。但司隸校尉桓易,與城外張嶷將軍兩支部隊,便足以將成都城內血流成河。啟時,死的怕就不止張紹與張皇后了。」

    李蘭雖然沒有說明,但蔣琬也知道他指的還有皇帝劉禪,確實以桓易,張嶷等人平日為人處事來看,李蘭一旦遭有不測,成都必然不免兵戎之亂。蔣琬不是張紹,他也知道李蘭是動不得的,但總不能因為這樣,便容許他胡作非為,藐視皇權?當即言道:「將軍所言確實不假,但將軍位高權重,一朝心血來潮,那便……」說著便冷笑幾聲,道:「荊州姓孫還是姓李,似乎對蔣某來說,都是一般。」言下之意,便是與其眼睜睜地看著你李蘭謀朝篡位,和將荊州送給東吳並沒有什麼分別。

    天地良心,李蘭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把劉禪從皇帝的寶座上拉下來,然後自己坐上去。只是這話說給誰聽,誰也不會相信,但李蘭卻還是要繼續說,於是苦笑道:「何以諸位大人都如此看吾?難道位高權重者,便都必須心有異志麼?」說到此處,李蘭不禁有些體諒曹操,難道曹操生來就一定想做一個背負千古罵名的奸臣麼?或者時勢所迫,也未可知。

    蔣琬自然是不會相信李蘭紅口白牙的這一句話,再者昨夜連逼宮的事情都做了出來,還敢說自己沒有異志,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麼?所以只是重重的哼了一聲,並不言語。李蘭歎息一聲,知道若無實際行動,這些話是很難取信於人的,於是道:「張紹行事,原也怪不得他,吾身在此位,難免眾人見疑。蘭思來想去,或者只有一法,可以證明清白。」蔣琬,費禕二人聽到李蘭說能證明自己清白,都感到吃驚,時下這樣的境況,想要讓百官覺得李蘭沒有異志,似乎並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誠然到了李蘭這樣的地位,除了放棄權力,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證明自己沒有野心,但放棄權力對他來說,也就意味著死亡。李蘭混跡三國多年,看到的血腥難道還少了?只要他手中沒有了權柄,且不說往日那些仇人,便是蜀漢的下一位掌權者能放過他?所以只有郭淮這個折中的法子,大約可以一試。成都是政治中心,但不一定要成為軍事中心,孔明多次伐魏,便是駐軍漢中,後來的蔣琬,費禕,姜維也都不是常年在成都主政。李蘭既然沒有想過要更進一步,何必一定要在成都讓人猜忌呢?更何況昨夜呂容這樣一鬧,已經將李蘭逼到了風口浪尖,與蔣琬等中心漢室的大臣到了不可調和的階段,只能是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

    李蘭終於開口,道:「既然二位大人都疑心蘭有不臣之心,蘭也只能離開成都,帶兵他往。二位大人以為如何?」

    在蔣琬的眼中,李蘭確實處處不如孔明,但有一樣,孔明向來獨斷專行,這或者是出於對他自己才學的自信,所以但有政令,孔明都是一言而定。而李蘭主政四年來,無論大小事務,總要或多或少的詢問蔣琬,費禕二人的意見。所以蔣琬從心裡覺得,這個人似乎並沒有過多的野心,暗自為大漢的江山慶幸,可是昨夜的事,徹底地擊碎了蔣琬的幻想。認定李蘭只是平日隱藏的好,骨子裡其實與董卓,曹操等人沒有分別。當李蘭說出要離開成都的時候,蔣琬再一次感到迷茫,成都是蜀漢帝國政治的中心,李蘭居然肯輕易的離開,難道他真的沒有野心?蔣琬真的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轉眼望向費禕,卻看著對方也是滿臉疑惑的望著自己,似乎也不能明白李蘭的心意。

    蔣琬輕咳一聲,問道:「大將軍之言,下官不是十分瞭然,可否說的明白些?」李蘭知道他二人是懷疑自己的誠意,於是淡笑道:「蘭本一介布衣,深受先帝知遇之恩,有心輔佐陛下,吞吳滅魏,光復漢室。奈何屢次遭人猜忌,本待如費大人方才一般,辭官掛印而去,但先帝往日恩情,猶在眼前,怎可因一時榮辱,而置大局於不顧?蘭一人歸去,固然成就千古令名,只是將士心寒,惟恐被魏吳所乘,只得勉力為之。如今蘭深為百官誤解,只能帶兵離都,既可向天下釋疑,又不可不令魏吳來犯。如此,二位大人以為如何?」

    李蘭之言,雖然有些故作,但也不盡不實,若他真的棄官歸隱。蔣琬自問處理日常事務,尚能勝任,但一旦魏吳來犯,自己卻未必能應付自如。帶兵離開成都,將政務還於陛下,而繼續主持軍務,似乎確實是一條兩全其美的正途。但李蘭真能放心將成都交付給陛下與自己,就不怕自己在後院給找麻煩?蔣琬正疑惑不定,卻又聽李蘭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而數年來,曹魏,孫吳皆不敢興兵來犯者,蓋因蘭與二位大人。二位大人若有心與蘭為敵,不但招惹他國笑話,於國家社稷也有大礙。蘭願離開成都,便知二位大人忠義,心存社稷。蘭今願以一己之身,保證不使魏吳相侵,二位可能於先帝靈前立誓,保證朝廷政治清明,而國力不衰?」

    李蘭這幾句話,將蔣琬激得毫無退路,血氣上湧,朗聲道:「將軍能威鎮四方,不使魏吳來犯。下官也能盡心輔佐陛下,建立盛世之治。」李蘭聽他如此回答,心中十分高興,便伸出手掌,道:「你我擊掌為誓,如何?」蔣琬自無不允,伸手與李蘭連擊三下,才道:「將軍若真能顧念先帝之恩,心無他志,下官必竭力輔助。」李蘭點了點頭,然後再拾起最初話題,凝視二人,遲疑問道:「那張嶷將軍之事……」

    蔣琬,費禕又不禁互望了一眼,用眼神交換了一下意見。兩人都知道李蘭,能答應離開成都,說是表明心跡,也無非就是想借此來替張嶷脫罪。更知道李蘭這樣做,已經很是難得,二人要是不肯就坡下驢,只怕李蘭就要反悔。看到費禕微微點了點頭,蔣琬便道:「既然張紹果真有心謀害大將軍,那便是咎由自取。至於皇后已死,望大將軍仍以國禮厚葬。」這點小要求,李蘭當即連連點頭,道:「就依大人之言。二位大人便可回府主持準備,蘭也要準備諸多事宜,多則一月,少則兩旬,便可離京。」蔣琬,費禕二人聽他如此說來,也再無可說,遂一起行禮告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