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十二年八月,秋風蕭瑟,五丈原的蜀漢軍營上空,籠罩著一層濃厚的悲涼氣息。原本是應該嘈雜的軍營,鴉雀無聲,就連戰馬也沒有嘶鳴,它們難道也知蜀漢的頂梁之柱,丞相諸葛命不長久了嗎?
中軍帳中諸葛孔明斜坐軟塌之上,身前侍立著姜維,楊儀二人,正在低聲囑咐著他身後之事。姜,楊二人眼含熱淚,屏氣凝神,認真的聽著孔明蚊蠅般的聲音:「我死之後,葬禮從簡,切不可鋪張浪費……」
「丞相。」帳外王平的一聲低喚,止住了孔明的說話。姜維不等孔明吩咐,便快步走出帳外,片刻回轉,神色大變,低聲在孔明身前道:「丞相,營外有人求見。」
孔明看了看姜維,從他的神色之中,自然能看出求見之人不是一般,卻為何不敢明言?於是問道:「是誰?」
姜維思量片刻,才答道:「是十年前失蹤的大將軍李蘭。」
李蘭,多麼熟悉,卻又遙遠的名字。孔明原本已經黯淡的雙眼,又閃過一絲光亮:「快,快請進來。」姜維點頭出帳吩咐王平。楊儀進言道:「丞相,李蘭失蹤多年,如今前來求見,只怕來意不善。」
孔明微微搖頭,自從十年前,李蘭爭權敗在自己手中,便失蹤不見。當今之世,曹魏司馬,江東陸遜,還有就是這個李蘭,才是孔明心目中最優秀的對手,每此北伐的失敗,孔明都不禁會想起那張不老的容顏。如果有他去守禦街亭,如果有他為自己分擔些肩上的重任,如果……,如果這一切的如果可以成立,那自己的北伐事業會這樣草草收場嗎?
「丞相大人。」當再一次看到李蘭的時候,竟然還如十年前一般,沒有絲毫模樣的改變,而孔明自己卻是病入膏肓,不久人世。以他的才幹或許還能接著自己未完成的事業,繼續走下去,孔明揮手示意姜維,楊儀二人出去。
帳中只剩下孔明,李蘭二人,互相看著對方,回想兩人數十年間的明爭暗鬥,恍若昨天。「經緯還是不曾變老?真是讓人艷羨。」孔明是真心的羨慕,如果再給自己一紀的壽命,那該多好?可惜天不假年。
李蘭微笑道:「面容雖然不改,身體卻已經衰退,世上哪能真有不死之人?」
「哦?」孔明聽到「死」字,心中越發的悲涼,人總是要死的,他是在譏諷自己麼?譏諷自己即便爭奪到了大權,卻仍然逃不脫死神的追捕?「經緯來見我,是知道我病重,來看笑話的麼?」
蘭答道:「這些年你的所作所為,我都知道,也包括你命不長久,我也知道。我不是來看你的笑話,只是想來看看你,看看我兒時的偶像,後來的敵人。」
「兒時的偶像?」孔明簡直不能明白李蘭這句話的含義。而李蘭也不作解釋,繼續道:「孔明,我很佩服你,蜀漢地處西南,遠不能與曹魏相比,而你卻五此北伐,勝多敗少,確實不易。」
「佩服?」孔明回想著兩人的第一次見面,為了關羽,兩人舌戰一番。後來李蘭向先帝所獻的計謀,幾乎都與自己的不謀而合,取荊州,占益州,成就三分天下,絲毫不必自己差,何必要來佩服自己?
「你不恨我麼?」孔明咳嗽幾聲,問道:「是我把你排擠離開朝廷。」
「成王敗寇。」李蘭仍然微笑道:「我不如你多矣,自然無悔。」
「可是我悔。」孔明突然提高了音量,道:「我並不是要你離開,更不是要你去死,只是想讓你完全服從與我,如果我能掌握著舉國軍政,我就能早一日北伐,早一天一統中原,結束戰亂。」
李蘭怔了怔,良久才道:「你真是這樣想?」
明勉強要起身,李蘭急忙上前攙扶。孔明坐定之後,繼續道:「你心中一定認為我是篡權的亂臣。可我不是,誠如汝言,我國勢力遠遠不及曹魏,若能統一軍政,或者可以一搏,但若派系林立,百官只認自己心中的掌權者,指揮紊亂,如何與曹魏為敵?我千方百計地排擠法正與你,不就是冀望建立一套完善統一的政令體系麼?可是你們……」
「我們?是,我們都錯了。丞相後來不是已經得到舉國的權柄了麼?可曾北定中原,拯救萬民?」李蘭忽然道:「丞相可知桓,靈二帝之時,我中華有多少人口?而今卻又有多少?」孔明怔怔出神,這一句話問到了他的心內,又聽得李蘭低聲念道:「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李蘭俯視著面前這個垂垂老矣的將死之人,似乎可以看到他的生命之火如同風中殘燭,在三國紛爭的波濤之中搖曳,熄滅。
「變做了土?」孔明撇撇嘴角,似乎是在苦笑,又似有三分嘲弄。在他的腦海之中,隱隱浮現出一個模糊的身影。那是少年時代自己敬慕嚮往的偶像管仲。承君命、奉社稷、持宗廟,富國強兵、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自己提出的口號,只能以身作則充當表率,此中冷暖辛苦唯有己知。豈有先哲覺天下,英雄每被功業誤。自出茅廬以來二十七年,他無時無刻不是把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大業擺在生命中最要緊的位置。可沒想到如今卻落得個心力交瘁勞死軍中的下場,連同年輕時候那自比管樂的凌雲壯志,也都隨著吹角擊柝漸漸的消散了。
「丞相。」帳外姜維的一聲輕喚,打斷了孔明的思緒。孔明收斂心神,答道:「伯約,有何事?進來說話。」李蘭也退看兩步,走到營帳邊上,就見姜維大步入帳,身後跟著兩人,一人乃是楊儀,另外一人李蘭卻不認識。
三人上前向孔明行禮起身,又聽孔明對最末那人道:「吾已知公復來之意。」李蘭才猛然想起,此人名喚李福,乃是後主知孔明將逝,使來詢問後繼之人。果然就聽李福道:「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復來耳。」
旁邊姜維,楊儀二人聽後,臉上都露出急切期盼的神色,這兩人隨孔明北伐,一向頗受重用,心中都巴望著孔明百年之後能繼其遺業。孔明卻微微頓了頓,只把雙眼看向李蘭,神色之間,似乎頗難決斷。姜維原在李蘭帳下效過力,也知道李蘭本事非比尋常,也不由看了過去,十年不見,何以相貌容顏絲毫未變?心中暗道不好,莫非此人前來,便是知道丞相不久人世,想來接掌大權的麼?回想起昔日自己種種,不由背後冷汗直冒。孔明深深吸了口氣,緩緩閉上眼睛。帳中其他四人,除了李蘭,都焦急的盼望孔明開口。
李蘭自從十年前爭權失敗,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愛人,兄弟橫死,早就心灰意冷,這十年來遍游天下,看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才反省自己當初為何不幫助曹操,或者靠著自己一點歷史的先見,能助他早日統一天下,結束戰亂,也能防止數十百年後的五胡亂華,而今卻什麼都遲了。李蘭一次又一次地聽到孔明北伐,再一次又一次地知道北伐失敗,很想去告訴孔明,不要再爭了,可是他知道孔明不會聽從自己的言語。直到孔明第五次北伐,李蘭知道他的陽壽將盡,才趕來五丈原軍中,想要諷刺孔明一番,聊以慰藉桓易等人的在天之靈。可是,當李蘭看到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惡毒的話,卻又說不出口。孔明才五十四歲,可是鬚髮盡白,額頭皺紋密佈,除了那雙深陷著的眼睛,還能閃過一絲光亮,哪裡還能看到當年那個風度翩翩的臥龍先生?
終於孔明睜開了雙眼,對著李福道:「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一語驚人,姜維,楊儀二人都是大吃一驚,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都感費解。李福又問道:「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答道:「費文偉可繼之。」姜維忍禁不住,開口低聲喊道:「丞相。」孔明卻並不理睬。姜,楊二人愈驚,蔣,費二人都是國中保守一派,向來不主張北伐曹魏,丞相臨去之時,卻何以如此安排?李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卻閉口不答。李福再三問之,不見孔明言語,乃上前視之,已然逝世。於是舉營而哀,三軍號啕。
李蘭乘著蜀漢軍中諸將置辦喪事,乃徒步走出轅門,知道孔明聽從自己之言,將後事安排給蔣,費二人,終可換來蜀國與曹魏短暫的休戰時期。可是,李蘭知道不會長久……
延熙十六年,春季大慶之際,蜀漢大將軍費禕被魏國降將郭循刺殺於席中。而郭循其人乃是姜維保舉收容。其後姜維繼任大將軍,數度北伐……
前幾日我看了中央十套的《武侯春秋》,其實以我個人來說,我是很喜歡孔明這個人物的,至於書中所寫,也只是信手胡編,在此向諸葛武侯在天英靈鞠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