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風流 第五卷 靖難之役 第三章 靖難之師12
    負責前方指揮的張玉向大家介紹著這次明軍的兵力及行軍情況:「朱允文聽了黃子澄引見,拜李景隆為帥,於德州合兵五十萬,現已進住河間,不日即將兵臨城下。」

    眾將皆是面有憂色。前有李景隆五十萬兵馬,後面明軍進逼永平,腹背受敵,以己方區區數萬之眾,這仗怎麼個打法?

    燕王朱棣將眾將神情全都看在眼裡,聽張玉講罷,突然放聲大笑起來,似乎寬心大放的樣子,道:「諸公多通兵史,可聽聞過紙上談兵的故事麼?李九江(李景隆小名九江)膏粱小子,寡謀而驕傲,沉迷酒色未常習兵,非我滅他威風,此子趙括第二也!朱允文把五十萬大軍交給此人,自然是送來讓我等坑殺的。」

    李景隆從前帶兵多於南方,北平諸將很少有人與他打過交道,自然不知他的底細。朱能便道:「王爺,縱然李景隆此人草包,可他擁兵五十萬,手下不乏能征善戰的大將,我們萬萬輕敵不得。」

    朱棣自然明白,單憑自己幾句話是無法打消部下的顧慮,便說:「諸公對李九江不很熟悉,本王卻與他結交很久了,而且對他平日帶兵彼為關注,所以才有剛才的一番話,並不是故意詆毀於他。李九江領兵不治,智信不足,氣盛剛愎,仁勇俱無這些缺點我們暫時放在一邊,不去考慮,就說他帶著的五十萬大軍。明軍多年以來派系林立,內部很是複雜,想必諸公心中都是有數,這五十萬大軍是齊泰東拼西湊起來的,裡面還有剛剛戰敗的耿炳文手下,真正屬於李九江的嫡系並沒有多少人,這都是由於李九江根基不深,並無十分突出的戰功決定的。這樣一隻隊伍要求統帥它的將領要有很高威信與指揮才能,而這兩樣正是李九江所沒有的。這幾日前面探子帶回的消息講,李九江的隊伍軍中喧嘩,金鼓無節,騷擾百姓的事情時有發生,這也正說明了剛才我講過的一切。可以說,這只隊伍並不好帶,由李九江帶了也並不可怕。」

    眾將都是行伍出身,對朱棣所講自然心中有數,便紛紛點頭。

    朱棣又道:「李九江無功而位重,自然部下不服,但是以他的秉性只怕還不自覺,反而要趾高氣揚起來了。現在朱允文給他的權力有多大,助長他的貪心便會有多高,如果他急於表現自己,證明自己,只怕便不能將眼前的危險看得清楚,犯下急於求功毛病的可能會很大。」

    望著手下諸將面露喜色,朱棣也是信心十足,他起身來在窗前,望著窗外道:「當日就在這間屋裡,飛龍弟於我促膝長談,共議起兵大計,就曾建議我臘月動手。如今北平早寒,南兵衣單而怕冷,再加之兵無餘糧,馬無宿草,如果一戰不勝,再戰則衰,焉能久長?」

    雖然起兵以後孟飛龍並不在大家身邊,但是眾將每時每刻無不感受著他的存在,而燕王更是時時將他掛在嘴邊,大家自然明白這人在王爺心中的份量。

    眾將雖然放心不少,可是燕王並沒有提到怎樣去應對面前的形勢,張玉便問道:「王爺,李景隆不足多慮再好不過,您的意思是我們要集中力量將其擊敗,然後再去考慮身後的永平之敵?」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朱棣做出一個極其大膽的決定,道:「如果我本人在北平據守,李九江肯定不敢貿然來攻,這樣反對我們不利。若是我現在帶兵援救永平,李景隆知道我不在城裡,必然糾集大軍攻城,而圍攻永寧的吳高畏我鋒芒,不敢力戰,到時候永平解圍,我再回師反擊,堅城在前,大軍於後,何懼李九江烏合之眾!」

    燕軍將領雖然心中都認可燕王的話,但仍然認為分兵而戰,北平城兵力太少,一旦失守,後果將不可收拾,紛紛勸朱棣三思。這時候外面來報,孟少俠由雪域歸來。朱棣大喜過望,帶了眾將將孟飛龍迎進大帳。

    朱棣與眾將自然對孟飛龍這次出行十分關注,紛紛詢問,等到孟飛龍將經過對他們詳細講述一遍,大家如同聽到一番傳奇一樣,自然對孟飛龍一家又多了幾分欽佩。特別是聽到雪域劍派已經由門下弟子組成大軍,不日將趕赴北平,眾人更是心情激憤,這只人馬數量雖然有限,實力卻強,更重要的讓大家看到了民心所向,自然信心大增。

    朱棣故意示意姚廣孝將目前內外形勢講述一番,自己笑著向孟飛龍問道:「不瞞二弟,我們正對如何對付腹背之敵爭執不下,你回來的正好,給大家講講你的意見吧。」

    帳中馬上鴉鵲無聲了,大家都想聽聽這位江湖傳奇人物會有什麼高見。

    孟飛龍神情大方,很自然地一笑,道:「大敵當前,飛龍不敢藏拙,自然是言無不盡。不瞞諸位,這次飛龍急忙趕回,正是有想法要與大家協商。」望著眾驚愕的神情,孟飛龍講出自己的想法,道:「面對李景隆五十萬大軍,飛龍以為大哥萬萬不能屯兵北平死守孤城,一定要分兵而治,以解永平之圍為上計。」

    孟飛龍話聲剛落,帳中眾將一片嘩然,他們沒有想到,二個多月未曾謀面的兄弟二人,居然對目前出兵之計會是如此的一致。

    張玉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問道:「飛龍能不能講講你的理由?」

    孟飛龍既然已經提出他的想法,一定是深思熟慮過的,他很平靜地道:「以我們目前數萬之眾,如果集中於北平城內,也僅僅是保城池於長久,並無力量於明軍城外決戰。若是李景隆久攻不下,轉而以三十萬明軍圍城,再分出二十萬力量清除北平外圍我們的力量,我們龜縮於城中,必將愛莫能助,那時候即便北平不破,形勢也將難以維持。」

    眾將聽了孟飛龍的話,都是背上一陣冷汗淋漓。如果李景隆真的用了分兵之計,北平危矣。

    孟飛龍又道:「如果我們分兵一部於北平城外,城防的力量是減弱了,可是城外的力量也將牽制明軍,讓他們分心內外,不能全身心於攻城,反而會減清城防的壓力。」

    眾將一起點頭。朱能望了孟飛龍道:「孟少俠,你剛才講『以解永平之圍為上計』,將分於城外的大軍去解永平之圍,又怎能牽制了進攻北平的明軍呢?」

    孟飛龍與朱棣一起笑了。孟飛龍道:「朱將軍,現在李景隆不是還沒到北平城下麼?」

    朱能有些明白了,道:「少俠的意思是我們先行出兵,趕在李景隆進攻北平之前解了永平之圍?」

    孟飛龍道:「這樣最好,只怕李景隆不會讓我們稱心如意的,但是我們先行一步卻很重要。如果解下永平之圍而北平不破,那就是我們的成功了。」

    大家看到孟飛龍與燕王二人的話如出一轍,便更加相信分兵解永平之圍的正確,現在大家都已經是顧慮全無,信心百倍了。

    孟飛龍將目光投在桌上的地圖上,很是擔心地道:「由於分兵城外的力量要顧及到城防,我們很難專心將圍攻永平之敵全殲,到時候即便是裡面夾擊,我們幾萬人啃五十萬這塊骨頭仍然很難。我擔心……」孟飛龍將手指到了遼北大寧的方向。

    姚廣孝皺起眉頭,道:「飛龍擔心大寧的權王麼?」

    孟飛龍輕輕點頭,道:「我曾勸過大哥在冬季裡起兵,利用朱允文反應不及的機會,清除北平周邊之後,迅速攻下大寧,平定後防,形成南北相持之勢。可是現在的形勢讓我們不及於此了,只好別想辦法。」

    眾人心裡明白,如果孟飛龍的計劃能夠成功,北平現在的形勢就要好許多,至少不會出現現在被南北夾擊的情形。

    朱棣望著孟飛龍,道:「二弟,你是不是已經有了攻下大寧的計劃?」

    南京皇宮,黃子澄與齊泰急匆匆上了金殿,對朱允文行過群臣大禮之後,齊泰奏道:「萬歲,曹國公李景隆由前方送回的軍情稱,大軍到了北方,許多戰馬都馬失前蹄,混身顫抖,不能前行。」

    望著朱允文吃驚的樣子,黃子澄小心地道:「不知什麼人傳言,說燕王是真龍天子,聖上征討有違天意,應而凡馬不敢前行。」

    朱允文氣得將龍案一拍,怒道:「一派胡言!」

    黃子澄忙道:「臣等也認為,這是有人利用戰馬之事故意造謠生事。」

    朱允文很不高興地向齊泰道:「好好的戰馬,怎麼會突然馬失前蹄?齊愛卿查出原因沒有?」

    齊泰無奈地道:「臣已經查過,這些戰馬都是當年孟飛龍由北邊販運回來的,一定是當時他暗地裡做了手腳。」

    朱允文將正要放到唇邊的茶碗狠狠地摔在地上,怒道:「又是這個畜生,當年就不應該讓他活在世上。」

    黃子澄與齊泰雙雙低頭,心中都是一聲無聲的歎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