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帶,步兵與騎兵作戰。只有兵力或者武器裝備具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才有勝利的可能,後者的作用似乎更重要一些。對付山呼海嘯般衝過來的騎兵。平原地帶步兵恐怕只有依托堅固的城池據守了。但是防守一方被困於城內,太過被動,失敗則城破人亡,及時成功守住城池,也很難給對方以殲滅性打擊,騎兵一方往往可以憑借其高速機動能力大部分得以撤離戰場。目前我軍在淮河以北可以作為向北防禦的城池已經有息縣和正陽兩城了,但是,如果真是蒙古騎兵大隊此時南下作戰,我和陳浩無論如何是不會把這兩座孤懸在淮河北岸孤立無援的城池作為依托去堅守的。當然,如果今後重機槍、迫擊炮彈藥可以充分補充,而且部隊已經按照現代陸軍的方式訓練完成以後,那就另當別論了。
再有的方案就是被大海帶回總部的秦雄提出的以河流,特別是淮河為依托防禦騎兵的設想。這個秦雄,以自己臨時拼湊的「騎兵」連續奔襲得手後,想到的竟然是怎樣去防禦敵人的騎兵,這小子還真是有些板眼的呢。都是戰爭的環境,還是同一個區域,這些人似乎適應現在這個環境的能力要比我和陳浩要強的多。有些人表現的甚至讓我覺得他們本來就是這個時代的人似的。也許,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與十九世紀下半葉沒有太大的差別吧,尤其是三省交界的邊緣地帶更是這樣的吧。而我和陳哥們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文明時代了,所以感覺大有不同。不過這個秦雄,做為黃埔學生,應該也會有些不同的感觸吧,管他,這是一場遊戲,人生和一切都是遊戲,沒有「GAMEOVER」前就要認真地、投入地玩下去。這個秦雄也是個投入的玩家,嗯,不錯。
憑河據守倒也是個主意,騎兵過河的時候是相當脆弱的,半渡擊之,騎兵快速機動的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在慢慢過河的過程中,我軍繳獲的那些舊式步槍、鳥銃、土炮和舊式洋炮乃至弓箭都可以給敵人重大的殺傷,特別是王平新造出的那些個手榴彈和炸藥包拋射器一定會讓清軍的騎兵做惡夢的——如果他們還有命的話,這些武器可是我們目前可以補充的,而且產量在逐漸增加著。但是憑河據守也有問題,首先是點多線長,全線據守需要太多的兵力,而分點防守必要的時候步兵和騎兵機動的速度相差太遠,防守方難以在渡河點迅速集中足夠的兵力。當然,這可以用加強偵查的方法予以彌補,但是問題是,如果敵人騎兵在一處渡點受到阻擊,他可以利用其高速機動能力迅速轉往下一個地點搶渡,然後繞到憑河據守者的背後。而防守一方如果兵力無法全面防守的話,*機動無論如何是無法和騎兵對抗的。
不過,這曾格林沁會這樣靈活地發揮騎兵的這些優勢嗎?印象中,這傢伙也就有些蠻力,騎馬、射箭、摔跤有點功底而已,騎兵戰術似乎並不大懂的。後來和英法聯軍在八里莊一戰中,這位蒙古王爺使用的騎兵只知道以密集的隊形正面迎著敵人的炮火和彈雨硬衝,根本不知道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側面迂迴之類的簡單戰術也不懂,看來他的騎兵既不是成吉思汗的騎兵,更不能與布瓊尼的騎兵相提並論的。()
手機訪問:http://
http://隨時隨地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