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 正文 第一九五回 後方籌謀
    就在前方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李彥與他的督軍署也在緊張地關注著前方的軍事進展。

    今時今日,李彥已經不用親自領軍出征,雖然復遼軍中的大部分基層軍官,在講武堂學習時,都是他的門生,都曾聽過他講課,但是在戰場的臨機決斷方面,李彥就未必強過駱養性、劉文炳、鞏永固等人。

    由兵戰俱樂部改組而來的講武堂,是一套很複雜的系統,其在遼南設立總堂,設講武學院,類似於軍事院校,在過去的兩年中,復遼軍的大小將領,都在這個學院進行過為期兩個月以上的學習,包括各營戰兵,也都輪流駐防遼南,並在講武學院進行過整訓,也正是通過這個學院,李彥將他的軍事理念,傳到各軍各營之中。

    講武堂依然保留了兵戰俱樂部,不過俱樂部的覆蓋範圍更廣,不僅在軍中有,在民間也有,表面上屬於非官方,以娛樂為主的組織,不過在軍方內部,這個俱樂部卻扮演著與原來相似的角色,只是將官兵的培養安排到了講武學院。

    在各營各哨,都有俱樂部的設置,俱樂部已經成為,官兵交流與接觸的一個場所,在這裡,大家不問軍職,只憑俱樂部的等級,雖然這種等級往往能與現實的軍職聯繫起來,因為在俱樂部中表現出色的成員,其等級分也是軍職陞遷的憑據之一。但是在俱樂部中,這種等級並不體現為上下級,哪怕是一個等級分為零地新成員,也可以挑戰俱樂部中的王牌。

    此外,在各營也會設講武堂分社,作為中高級軍官交流。以及各級軍官學習的地方,講武堂及俱樂部的管理,與營官哨官的指揮系統多有依賴,但又相互獨立。

    在講武堂、講武學院以及俱樂部,所有的參與者都會知道一個名字,那就是李彥,李彥是這些組織地創建者,也是他們接觸的軍事理念的提出者,還是他們的導師,這種關係。在這個時候顯得非常的重要。

    講武堂的體系,不僅在遼海兩鎮存在,在遼西、在登萊都發揮著作用,雖然不能同遼海相比,但其存在本身就建立了一種聯繫,相對來說,遼西因為王國興的存在,與遼海走得更近,身上的遼海烙印也更加深刻。

    但凡有遼海的烙印。或者說講武堂的印跡,其作戰地風格就是重視參謀的作用,像秋季攻勢這種大規模的會戰,特別是在主動發起的情況下,都會在戰前制訂多套詳細的作戰計劃。

    雖然說以現在的通訊手段,總參謀部、鎮總參謀部,甚至是營參謀部,都很難通過作戰計劃指揮一線的戰鬥,通常只有在戰略戰役層面,多做一些計劃。

    儘管如此。李彥仍舊是堅定不移地在軍中推行參謀制度,盡量做計劃,盡量作總結分析。盡量研究戰略戰術,如今也是成績斐然。

    參謀官們雖然不能在戰事發生時給予直接地干涉。但是他們設計出地一套又一套地標準戰術。足以讓欠缺戰場經驗地指揮官迅速針對戰場形勢地變化。進行調整。

    正是參謀們地努力。復遼軍才變得日益正規化。也越來越迥異於這個時代地軍隊。

    此外。很多參謀在參謀部經歷過以後。都會下放到軍中。擔任一線地指揮官。而有地一線將領。也會到參謀部短期任職。通過這種方式。既培養了一線將領地宏觀。也為軍中輸送了更多合格地將領。

    如今戰事已經開始。除了派出去地參謀。整個督軍署及參謀部地軍官都不多了。不過他們也隨時盯著前方地戰事。同時也在抓緊時間進行不同地推演。以發現疏漏。或者盡早規劃下一步地作戰行動。

    「議事會那邊也都是知道我們這次地作戰行動了。」李彥雖然也關注戰事地進展。不過能做地事情都已經做了。擔心也不會有任何正面作用。這些日子。他倒是一直在考慮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利用這場戰事。來為遼海爭取更大地利益。特別是在議事會成立。遼海政治格局即將發生巨變地當明地人也能從遼南地動員規模中。猜到我們這次地軍事行動應該不小。」茅元儀笑著說道。他現在已經是正四品地遼東兵備道。不過實質管轄地事務。還是參謀部、講武堂這一塊。茅元儀也覺得這些都是最適合他做地事情。

    李彥點了點頭:「軍事上地勝利。是最能揚國威。凝聚民心地。不過有個前提。就是要讓大家看到戰爭地好處。對於遼民來說。他們一直盼望著回歸故土。重建家園。對於那些商人來說。只有徹底消滅了建奴。遼海才有更大地發展空間。所以他們也才會關注。」

    「那倒也未必,」茅元儀笑了笑,卻止住不語。

    李彥的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沉下去,旋即又笑了起來:「遼東的戰事,不是短時間能解決,即便是軍事上獲得了勝利,重建也需要時間,我想遼海的方式對遼東來說,甚至對大明來說,都是最好的,這些年,雖然只有遼海發展得最好,但是關內的廠礦開發,也是逐漸興起,我想不管將來由誰管理遼東,都無法扭轉這個趨勢。」

    茅元儀點了點頭,卻暗暗歎了口氣,作為遼海的高級官員,最核心的成員之一,茅元儀自然知道朝中如今的形勢並不穩定,閹黨權勢熏天,東林黨雖然身居要職,但是缺乏有效的執政思路,以及鬥爭手段,既不能挽國事於危急之中;也不能制止閹黨的倒行逆施,眼看得形勢越來越不好。

    李彥同樣感到一種危機,雖然說孫承宗、李彥、王國興的組合,扭轉了遼東戰場的局勢,但是他和孫承宗一樣,這些年來一直遭到閹黨的不斷攻擊,相對來說,遼海距離關內遠,李彥又將遼海經營得鐵桶一般,加上孫承宗的翼護,以及赫赫戰功,地位還算穩固,孫承宗的情況就不是那麼樂觀,這位以大學士身份督師山海的東林砥柱,也曾直接得罪過魏忠賢,攆走了宮裡派來的太監監軍,所以遭到了猛烈攻擊。

    至於來遼南的那兩個太監監軍,一個被郭振明給關了起來,一個在前往東江的海上,給劉文炳派人偽裝成海盜,給殺掉扔進海裡餵魚去了,遼海的排外性,已經達到常人難以想像的程度。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一方面遼海在教育、輿論上一直強調遼海人的理想,通過幾份掛了朝鮮名頭的報刊,李彥事實上已經將啟蒙的思想撒播在遼海大地,潛移默化,遼海人的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對於遼海的核心層來說,如今他們的利益也是緊密結合在一起,復遼軍中一批來自京城的勳貴,他們的家族現在差不多都在遼海做生意,或者是和華夏做生意,從而緊緊綁在遼海這架戰車上。

    當然,這種利益的一致,以及理念的一致,也是在當前情況下才算牢靠,李彥有的時候也在想,如果能夠解決遼東的問題,那麼之後的道路又應該如何走,如何讓遼海這一套做法,在大明順利推行。

    如今的大明,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早就是積弊叢生,在李彥看來,矛盾最為尖銳的無非是兩點,一是官場**,一是土地兼併,偏偏這兩者都難以用尋常的辦法解決,官場**與土地兼併,兩者甚至又形成官紳勾結,成為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牽一髮而動全身,輕易碰不得。

    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只有兩個可能,其一是朱由校能夠支持自己,就像秦穆公支持商鞅,以及宋神宗早期支持王安石一樣,支持他來推行變法,來一場從上到下的變革。不過以李彥的資歷,以明朝的政治狀況,這樣的可能很小很小。

    其次就是發動一場政變,通過政變掌握國家的政權,然後再來推行變革,這是一條激烈的變革之路,李彥還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他也懷疑到了關鍵時候,復遼軍以及現在的遼海百姓,還會有多少人堅定不移地支持他。

    李彥現在還不想去嘗試,他希望前一種可能能夠發生,而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盡一切可能,讓遼海這個利益集團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李彥讓茅元儀準備一下,打算在次日的議事會大會上,公開秋季攻勢的最新戰報,並向議事會報告遼海兩鎮未來的戰略構想,他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讓大家更深入地參與到遼海政權中來,也在軍隊與議事會之間,形成某種聯絡。

    有一件事李彥很清楚,那就是曾經擁有的東西,人們都不會願意失去,遼海議事會今日掌握了議政、選舉、立法甚至決策的權利,那麼將來,他們肯定是不會願意失去的。

    當天晚上,遼海督軍署就收到了復州傳來的好消息,這對於李彥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