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軍的騷擾下面,阿敏的撤退進行得很不順利,明軍不僅有騎兵咬住他們的尾巴,明軍的步兵也不知疲倦似的,在丘陵間不停穿插,然後利用有利地形,干擾建奴騎兵的正常撤退。
明軍的騷擾給建奴的撤退帶來了很大麻煩,也僅僅是麻煩而已,小股的明軍雖然像林子中的野狼一般,滑溜無比,但也不敢招惹建奴主力。
吃了幾次小虧以後,阿敏索性讓大軍聚集在一起,沿著開闊地帶一路疾行,才算是擺脫了明軍似乎無處不在的騷擾。
當然,所謂的疾行也只是相對的,五六千大軍,還有馬匹,不管是吃東西還是大小便,都是件麻煩事。
要不是在大蟲河畔領略了明軍的強悍,阿敏甚至恨不得回頭去與明軍決戰,也好過現在如喪家之犬一般。
但是大蟲河之戰,明軍長槍陣的強悍讓阿敏知道,這支明軍絕對不一般,他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一支步兵能夠正面抗衡騎兵衝擊的。
但是,大蟲河畔的明軍做到了,要知道,那僅僅只是三到四千長槍兵,而在臨江大營增援以後,明軍在大蟲河畔的兵力已經達到兩萬多,數倍於建奴,阿敏覺得這個時候絕對不應該繼續浪費時間,火速跳出包圍圈,才是最佳選擇。
關鍵時刻,阿敏並沒有意氣用事,他的決定也挽救了這支建奴的命運。
大蟲河之戰,以建奴主動撤退而告終,某種意義上來說,明軍的戰略目的,也就是殺傷建奴有生力量並沒有做到最好,建奴的主力其實還是從戰場上撤走了。
義州之戰、臨江之戰、大蟲河之戰,以及攻佔湯站堡、險山堡的戰鬥,明軍都是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大部分都是漢軍。或者是僕從軍,真正殺傷的建奴主力,可能還不到一千。
不過,在建奴主動撤退以後,王國興也沒有發起追擊。除了滅虜營三個騎兵哨,以及鎮江營三個步兵哨利用地形做了一些騷擾,復遼軍主力回師收了鎮江堡,就地休整。
雖然建奴地騎兵有機動優勢。王國興本來還是可以追一追。畢竟大軍行動比地不是個體速度。復遼軍最強調運動戰能力。利用丘陵地帶地地形。復遼軍完全有機會留下一部分建奴。
王國興放棄追擊地原因。是因為劉家坳和金州那邊都已經送來消息。征伐遼西地建奴主力已經出現在遼東。
就在努爾哈赤與代善、皇太極領著大軍出現在鐵工城地時候。莽古爾泰、烏爾古岱也率領三萬建奴鐵騎出現在岫巖。復遼軍如果追擊阿敏。很可能被莽古爾泰抓住機會。所以生性謹慎地王國興及時收縮兵力。開始鞏固鎮江堡-義州防線。
雖然沒有能夠殲滅大量建奴有生力量。但是東江戰役地另外一個戰略目標。重整鎮江防線倒是順利達成。
東路、南路軍經過長途奔襲。先後打下義州、湯站堡、險山堡。並建立了臨江大營。收復鎮江堡。依托鎮江堡、義州城以及臨江大營。就可以重新獲得對鴨綠江河道地控制。
隨著二月份天氣逐漸轉暖。在得到水營艦隊地支援以後。鴨綠江防線將變得難以逾越。明軍可以利用東岸地朝鮮作為根據地。保障東江一帶地軍事行動。
義州城與鎮江堡一東一西,牢牢卡住鴨綠江水道。並互相支持,加上臨江大營的牽制作用,復遼軍在西岸也牢牢地打下一顆釘子,進可攻,退可守。
至於湯站堡與險山堡,復遼軍根本就沒打算要,平時也就駐守一兩隊騎兵,當作前方的哨所。
大軍退居臨江大營,東江衛早就安排遼民和朝鮮的民夫修繕大營工事,以及鎮江堡的防禦工事。
雖然短時間裡,根本無法建成金州或者鐵工城那樣地堅固堡壘,不過臨江大營之戰,使得復遼軍的軍官們發現地下工事,與地上工事一樣,可以很有效地阻礙建奴騎兵的行動,為步兵贏得戰鬥的時間與空間。
復遼軍每次出征,都要徵召組織大批的輔兵、民夫,由於實行軍事化管理,這些人平時為民,從事屯田、開礦或者在工廠裡幹活,一旦發生戰事,除了保證必要地生產,都是被組織起來,成為輔兵。
高錦原來也是北京城的紈褲,兵戰俱樂部的早期成員,腦筋很靈活,喜歡打巧仗,用自身的優勢去欺負敵人,不過他在兵戰棋,以及軍中的表現一直都不怎麼樣,原因就是他小器,不敢打硬仗,為了一點點損失也要計較半天。
兵戰棋與戰爭從來都是以勝利為目標,雖然保存自身的實力也很重要,但有的時候,犧牲是必需的,損失更是必然存在地。
高錦在這方面始終放不開,直到後來出了練兵棋,他才發現自己比較適合地工作是練兵。
不過練兵雖然很重要,甚至是決定意義的,但是與戰場總要隔著一些距離,這對高錦來說,也是很不甘心地一件事。
到了第二次金州之戰取得勝利,高錦發現工事對於戰鬥的作用與兵器一樣,都十分重要。
高錦也曾經設計了不少地兵器,但都是一些小花樣,雖然有些確實挺實用的,但無關大局,由於技術方面的瞭解太少,高錦在兵器設計上的成就始終有限。
但工事卻不一樣,工事不僅直接與戰場相關,似乎也不需要專業的設計、製造技術,高錦認為這才是最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金州城、鐵工城的稜堡工事,高錦都曾參與,後勤部、生產部的工匠也都發現,高錦雖然不太懂技術,但是想像力很豐富,而且精於算計,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保護自己,並給敵人造成麻煩,他想出來的辦法,有的確實很不錯。
高錦也有意識地學習工程上的技術和原理,雖然很難一下子精通,但瞭解一些常識,能夠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足夠。
經過金州城、鐵工城的修築,高錦也確實成長為一位合格的工事設計專家,他本人也從復遼軍轉到後勤部,一旦有戰事,後勤部組織輔兵,高錦就會成為工程營的千戶營官。
東江戰役前夕,高錦也是早早來到東江戰區的鐵山,成為東江衛工程營的營官,並主導設計建造義州城臨江堡壘,包括後來讓阿敏碰得頭破血流的臨江大營工事,也全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臨江大營抵住了阿敏連日的進攻,取得的戰果甚至要比大蟲河之戰更大,其複雜的地面工事設計,功不可沒,也使得高錦在東江戰區軍事主管駱養性眼中的地位陡升。
義州城西之戰的瑕疵,使得駱養性一直在反思步騎對戰的因應之策,臨江大營之戰,無疑很有參考的價值。
東路軍與南路軍會合以後,王國興作為遼南地位最高的武將,自然也是東江戰役的一線最高指揮官,不過王國興並沒有插手鎮江義州防線的構築,這是東江戰區需要考慮的事情。
駱養性對高錦信任有加,就將這件事交給他來負責,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構築牢固的防線,以應對出現在岫巖城的三萬建奴主力。
鎮義防線原先的計劃就是鎮江堡和義州城的城牆與堡壘,也沒有想到遼西的建奴主力會這樣快出現在東江附近,現在留給他們的時間,顯然不夠完成鎮江堡壘的修築,甚至義州城的臨江堡壘也無法完成。
高錦現在儼然已經是工事設計方面的專家,不過在他心目中,李彥才是真正的大師,他搗鼓出來的這些東西,很多都是在和李彥交流時,由李彥提出來的,譬如壕溝,雖然大家都會挖壕溝,不過卻是阻攔敵人越過的障礙而已,誰都沒有想過,壕溝也可以成為步兵行動的掩護。
單一的壕溝雖然不能阻擋騎兵,但要是地面上都是壕溝,壕溝的對面還有鐵絲網、石塊、木刺等障礙,騎兵就會失去快速行動的可能,變成步兵,臨江之戰,建奴就是在這方面吃了大虧。
為了應對緊迫的軍事壓力與大戰可能,高錦調整了原先的鎮義防線設計,義州城臨江堡壘要繼續造,鎮江堡也要修繕,不過重點卻是在臨江大營,已經鎮江城外重新構建複雜的壕溝防禦體系。
相比築城的難度,在地面上開挖深溝就要快捷很多,加上遼南鐵器供應的充裕,工兵鏟已經成為步騎兵的制式裝備,工程營中各種鐵鍬、鐵鏟更是數量眾多,只要組織到充分的人手,就不用擔心缺少工具。
建奴的主力雖然得以全身而退,但是軍中的扈從、脅迫的百姓卻不能一起帶走,復遼軍還是抓了不少俘虜,正好用來挖掘鎮江堡城外的壕溝。
滅虜營三個哨騎兵,與鎮江營三個哨步兵「護送」建奴大軍離開湯站堡一線之後,回師的過程中,也順帶收攏附近沒有離開的遼民、百姓,將他們編入東江衛,也都參與防禦工事的修建。
並沒有想到阿敏會陷入困境的莽古爾泰,在抵達岫巖以後,並沒有急著增援鎮江堡一線,而是選擇了攻打岫巖附近的劉家坳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