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 正文 第一五零回 產業升級
    朝廷派按察副使、監軍道梁之垣宣慰遼南、朝鮮,李彥得到消息以後,立刻召集王國興、劉文炳等人商議,正如劉文炳所說,李彥並不希望復遼軍以及建設中的金州加入外來的勢力。

    金州的軍政體系,以遼東道統覽一切軍民政務,其設置與其它地方多有不同,遼東道衙門下設參謀部、後勤部、情報部、作戰部等贊畫機構,不在朝廷的職官體系當做,名義上也只是為兵備道提供必要的參謀贊畫,但實際影響力不容小窺。

    具體執行,則有復遼軍、金州衛、工匠和工役兩大營,一軍一衛兩大營,將金州所有的軍民組織起來,使他們成為這個體系中的一員。

    工匠、工役兩大營管著民匠、民戶,具體又分佈在不同的工廠、鹽場、漁場、農場、礦場、工地等處,統一安排生產和生活。

    因此金州的官吏主要有三種人,一種就是王國興、劉文炳這些紈褲出身、兵戰俱樂部出來的勳貴,復遼軍的高層多是這樣的背景。

    第二種就是茅元儀、申湛然這種科舉不得志的落魄文人,當然茅元儀有些特殊,他的家世決定了他不會落魄,而像申湛然等人,大多擁有華夏社的背景,他們主要是在參謀部、情報部擔任贊畫,實際打理各種民政。

    第三種就是張國相、馬文舉這一類出身商人、工匠的,他們大多有著華夏工場的背景,主要在兩大營和各大工廠工場,管理生產與物資。

    除了這三種人,還有一類比較邊緣化,那就是原來遼民、遼軍中提拔的,至少現在擔任要職的還不多。

    這三種或者說四種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大明現在的官僚體系中比較邊緣化,或者有個別人能夠脫穎而出,總的來說。他們想要在仕途上出人頭地的可能性並不大。

    也正因為如此,從紈褲、落魄士子到商人、工匠、遼民,這些彼此間差異極大的群體,才能夠配合得比較好,開創了金州如今地局面。

    這樣的一個群體,並不容易接納系統以外的人加入。尤其是梁之垣這種名聲並不太好的舊式官僚。

    「聽說遼陽逃兵高出這次監軍廣寧。胡嘉棟監軍遼東。不知道這位梁大人是什麼貨色。」劉文炳不屑地撇了撇嘴。發出一陣怪笑。

    「他若只是膽小如鼠。咱們也不用理會。就怕他指手畫腳。咱們復遼軍地那些。這些傢伙哪裡懂得?」王國興也有些不滿。不過文臣監軍制度從來都有。他們也不好向朝廷提出反對。

    「京裡來地消息。這個梁之垣並無軍旅經歷。且奢華浮誇。他若是到金州來。復遼軍自然不容他染指。其他地事情。也容不到他說話。」李彥斷然說道:「就是朝廷那邊。有很多事情怕是不好解釋。不知道這個梁之垣有什麼背景。京裡還在打探。」

    李彥與王國興、劉文炳等人一樣對這些監軍沒有好感。遼沈之戰。文臣袁應泰、何廷魁、崔儒秀自經死;大將賀世賢、陳策、秦邦屏、楊宗業、梁仲善等人力戰死;張銓被俘。不屈而死。

    反倒是所謂地監軍高出、胡嘉棟、韓初命、牛象乾、邢慎言等搶在前面跑了。還造**心慌亂。然而這「同逃五監軍」竟然又幹起了老本行。實在是莫名其妙。

    這些人事任免並非李彥所能影響。他現在擔心地也只是金州這塊地方。倒是京裡傳來地消息讓他有些哭笑不得。

    先是兵部不給梁之垣銀子,後來著登萊巡撫給這梁之垣弄了二十萬兩銀子犒軍。以及宣慰朝鮮。

    誰知道這個梁之垣拿了銀子,居然也不急著出行,反倒是跑到他的山東老家炫富去了。

    李彥只希望這個傢伙永遠不要到金州來,但也知道這不大可能,就著人搜集此人的材料,實在不行的時候,就將這些材料抖出來,將他搞死。

    金州這個地方唯一比較豐富的資源就是石灰石,李彥讓華夏工場派人過來勘址建了幾座水泥廠。陸續投產以後。基本能供應金州本地的需要。

    金州城不僅要建造東西兩座稜堡,主城也進行了擴張、加高和修繕。三座城堡連成一體,即便是與從前地遼陽城相比,也毫不遜色,實際上因為大量使用水泥、鐵條,金州新城的堅固程度,已經不是遼陽城所能比較的。

    更重要地是有了水泥以後,築城進度大為加快,水泥的填充、粘合,以及預制件的製作,讓築城變得更加簡單。

    不過在城牆越修越高以後,新的問題就出來了,那就是如何將沉重的預制件吊上合適的高度和位置。

    李彥在處理軍政事務的間隙,一直很關注工程中的技術問題,畢竟在這個時代建造一座水泥結構的城堡,還是一種全新地嘗試。

    對於這種高吊作業,李彥並不陌生,工地上常見的吊車就是專門幹這個的。

    當然,想要在現在的條件下做出吊車也不大現實,李彥還是將思路提了出來,讓精作坊的人去嘗試。

    不過也不是沒有收穫,李彥就在工匠的幫助下設計出一種最簡單的手動葫蘆,雖然因為用的是蝸輪而不是齒輪,效率有些偏低,好歹能發揮出作用。

    李彥對工匠的重視,甚至讓條件最好地復遼軍都覺得嫉妒,復遼軍的用度都要遵循嚴格的標準,行為更是強調紀律,而新成立的金州精作坊,不但享有各種物資的優先供應,而且可以嘗試做任何事情。

    精作坊一直都有這樣的傳統,如今的精作坊已經將生產製造轉移給各個工廠,其本身更類似於研究室。

    當然,精作坊同時也擁有最強的製造實力,這保證他們能夠做出最好的東西。

    起重機只是最新確立地一個項目,精作坊在做地研究項目還有很多,其中機床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李彥一直在精作坊以及華夏工廠中推行科學的管理方法,以使得這些機構能夠依靠自身地力量。進行技術地積累、研究和突破。

    但是精作坊的研究方向一直都受到他的影響,這一次劉鐵鎖也是帶著精作坊的一部分骨幹力量,在金州建起了分部,京畿的技術力量則由徐洪照看著。

    劉鐵鎖這次還帶來了精作坊近期取得的一些成果,包括一直在研究地幾種新式機械車床。

    利用水力、螺桿,在搾油機基礎上設計而成的沖壓車床。可以將金屬物料沖壓成為一定的形狀。

    但是因為壓力的原因,這種沖壓車床只能加工較薄的板材,最好是鑄造成型以後,再使用模具沖壓成型。

    對沖壓件的試驗表明,其機械性能要比鑄件更好,比鍛造件略差,其精細程度與模具有關,至少能夠保證沖壓件的尺寸大致相同。

    「可以讓機器廠多做一些出來,有了沖壓車床。就可以大批量地生產鐵葉甲的甲片,從而讓更多的將士裝備鐵葉甲。」

    李彥對沖壓車床地用途十分看好,如果模具能夠過關的話。或許能夠製造出更精密的零件,譬如齒輪一類,即便是達不到足夠地精度,也可以簡化加工的複雜性。

    如果能夠解決齒輪的製造問題,那麼李彥心目中的工業化藍圖又將添置一件重要的利器。

    華夏機器廠的車床譜系,已經從最初的鑽床,增加了沖壓床、鋸床與刨床,因為刀具的限制,鋸床只能切割比較薄的金屬板。或者金屬條,用處並不是很大,刨床同樣也是只能刨削狹窄地平面,或者是小工件。

    雖然如此,每一種新的機械車床功能的實現,都是為未來增加了一個新的起點,這些車床,終究會在使用中發展、進步、完善。

    此外還有兩種機械正在試驗當中,一種是金屬軋機。一種是拔絲機,拔絲工藝,古代已經有了,不過要在機器上實現,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軋機倒是更簡單些,但要提高加工能力,使其更加實用,倒也不是那麼容易。

    「做得很好!」對於劉鐵鎖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將他提出的設想一一付諸實踐。李彥確實很高興:「說吧,你想要什麼獎賞。只要是你想要的。」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在少爺的後面留下自己地名字,」劉鐵鎖似乎已經擺脫了從前那種容易急躁的脾氣,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除了研究新的機械,其他的事情似乎真的很難影響這個矮小的老頭了。

    「沒有問題,這些機器都將用你的名字來命名,」李彥笑呵呵地說道:「老劉,你那幾個徒弟都不錯,就沒想過收個作兒子?你要是有這個想法,我可以給你主持。」

    李彥知道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很講究傳宗接代,劉鐵鎖似乎沒什麼家人親戚,看他孤苦伶仃地,李彥也想讓他地個人生活更好一點。

    劉鐵鎖聽了李彥的話,果然有些心動,這件事便算這樣定下來了,不過李彥要先徵求那些學徒地意願,無論怎麼說,李彥的潛意識中並不希望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迫使別人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

    精作坊的成績讓李彥決心投入更多的資源,以盡早實現這些機械的實用化,現在的問題是水力車床的使用受到水力場地的限制,並不適合大規模的應用。

    因此劉鐵鎖所帶來的另外一件試驗品,就顯得更加重要,那就是李彥做夢都想要的蒸汽機!

    原來使用蒸汽推動葉輪的結構一直無法達到實用的程度,後來李彥才讓劉鐵鎖研究活塞式沖程結構的蒸汽機。

    在半年多的研究以後,試驗性的蒸汽機一直都在改進,劉鐵鎖這次帶來的龐然大物,據說已經能夠提供極大的力量。

    通過皮索,與蒸汽機連接在一起的是一款大型的鋸床,劉鐵鎖在李彥和其他贊畫、工匠的面前,展示了由蒸汽機帶動了最簡單地木工鋸床。

    展示的結果相當完美,除了需要推動木料,在鋸割的過程中。幾乎不需要其它的人工操作,這才是真正的機器。

    這台蒸汽機已經能夠讓李彥感到滿足,雖然在製造成本、熱效率、具體應用等方面還需要不斷改進,但眼下這一台蒸汽機也完全達到了實用的程度。

    在李彥看來,蒸汽機有著廣泛地應用前景,但在目前。蒸汽機的用武之地又顯得很少。

    就成本來說,蒸汽機的製造成本,以及耗費的燃料,算下來並不比人工便宜,而大明有著很多沒有田地可種的流民,不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還有就是蒸汽機的體型比較大,很多地方都無法使用。

    李彥想來想去,覺得能夠率先應用蒸汽機的,首先還是紡織。這個產業的規模大,金州也確實足夠地可以操作手工紡車的人手。

    華夏機器廠已經能夠生產水力紡紗機,將水力設備換成蒸汽機。就能夠造出蒸汽紡紗機,從成本上來說,未必更划算,卻不受地形條件的限制,李彥覺得可以試一試。

    與大生商談在金州設廠地事情也有了眉目,不僅天津夏氏,蘇松會館也有意在金州設廠,廠房已經動工,設備正在購進。李彥就讓機器廠趕製幾台蒸汽紡紗機,金州紗廠或許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座蒸汽工廠。

    蒸汽機的另外一個應用方案就是抽水機,這個問題在灤州的煤礦和遵化的鐵礦中就經常遇到,礦井中經常積水,需要排干以後才能挖掘,使用人工的方式太過緩慢,李彥就讓劉鐵鎖在蒸汽機的基礎上開發抽水機,並提供了大概的構想。

    此外,就是將蒸汽機使用在車床上。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是機械鑽床、木工鋸床,如何結合起來,並取得最好的效用。

    還有就是李彥非常看好地沖壓車床,相對來說,沖壓車床可以實現的工作很多,如果能用蒸汽機帶動的話,那將會是很完美的組合。

    不過這些都不是李彥最想弄的,蒸汽機的構想實現以後,李彥最先想到的並不是什麼紡紗機、抽水機。而是蒸汽機車。也就是火車,以及蒸汽輪船。

    如果說人力不會成為大明發展的瓶頸。因為大明有著太多太多的人口,那麼交通絕對是這個時代影響經濟發展、商品流通地關鍵因素,尤其是大明的幅員是如此的遼闊,使得李彥迫切地想要解決交通的問題,那麼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雖然知道這並不容易,李彥還是讓精作坊抽調了一部分力量,以深入研究蒸汽機,以及蒸汽機車和輪船。

    火車與輪船想要造出來還需更多的時間,就算是造出來,要投入使用,達到實用的程度,也要經歷一個發展的過程。

    不過李彥已經盡力在現有的條件下去發展交通,為了修造金州城,數萬勞工在工地上辛勤勞作,也包括從附近山地上採集石塊。

    有計劃的開採打通了山間地道路,開路與採石被集合起來,首先打通地就是金州到大孤山水泥廠、大孤山碼頭這一條線。

    丘陵上面修路雖然不容易,但平緩的山地在數萬勞工大軍地奮戰下,倒是算不上什麼障礙,何況這條線本來就有道路,只是窄了些,而且也不是很長。

    現在拉出來的這條路只能算是路坯,李彥的計劃是能修築一條水泥道路,能夠並排通行兩輛四輪馬車還要有富餘。

    這個計劃在水泥供應量日漸增加的情況下,部分路段已經開始試著修造,畢竟這也是第一次用水泥來修路到底行不行,或者說應該怎樣弄,大家的心裡都沒底,先試驗,再總結,然後再改進,這是華夏工場一脈所堅持的工作方式。

    實際上金州的水泥廠產量逐步擴大以後,最大的影響並非是金州能夠得到充足的水泥供應,而是灤州的水泥不用再通過海船送往金州。

    灤州水泥廠初建時是為了滿足車船廠、煤鐵廠的建造,後來是支持金州攻略的需要,做了較大的擴建,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

    水泥在建築上表現出來極大地優勢。但是對普通百姓來說,修造木結構,或者低矮的單層磚瓦房來說,尚且用不上這種價格高昂的「泥灰」,更不用說大多數人家住的還是泥坯房。

    水泥的用途,更多還是體現在大型的建築上。

    金州水泥廠地投產。使得水泥的供給不必繼續局限在內部,金州在向山東的商人展示、推銷水泥,灤州的水泥同樣需要尋找銷路。

    水泥的特性在於使用方便簡單,黏結牢固,最大的優點卻在於不怕水。

    使用了水泥建造的車船廠、煤鐵廠等於是水泥用途的一種展示,除了高大寬敞,整齊劃一的廠房,煤廠那塊平整結實,不怕雨水地廣場。讓很多人嘖嘖稱奇。

    而在天津車輛廠也有這樣的一片廣場,而且連接車輛廠與官道的道路也正準備修成水泥路,聰明一點地人已經能夠想到。像修廣場一樣修成的道路,會是怎樣的模樣。

    華夏車輛廠生產的兩輪、四輪馬車,甚至三輪腳踏車,在天津與北京都已經有不少人使用,雖然絕對數量不多,但影響力很大。

    不過很多人買了四輪馬車以後,用得並不多,就是因為道路太差,而很多買車的人在水泥廣場上試車的時候。充分體會到那種平穩、快速的感覺,已經有不少人在議論,要是京畿的道路都修成那個樣子,乘坐四輪馬車出行,便是再舒服不過了。

    至於天津造船廠,則用水泥修造船塢和碼頭,這充分展示了水泥在水中也能凝固的特性,更是引起了很多人地好奇。

    水泥廠也專門編寫了有關水泥特性與用途的小冊子,建房、築路、造橋、修堤等等。凡涉及到土木的地方,都可以使用水泥。

    零星有些大戶人家修造房屋的時候,也會買些水泥使用,但畢竟要在民房上廣泛使用,還需要一個逐漸推廣認知的過程,而且水泥的風格與磚石的風格截然不同,在審美觀念沒有轉變之前,水泥還只能作為黏結材料,不會被用在建築物的表面。快速擴大水泥銷售的方法。最好是介入一些大型地工程。譬如皇陵工程,皇極殿工程。不過這些地方因為風格與傳統的問題,也不可能大規模使用。

    此外就是像金州那樣築城、築路,用水泥造橋,修築堤壩也很方便,只不過大明現在幾乎是傾全國之財力在遼東,幾乎不會去考慮造橋修路,水利失修的情況也很嚴重。

    原本,李彥並沒有指望這方面有什麼突破,沒想到京畿的官商勾結起來,竟然說動了朝廷出錢,計劃修造一條從北京到通州的水泥路。

    李彥開始很想不明白,雖然通州到北京的這條路並不算長,但水泥的價格也不便宜,這條路的花費也要個十幾萬兩銀子,不知道朝廷怎麼會捨得的。

    後來看到邸報才知道,這條路地預算高達五十萬兩銀子,水泥作為主要材料,水泥廠地報價也不過是十萬兩,這其中的水分就可想而知了。

    至於負責督建這條路地,更是李彥整日牽掛的老熟人,日漸得寵的大太監頭子魏忠賢。

    按照明朝的財政體系,田賦與鹽稅為兩大主要收入,田賦歸屬戶部,鹽稅則入內庫,雖然遼東戰事緊張,靡費甚多,不得不加征遼餉,但那主要是由戶部、工、兵各部籌銀,與內庫無關,所以經常有官員要求皇上發內庫的銀子犒軍。

    萬曆的時候,皇帝一毛不拔,到了泰昌、天啟年,先後拿出了幾百萬兩的銀子犒軍,與此同時,修陵寢、修宮殿,甚至皇族的婚禮,都是幾十萬、上百萬兩地下撥。

    由此可見,大明的內庫還是有些銀子的,要不然也不能夠拿出銀子修建京城到通州的水泥路。

    這樣的情況在地方上也有不少,有些商人倒賣水泥出去,與地方上的官吏勾結,修路修橋,倒是做了不少好事,這其中的貓膩當然也不會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