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魔前傳 正文 第五百零六章 談經論道
    打鐵趁熱,就在徵得劉桂枝同意為王一飛講講佛經的第二個星期天,李飛揚便把小孩子帶到了自已家中。

    「劉老師好!」剛一進屋,王一飛就鞠了個足足九十度的大躬,幅度之大把劉桂枝都給嚇了一跳。

    「呵,飛飛好。呵呵,有禮貌是對的,可是這禮也太大了點兒吧?老李,這該不是你教的吧?」劉桂枝連忙笑著點頭,然後向跟在後邊的李飛揚問道。

    「這可不是我教的。我只是說他第一次到咱們家,要對女主人多講禮貌,誰知道他會這麼大動靜。」李飛揚笑著答道。小孩子有禮貌又不是壞事,順利拍拍妻子的馬屁也不錯。

    「呵,還挺會往上爬的。飛飛,咱們又不是不認識,都這麼熟了,不用行那麼大的禮。」白了李飛揚一眼,劉桂枝向王一飛叮囑道。

    「嗯。我知道了。可小林芳美和他的老師就是這樣呀。」王一飛點了點頭,然後奇怪的問道。

    「小林芳美?噢,何著你是跟他學的呀?哈哈,你可真是的。」夫妻兩個先是一愣,後是恍然大悟一起會心地笑了起來。

    「怎麼了?他那樣作不對嗎?」王一飛被兩個人笑的含糊起來,看小林芳美向川口能活常鞠這麼深的躬,川口能活似乎也覺得很正常,為什麼自已照著樣子去作就被人笑了呢?

    「呵呵,飛飛,小林芳美是曰本人,你是中國人,曰本人有曰本人的禮儀規範。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禮儀規範,這些禮儀規範有些是相通的。有些是不同的,有些甚至是相反地,如果不知道這些不同點在哪裡而隨處應用,搞出笑話也就很正常了。」李飛揚笑著解釋道。

    「笑話?怎麼會呢?講禮貌怎麼會被人笑話呢?」王一飛糊塗了,大人不是經常說禮多人不怪嗎?

    「呵。老李,你這麼解釋他是搞不明白的。還是讓我來吧。」說到教育小學生,劉桂枝可是專家級地人物,這方面李飛揚拍著馬也追不上他,見老公越解釋越糊塗,她便自告奮勇地插了進來。

    「飛飛。我問你,你知不知道北京人有一個特別常見的問候語。您吃了嗎?」劉桂枝問道。

    「知道呀。我爺爺特別愛問這個。」王一飛答道。

    「嗯,那好,那我再問你,如果有一天你爺爺上廁所時碰到熟人,人家剛剛從廁所裡出來,這個時候你爺爺要是問人家您吃了嗎?,你說你會有什麼感覺?」劉桂枝笑著問道。

    「感覺,哈哈,那不說問人家是不是吃屎了嗎?」王飛眼珠一轉也笑了起來。

    「呵呵,這就對了。你看。因為環境的不同,好好的一句問候語就變了味。剛才李老師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同樣一件事放在不同地場合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現在明白了嗎?」劉桂

    笑著問道。

    「嗯,明白了。」王一飛點頭答道,有了具體地例子對於理解抽像的問題還是很有幫助的。

    「呵,專家就是專家,了不起。」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事實就在眼前,不服不行,李飛揚挑起大指稱讚起來。

    「好啦,別捧了,該幹嘛幹嘛去。飛飛,我讓你背的東西你都背下來了嗎?」被老公這樣誇獎劉桂枝心裡也非常高興,來到客廳坐下,她向王一飛問道。

    答應幫老公的忙以後,劉桂枝就開始了準備工作,麗澤小學裡有一個很大地圖書館,裡邊的藏書非常多,她是麗澤小學地語文老師,進到裡邊查找資料還不簡單,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翻出了十來本有關佛學經典的通俗解讀讀物,回到家中,她再花了一晚上時間去繁就簡,選擇了一些內容相對簡單,容易被小孩子理解,而且也容易讓小孩子感興趣的佛經作為教材,然後再把這些教材摘錄出來注上漢語拼音先讓李飛揚拿給王一飛去背,不求理解,只求背熟,等到了星期天再來進行講解。

    「背下來了。」王一飛答道。對他來說,背東西記東西實在是再輕鬆不過的事了,佛經裡面的生字雖然很多,但有了劉桂芝的注音便也不難記誦。

    「呵,那好,我先來考考你,《百喻經》第一篇,愚人食鹽喻」,翻開教材,劉桂枝吩咐道。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難,無益於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復爾。」

    背著手,拉長聲音,王一飛大聲背誦道,如此短短的一篇經文對他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

    「嗯,不錯,不錯,一個字都沒有記錯。」即使是了上五六年級的高年級學生這樣一篇古文大概也沒幾個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正確的背下來,王一飛只不過是一個連裡邊的字都認不全地小學生,短短幾天地時候就能如此流暢地背下來,怪不得李飛揚對他總是交口稱讚呢。

    站起身來,劉桂枝從牆角取來一個支架立好,這是學校做活動時常用的道具之一,主要是用來粘貼資料,海報等等,劉桂枝從學校借來一個,用來充當教學用地黑板,雖然沒有真正的黑板那麼方便,但也了勝於無。^^

    把早就用大號水彩筆寫好的經文在支架上夾好,劉桂枝開始了她的講解。

    「《百喻經》,又稱《百句喻譬經》,是由九十八篇寓言小故事來闡發佛教的深刻理義。此經是一部用寓言以申教誡的經,在十二部經中屬於譬喻一類。每篇都由喻和法兩部分合成。喻呢,就是一篇簡短的寓言小故事,法是本篇寓言故事所顯示出的教誡。這些寓言主要描寫幽默可笑的事情,具有犀利的諷刺性,先說笑話,後講佛法,笑話中包含著佛法,既富有情趣,又蘊含哲理,樸實生動,通俗易懂,詼諧幽默,啟人智慧,既是一部經,也是一部難得的優秀佛教文學作品。」

    「在這篇愚人食鹽喻中塑造了這麼一個人物,他很聰明,也很好學,但是因為過於教條機械,片面理解事物,所以鬧出了笑話。好了,再在我先把整篇佛經用白話翻譯一下。

    過去有一個愚笨的人,到別人家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餚太淡,味道不足。主人知道後,就在他菜裡添了一點鹽。他感到菜的味道好了許多,就自言自語道:「這味道所以這樣美,是因為有鹽的緣故。加了這一點尚且味道鮮美,如果再多加些豈不更好!」

    這個無知而沒有頭腦的人,便空口吃起鹽來。結果呢!是吃得口乾舌苦,反而使他自己痛苦。

    這就像外道中的有些人一樣,聽說節制飲食對修行有好處,能得道,於是就不飲不食。有的斷食七天,有的經過十五天,白白地受一番飢餓的困苦,絲毫沒有增加一點道行,把自己的身體弄得疲憊不堪,並沒有證得何為真道。就像那個蠢笨的食鹽者一樣,以為可以增加美味,於是空口吃鹽,以至於口乾舌苦,自尋煩惱。

    飛飛,明白了這個篇佛經所講的意思了嗎?」

    停了下來,劉桂枝向王一飛問道。

    「嗯,好像有點明白。」王一飛遲疑地答道,故事的意思他是大概明白了,就是一個人因為加了鹽的菜好吃就吃鹽,結果給鹹得發苦的事,但對於這個故事的結論他卻還不能領悟。

    「呵呵,那就說說你的理解。」劉桂枝笑著說道。

    「嗯,那個笨人以為加了鹽的菜好吃就等於鹽也好吃,所以直接吃鹽,搞得自已嘴裡又苦又澀。這就像剛才您說的打招呼一樣,因為不知道具體環境的不同而亂用問候語,結果鬧出了笑話。」王一飛想了想答道。

    「呵呵,現學現用,飛飛,你的聯想力非常豐富,能夠舉一反三,這非常好。」劉桂枝笑著誇獎道。

    「嘿嘿。」王一飛不好意思地笑著,他也沒想到自已一說就說對了。

    「呵呵,不過呢,這篇佛經要講的道理和打招呼的例子還是有那麼一點不同的,飛飛,你再好好想想。」所以啟髮式教學,就是讓學生主動去尋找正確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已的理解力、分析力和想像力,假如直接把標準答案告訴他們,而直接跳過理解,摸索階段,那就成了填鴨式了。填鴨式的教學或許能造就一大批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但這樣的學生離開考場大概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劉桂枝身為麗澤小學的資深教師自然明白其中的差別,她教王一飛學習佛經的目的不是為了哪天小學校裡會設佛學課去考個高分,而是使王一飛通過學習佛經掌握思考的方法,開拓思維的空間,自然不會用那種追求高分而不管低能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