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思和海琳為長浪王朝實行君主共和體制,商議院及民議院的成立,人民統治國家的風氣,在長浪王朝鬧得熱烘烘之際,李情和上官武終於坐不住了。他們為了本身利益及國家存亡,正在密密商討如何聯手出兵攻打林浪思。
在三分天下之始,兩人認為聯手起來發展國家,將比在東面的林浪思來得快。他們一直沈醉在從西域諸國賺回來的財富,也知道自己國家的生產力慢慢上升,但兩人在浪思殲滅烏丸國,和朝鮮國及山越國訂交時,才瞭解自己的對手比他們發展得更快。
他們派出去的探子帶回來的報告,每次都令他們很驚訝。「梅香城這個月的生產工場多了一百七十家。」「長浪王朝向我們進口的鐵,已經越來越少了。」「長浪王朝在烏丸國取得的匹馬有很多,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從涼州買馬了。」「這個月我們和長浪王朝的貿易逆差是一千三百萬兩銀子…………」
長浪王朝的生產力,以他們想像不到的速度提高,長浪王朝所有物資,全部可以自行生產出來。本來倚賴進口的鐵和馬,因為吞併了烏丸國而逐漸減少對外購買。倒是大秦及南楚王朝,除了鹽外,其他東西也不斷向的從長浪王朝進口,因為兩地的物價差距越來越大。
兩地的人口差距開始收窄,三分天下兩年來,總共有一百五十多萬人遷徙到長浪王朝。人口遷徙代表國家財富及勞動力的轉移,而貿易逆差逐漸擴大,國家財富慢慢流失給對手,造成此消彼長的形勢。即使可以向西面貿易來填補,可是還不及長浪王朝實力的增強。
有人想到抄襲長浪王朝的政策,因為那些有關商業及貿易的政策,已經證實是利多於敝,可是朝廷和那些大商家,分別抗拒著這些新思想。有關銀本位,李情及上官武認為,在朝廷庫房的金銀,是屬於他們的,怎能讓民間自由兌換?不論那些貴族及大臣們如何呼籲,兩人只是堅拒不從。而李情和上官武想推及利潤共享,可是被其他大商家及皇親國戚聯手反抗,認為會打擊他們的利益。
民間商業發展,並不是李情和上官武最憂心的地方,長浪王朝那些大逆不道的思想,才是兩人決意聯手出兵攻擊浪思最大原因。一開始他們收到浪思任命一名女子當丞相,還大笑著他白癡和國家無人才。只是他們嘲笑的那名女子,提出全新統治國家概念,令兩人不得不重視起來。
海琳主張廢除君主專權,而採用君主共和體制,訂立什麼憲章,規範朝廷的權力範圍,更成立什麼民議院及商議院,用來監視朝廷。李情及上官武千辛萬苦的登上皇位,就是因為它的絕對權力,國家上下要對皇帝唯命是從。那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天子是天命所授,任何人必須服從。』等等,是他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在李情及上官武理念中,權力是必須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絕對不能輕易下放的,否則部屬就會造反了。
而林浪思那個白癡,不但願意放下權力,將國家制訂律法的權力交到那個不知所謂的商議院及民議院,將來朝廷的政策,也必須得到民議院的同意。甚至按那個什麼君主共和統治方式,商議院及民議院可以罷黜皇帝及重選皇帝,那不就是讓人有機會造反嗎?建立一個對手去制衡自己,這不是白癡是什麼?
兩國的大商家和貴族,朝廷的重臣,手握大權的人,也對君主共和的想法極反感。他們千辛萬苦的扶植李情及上官武登上帝位,多番努力下控制著朝廷上下的官員,若果朝廷被人那個由低下的老百姓組織的民議院監察,豈不是多年的努力白費?再也不能利用朝廷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甚至犯了一些小罪也要和那些低下的老百姓一起受審?兩國的大商家及貴族,全部贊成李情及上官武,立刻制止那些近乎謀反的言論,並且出兵解決林浪思。
李情及上官武已經下令,禁止民間討論這些大逆不道的事。禁言令令民間很反感,同時那些經常出入兩國的商人,不斷的將君主共和的理念,傳到大秦及南楚兩國。儘管兩人已經很努力的制止,可是君主共和的思想開始流傳於民間,兩國的老百姓漸漸受到這些思想影響。
『自由,平等,團結』本來就是所有人最渴望的,長浪王朝這套新的統治方式,為大秦及南楚兩國人民所嚮往。『人民統治國家』的概念,為兩國有少數的人民所喜愛,甚至有人要求李情及上官武也實行這一套。
大秦及南楚兩國的商業政策,一向為那些大商家所籠斷,而那些政策全是偏袒貴族的利益,令小商人很不滿。在知道長浪王朝的那個什麼商議院,將由全國商人自行推選代表,讓商人代表本身為商人們謀求利益,制訂律法,吸引著兩國的小商人慢慢的遷徙到長浪王朝去。長浪王朝的社會本來已經很穩定,對平民及商人的政策也頗為照顧周到,因為那些政策本來就是昔日的民論會及商聯會所討論得來的。大秦及南楚兩國的商人,有些想參與政治的,便舉家搬到長浪王朝,參與商聯會的發言,希望在三年後商議院選舉中得選,晉身政壇。
為了增加王朝的勞動力,浪思在羅平的建議下,宣佈大秦及南楚兩國的人只要願意到東北郡,將分配到房屋及田地,住滿五年後便屬於私人的了。這條政策令兩國貧苦的人很嚮往,比起在大秦及南楚兩國生活好多了。李情和上官武也不能制止人民流向東北郡。一時間,願意到東北郡開發的人暴增了很多,而且多數是大秦及南楚兩國的人。
李情及上官武瞭解這個情況後,不得不同意和對方作軍事合作。再這樣下去,不出幾年,兩國的人民數量加起來,還不及長浪王朝的多。沒有人民就沒有士兵,到時再制止就來不及了。李情和上官武,沿用著舊有的方式來統治國家,卻比不上浪思及其一班大臣使用新思想,他們的故步自封,令國家成長步伐減慢,也提早面臨生死存亡的形勢。若不再打壓林浪思,光是兩地捲起的民治風波就令李情及上官武頭痛了。
以人民為國家之根本,提出民治理念的海琳,也料想不到因為自己的建議,迫使李情及上官武聯手出兵。因為君主共和的概念,已經在大秦及南楚兩國捲起一些小漣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令李情及上官武不得不用武力,來壓制這股可能會引起一發不可收拾的小火花。
身任南楚國丞相的黎偉,及大秦王國的大元帥李憶,兩人在長達近二個月的商議下,發現了長浪王朝的弱點,以及訂下攻打長浪王朝的計劃。
不計算九州,浪思的領土分成三段,華北,中原,及江東。雖然長浪王朝的船運昌盛,各地便於水上運輸,不過始終要分兵防守三處地方,兵力比較分散。大秦及南楚國所有地方全是陸地相連,兵力容易集中在一起。在李情邊境接壤的徐州,浪思布下六十萬大軍,加上揚州三十萬士兵及北海的二十萬騎兵,總共一百萬人在中原,其餘不是水軍就是在華北或江東。若果李情及上官武聯手直接攻打徐州以至北海,浪思短時間內將不能集中兵力防守。
攻陷徐州有兩個好處,首先徐州沒有什麼天險,適合聯軍大規模的攻擊。倘若攻下徐州,聯軍便可以從徐州直接南下攻打揚州。同時間,梅香城有大半範圍在梅香海峽前面,那兒已經是全個大漢生產力最強大的城市,得到梅香城的生產工場,幾乎可以得到長浪王朝整個生產力的四分之一。黎偉及李憶一致認為,浪思失去了梅香城的生產力,根本不可能有持久戰的能力。
徐州城先後兩次落入李情手中,令兩人覺得徐州並不是無法攻破的,同時徐州對於長浪王朝有很大戰略價值。徐州失陷,令梅香海峽川流不息的商船不能安全通航,也將長浪王朝的領土橫腰斬開一半,對以後各個擊破有很大好處。雖然長浪王朝仍然控制黃河及長江下游,但時間一久,失去徐州及揚州的浪思,將不能那麼多的水軍,李情及上官武總有一天會取回河上的控制權。
兩國加起來總兵力達到四百萬,扣起水軍及各個城池必要的守備外,兩人還有一百六十萬軍隊可以自由調動。李情及上官武知道,若果任由浪思發展下去,大秦及南楚兩國將再也不是他的對手,所以兩人均將自己的家底全部拿出來,務求一擊殲滅林浪思。林浪思的強大,令兩人深知生死存亡關鍵在此一戰,兩人沒有保留的將可用軍隊全用上來作戰。
於是,上官武任命黎偉為南楚軍主帥,領著上官武的大兒子上官惠,侄子上官平,上官揚,大將劉銘,統七十萬大軍,秘密繞道到洛陽。李情任命李憶為聯軍主帥,大將王猛,卓龍,大兒子李卓,李憶兒子李建,領九十萬士兵,聯合攻打長浪王朝。
大秦及南楚王朝本來就是和浪思是交戰狀態,也不用什麼借口或知會對方了,李情及上官武本來就不是什麼光明正大之輩,而且李憶及黎偉主張偷襲徐州。按李憶及黎偉的計劃,浪思會有二個戰略。一是在徐州和聯軍決戰,若果浪思選擇在徐州決戰,將面臨兵力不足的問題,無法抵擋聯軍的鋒芒。就算在鄴城的丁長生及白玫,能夠率軍及時渡河支援,短時間內可以調動的士兵,只是一百萬士兵多一點。要在徐州的大平原上決戰,聯軍的勝算將較高。一但聯軍獲勝,將直接殺入梅香城,令浪思不得翻身。
如果浪思選擇縮在梅香城,等待各地軍隊集結一起,至少需要二十天。這樣一來,聯軍除了奪得徐州之外,還可揮軍南下攻打守備空虛的揚州。長浪王朝若是連失兩地,將士氣大挫,而且得到徐州揚州兩地,戰略上將站在主動的位置。聯軍可以水陸聯合,輕易驅逐對方在長江上的藍鮫軍團,直迫江東建業城。若果作持久戰,聯軍也勝於浪思。在李憶及黎偉看來,浪思最好的選擇是第一種方案,在徐州的平原上一面決戰,一面拖延時間。
李憶及黎偉瞭解,要取得戰略上的主動,首先要克服一個困難,就是要在短時間內攻下小沛城及徐州城。佔有兩個地方,才能令敵軍不能借助城牆來防禦,讓浪思沒有機會爭取時間集結各地的軍隊,迫使浪思在徐州野戰或縮在梅香城。所以,他們決定派兵四十萬,急行軍前去偷襲小沛城。
「宇文統帥,有…。有四十萬人攻打小沛城,敵軍還有一天就殺到小沛城下了。而且探子打探到,這次是上官武及李情聯合攻打我們。我們還打探到,陳留城有大概一百二十萬大軍,看來是向徐州殺來。」
宇文亮在樂厚被革職後,順利成為黑鷹軍團的統帥。他奉命守在徐州,各地情報說李情及上官武已經有異動,浪思吩咐他要多留神。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不過在聽到李情及上官武聯合百多萬大軍壓境,而且是偷襲徐州,也大吃一驚。以小沛城的二十萬大軍,以及在徐州下邳四十萬大軍,絕不可能成功守住。宇文亮沒有想過,李情及上官武這兩頭老狐狸願意聯手出兵。看來,李情及上官武這次決心要聯手殲滅林浪思了。
畢竟是久經沙場,宇文亮沒有多少惶恐。「快回北海通知皇上,同時通知下邳城的孫榮將軍,說我打算在梅香城集合兵力。」
「快馬通知小沛城守將,從現在起要求他們堅守五天,五天後是投降或突圍由他們自行決定。」
「通告徐州城所有人,三個時辰後我們將放棄徐州城退到梅香城,強制士兵的家屬撤走。另外其他人願意,也保護他們一起撤離徐州城。」
以現在徐州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抵擋聯軍的攻擊,就算加上下邳城孫榮的二十萬士兵,和揚州的士兵,也只有被各個擊破的份。字文亮就能做的,就只有將分散在各地的士兵,退到梅香城,為將來全軍大決戰作準備。這次撤退,和先前白玫在徐州撤走的做法一樣。要求小沛城堅守五天,只是在拖延時間,令己方成功撤回梅香城。雖然有點將他們當成棄子的意思,但百多萬大軍壓境,宇文亮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當浪思收到李情及上官武領著一百六十萬大軍,攻打徐州時,就知道這場戰爭是三國存亡關鍵。由於長浪王朝的發展,已經超越對手,令李情及上官武迫不及待的要殲滅自己了。一百六十萬人,代表著兩人可以動用的最大兵力,也是李情及上官武的所有家當。若果這次浪思戰勝,即代表李情及上官武再不能壓制長浪王朝的發展,長久下去必定是浪思擁有殲滅兩國的能力。
若然浪思敗了,中原各地落入對方手中,雖然還有華北,北海及江東三地,但再不是三人中的領導者,同時因為戰敗而失去王朝最大生產力的梅香城,將令王朝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很明顯,浪思知道這場大決戰背後的意義,將會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場決定大漢方向的大會戰,究竟是怎樣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