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城的生產力突然大增,單是一座城市,已經比得上江東揚州兩地總生產力的一半。同時因為工資普遍較低,令貨物價廉物美,吸引著向地商家前來進貨轉售。華北各地的人,也因為戰亂中物價騰飛,不斷的到梅香城來買貨,同時賣出原料,賺取差價。
除了原料外,長浪軍軍民的一切物資,終於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了,更有多餘的運到其他地方去。酒,棉布,皮革,羊毛毛衣等等,可以賣到大漢各城去賺錢。在這兒製作的麵粉,已經成為北海最主要的糧食,足夠幾百萬軍民食用之餘,又不用再向其他地方買糧食。
有一件事令人有點奇怪的,就是清梅堅持用低價發售糧食和布,甚至在和商人們訂定的合約中,規定了糧食和棉布的售價上限。事實上,這一點令原來對清梅比較反感的人改觀,在他們眼中的吸血魔鬼,竟然沒有在控制市場下提高糧食價格。原來極有可能重現浪思來北海前,糧食價值高企的問題,在清梅用低價發售下,糧食價格並沒有出現很大波動。
海琳曾經問過清梅,清梅只是笑笑的說。「要賺錢也不用拿這些東西發財的,一個穩定的社會,必定有很多賺錢的機會,我又何必搞得一團糟呢?」確實,糧食價格過高影響民生,也必定對社會帶來不安和不穩定。
至於到東洋的貿易,更是這些貨品最好的銷路。先前和長浪軍訂下到九州運送後勤物資的合約完結後,大量商家要求取得航線。程林多年來受清梅的感染,也學了一些奸商的本事,他竟然向那些商家開價每份海圖三萬兩銀子,並只出售一百份。
以一般商隊三十艘船計算,單是販賣棉布,一年下來也有十萬兩銀子的利潤,於是一百份很快就售清了。在梅香城生產的棉布和鐵器,很多直接就搬上船運到東洋去。
不單止北海的商人和平民投資生產,徐州。,揚州和江東見到梅香城的工場有利可圖,都紛紛投錢進來。與此同時,長浪軍各地的平民百姓,不少和一些商家和地主合作,用利潤共享的方式,合作建造工場,生產著江東的特產絲綢,茶葉等貨物。生產工場投資很大,一向是中形商家以上有能力投資,或者是幾個小商家合作。
大家發現生產工場比起當農民更賺錢時,很多人嘗試參與這門生意。民間財富積少成多,通過利潤共享,平民百姓們可以只用幾兩銀子,一大批的集合起來經營工場。有很多地主也和一些商家合作,一方面用土地,一方面用資金來建立生產工場。慢慢的,地主,商家,老百姓,三者經常合作發展輕工業起來。令長浪軍各地,捲起了一股規模不少的生產熱潮。
兩年來,華北的互相攻伐,造就了梅香城的輕工業發展。規模之大,也是清梅本身遠遠想像不到的。兩年來梅香城收留了二百六十萬逃難而來的人,除了小數富有的人外,絕大部份在梅香城當了工人。這樣大規模的遷移,歷史上是很罕見的,同時也可以瞭解到,當時華北老百姓生活的苦況。他們不少人寧願放棄家園到北海,也不想留在華北,成為張家三兄弟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李情幾次想渡過黃河去撈便宜,不過長浪軍擁有黃河的控制權,全部被浪思的水軍趕走了。在鄴城的張明,還不時的多謝浪思的拔刀相助,只是他不知道,浪思正在等他們三兄弟打得筋疲力盡時,一舉侵佔華北。
三兄弟中,南皮城的張耀首先崩潰了,多場的戰役,令本來實力最弱的他兵力大減,南皮城和北平人口並不足以填補他的損失。就在張超死後兩年,張明率軍三十萬包圍南皮城,只得十五萬守軍的張耀,為了生存,只好派使者向浪思求救。
在南皮城快被攻陷之際,長生,白玫,阮竹,領著二十萬騎兵,四十萬步兵,在浪思長生的家鄉樂陵港登陸了。這隊生力軍,迅速攻向包圍南皮城的張明軍隊,張明這時才知道,浪思一直按兵不動,甚至驅走李情,就是在等時機侵入華北。
張明不論士兵數量,實力都不是六十萬長浪軍的對手,只好立刻撤退。丁長生的白馬軍窮追不捨,一直趕到鄴城,並打算順勢殺進城中。張明來不及調動鄴城的防守,在鄴城城外不遠處,被長生追到,一舉將他生擒。
他的兄弟張耀,比他更早被長浪軍擒住。在長生率軍追擊張明時,白玫和阮竹領著餘下的士兵進駐南皮城。張耀有點察覺到引狼入室,正想客氣的邀請白玫離開南皮城時,只聽白玫嬌叱道。「把張耀拿下!」
南皮城只有十五萬疲兵,又如何和白玫近四十萬人對抗?張耀見勢色不對,武力不錯的他便想先擒住眼前這位美麗的女將軍。他知道白玫的武藝,但在這時候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自懷有兒子後,多年沒有打過仗,和長生一般好戰的白玫,將忍了很久的情緒一股腦發洩在張耀身上,用不了十招,便將對方生擒了。
「白將軍,本官和林公爺是同盟,將軍為何攻擊盟軍?」
「同盟?林公爺好像沒有同意和閣下結盟,而且閣下幾年來造成生靈塗炭,大量老百姓流離失所,很多人已經背棄你了。若不是林公爺下令不得傷害你,剛才早就將你斬了,以慰數百萬人在天之靈。」
士兵們見張耀被擒,統統投降了。他們這些年來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中,成為張家三兄弟的爭權奪利的棋子,他們都感到累了。聽說長浪軍不會殺害俘虜,甚至頗為善待戰俘,所有人毫不猶豫的丟下武器。
阮竹領著一軍到北平,沿途所見的農村,不少田地已經荒廢了,僅僅是三個人之間的鬥爭,害得過百萬人流離失所,這樣值得嗎?北平的守將本身是北平人,事隔十多年,但他還依稀記得,當年十二歲的他是因為林浪思打退烏丸人,並在北平拿出不少糧食而活了下來。包括他在內,有很多出生在北平的部將對浪思極之崇拜,在收到張耀被擒,阮竹率軍迫近北平的消息時,這名守將竟然大開城門,宣佈投降長浪軍。
北平的士兵和老百姓,同樣用熱烈的歡呼,迎接曾經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的長浪軍。有很多當年和阮竹一起防守的老百姓,不管是否仍然當兵,全部聯群結隊來向阮竹問好,根本沒有將長浪軍當成是侵略者。比起張耀,北平所有人,更加喜歡他們心中的英雄林浪思,前來統治他們。早在張家三兄弟互相討伐時,就已經有人暗中和浪思商討,讓他來接管北平。而不遠處的飛燕關,見大勢而去,也很快的向長浪軍投降。
至於在鄴城,有件事令張明覺得很氣餒的,就是當長生和白馬軍團進入鄴城時,四面的人不單沒有對這些侵略者反感,反而表現是夾道歡迎,像是他們的軍隊凱旋回來一樣。兩年來,鄴城的人口從張超在生時的四百多萬人,下跌至現在三百五十萬左右,民間生活本來不錯,但張明為他們帶來的,只有破壞,死亡,橫徵暴檢,不斷的開戰,令鄴城的人再不想張明來當他們的領主了。
看到本來屬於自己城池的人民,對長浪軍的到來表示歡迎,張明這刻才瞭解,要擁有強大的實力,首先要得到的是民心,為人民造福,才能得到廣大民眾的。在丁長生一再保證不會殺了他後,張明寫了一封親筆信,讓平原城的守將也投降了。
幾天來,張輝的二位兄弟先後被擒,令他大吃一驚。一直以來,張輝一直佔了不少優勢,但始終不能徹底擊倒他們。對於兩兄弟的實力他還是很清楚,若果長浪軍可以這麼快收服他們,自己也決不能倖免的。
他不斷的派使者,希望浪思給他一條活路,不過每次浪思都是這樣回覆。「張輝濫殺無辜,為了爭權奪利不惜令華北幾百萬人失去家園,他還有面目留在華北嗎?」
張輝突然發現,幾年來他不重視生產,大部份物資都是倚賴長浪軍,現在長浪軍向他開戰了,他的三塊領地很多東西不能自給自足,衣物,武器,甚至糧食都快用光了。只是不服輸的情緒令他頑強抵抗,他認為憑著地形,壺關的天險,手上六十萬大軍應該可以抵抗長浪軍的入侵的。
在收服鄴城等四座城池後,長生白玫率軍攻打薊城。張輝明知自己是窮途末路,但堅持拚死防守。很可惜,當浪思親領一軍,繞過壺關,坐船從黃河在安陽港登陸,迫近上黨牽制著他,令他不得而將北線軍隊調回來一部份防守,他知道自己完了。
即使這樣,長生白玫仍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下了薊城。沿途經過的地方,包括城池,老百姓多數都衣不蔽體,吃不裹腹,大多數物資和錢財,都被張輝收了去。兩人看著不忍,便四處派發糧食和衣物。薊城內,有很多衣衫襤褸的乞丐,小孩子多數成了孤兒,女子甚至出賣肉體為生,令一直在北海的長浪軍聞著心酸,見著流淚。相比起來,北海,或者是其他長浪軍領地,簡直就是世外桃源一樣。
戰況很清楚了,張輝被兩面夾擊,首尾不能呼應。就算長浪軍按兵不動,張輝也耗不下去,但他寧作玉碎,不作瓦全,浪思拿他沒辦法。長浪軍攻打薊城時死傷不少,長生白玫只好暫時休整一下。
只是張輝願意拚死頗抗,但他的部下就不同意了。軍隊沒有足夠的糧草,雖然有不少小麥,但沒有人將它們磨成麵粉,沒有人將鐵製成武器,甚至連衣服都是破破爛爛的。再白癡的人很清楚,張輝根本毫無勝算,況且多年來張輝的所作所為,根本沒有人願意為他效忠。一些張輝的大商家和家族,也開始拋棄他了。
很多人前來和浪思秘密接觸,隨後,在晉陽上黨兩地中,發起了暴動,參與者全是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張輝命令軍隊鎮壓,卻招來更多的怨氣,甚至連士兵也不願意接受張輝的指揮,加入了暴動行列中。
張輝見情況開始失控,知道自己再沒有抵抗長浪軍的能力了,連忙秘密出逃。只是浪思早就算到他會逃跑,安排了追兵,經過幾天來的搜索,在一處村莊內的破屋裡找到了有如落水狗的張輝。
張輝在被捕後,才理解他不能徵服自己兩兄弟的原因,也瞭解林浪思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了。光是他被捕的那個村莊,那些村民知道他就是張輝後,竟然大聲咒罵道。「你這個狗官,快還我兒子命來!」「呸,他就是張輝?活該!」「這等人死了最好,免得再有人死在戰亂之中。」「喂,長浪軍來了,我們有救了,不用被那個凶殘的張輝所迫害………………」
兩年來的戰火,令華北的人,喜愛林浪思更甚於張家三兄弟,特別是長浪軍在北海收容了大批難民。華北的人收到了消息,那些難民在北海不但吃得好住得好,而且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老人和孩子可以看戲和學習,眾人都不禁羨慕那些人。現在知道長浪軍來了,所有華北的人全部願意接受林浪思的統治,因為張家三兄弟實在為他們帶來太多的災難了。
只是,在浪思徵服了全個華北後,並沒有殺了張家三兄弟,而是將他們三人安排到長浪軍各處,還給他們不錯的生活。這點令所有人大惑不解,按道理,三人再沒有利用價值,而且華北的人對他們三人恨得咬牙切齒,浪思又不是特別寬容的人,怎會不斬草除根呢?
這點,在浪思王和天香皇后的晚年,兩人寫了一部『一統天下』的書,將這個疑問和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揭露出來,包括浪思王和宗永之間的關係。有不少事,連將天香多年來的記錄,全部據為己有的林海風也不知道。
原來,在張超臨死前,給浪思寫了一封信,除了天香和清梅外,就沒有人知道內容了。而這封信後來夾雜在『一統天下』這部書中,為後世的人瞭解林浪思和張超之間的關係。
「吾友林浪思,自吾參軍起幾十年,一直以大漢之民安居樂業為吾之抱負。不經不覺間,吾雖為不少人帶來穩定,但吾發現汝同時更能為大漢之民造福。對此,吾自承不及。
當年汝大婚之時,吾在北海各地視察,那一刻開始,吾瞭解,汝比吾更能為百姓帶來歡樂。這些年內,吾之不願和汝為敵,是為了大漢之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吾認為,汝比李情上官武之輩,更有資格問鼎中原,吾在此遙祝汝成大漢之主。
吾之三子,吾死後必興兵作亂,為天下黎民著想,汝不必顧忌。汝控制黃河,李情不能渡河,華北必將落在汝手。望汝將長浪軍仁政帶到華北來,令華北千萬百姓受汝保護,安居樂業,歡笑渡日,更望汝盡快一統大漢,拯救戰亂中的人民。只是為人父者,當望子孫長命百歲,若然情況許可,請汝高抬貴手,讓吾之子孫安渡餘生。
汝得華北,天下將之一統,和平再降臨在大漢大地上,此乃吾平生之願。人生苦短,吾不能為此再作努力,三子只會帶來殺戮,只能望汝完成吾之遺願。吾素知汝為人寬厚,待人以誠,必能再創大漢,成千秋萬世為人敬仰之王。
吾平生孤寂,晚年得汝一知己,足死已無憾。吾手下勢力早被三子瓜分,故只能將華北的情報網留給汝,望汝善用之。
友張超絕筆。「從這封信可以瞭解到,張超雖然一直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也擁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想用一已之力,來將四分五裂的大漢統一起來。事實上,張超一直以來施行仁政,雖不及浪思般處處為民著想,但他也希望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張超知道自己三名兒子野心勃勃,將華北陷入四分五裂之中。所以,他將為大漢帶來和平的心願,寄托著浪思身上,而不是他的三位兒子。
其實,浪思所以這般容易統一華北,除了張家三兄弟互相殘殺,令張超多年來勢力土崩瓦解之餘,張超私下將不少情報人員留給浪思,也是一個原因,要不,浪思怎會對張家三兄弟的實力一清二楚,算準出兵的好時機?怎麼可以在晉陽和上黨輕易發起暴動?又怎能幾天內搜索到張輝呢?張超相信,以浪思的能力,加上得知華北很多內情,統一華北將是輕而易舉的事。而浪思也應張超的要求,讓他的幾名兒子和後代平安的過活。
這對在亂世中最為奇怪的人,一個將自己實力暴露給對方,令對方輕鬆討伐自己的兒子,而另一個,在對方後代多次搗亂,也沒有將他們殺害,斬草除根。其後海琳和思妮曾經要求將他們問斬,浪思全都壓了下來,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
林浪思和張超見面次數不多,但他們志同道合,彼此欣賞,一直以來都當對方是知己,平輩論交。張超以朋友身份所寫的那封信,成為了兩人友誼長存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