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一年由劉統勳等編纂的《西域圖志》,屬清地方志,自嘉峪關外至當時新疆全境,皆在記載之列,是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獻。此書中也有關於野人的記載:「烏魯木齊附近深山中,每當紅柳發生時,有名紅柳孩者,長僅一、二尺許,結柳葉為冠,*跳躑山谷間,捉獲之,則不食至死,蓋亦猩猿之屬,特不常見耳。」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有關於烏魯木齊紅柳娃的記載:在烏魯木齊周邊山中,牧馬人經常見到一種僅一尺餘高的小人,男女老幼均有。遇到紅柳開花時,他們就將柳條盤成小圈,戴在頭上,列隊跳躍舞蹈,發出呦呦的聲音,就像按著曲譜歌唱,有時到軍帳裡偷吃的,被抓住就跪下哭泣。捆住他,則不進食而死。放了他,起初不敢立刻就走,走了不遠即回頭看,如追上去喝叱他,仍舊跪下哭泣。離人稍遠,覺得無法追上,才渡河越山而去。但其巢穴所在始終不得而知……不知道他們的名稱,因為形狀像小孩而喜戴紅柳,故稱其紅柳娃。
我國近代也有紅柳娃的記載,據當代畫家龔建新回憶,解放初期他在烏魯木齊倉房溝就親眼目睹到面目猙獰、佈滿灰毛的紅柳娃。據說*時期的一個初冬傍晚,烏拉泊勞教所某位幹部趕路時,看到水庫後面的河中有一小孩在游水,此人心想天這麼黑又這麼冷,誰家的孩子還不回去,在荒野中戲水,於是上前勸說。走近一看,非常驚訝,小孩長一副猴臉,見有人來立即竄入水中,再也沒有浮出水面。紅柳娃到底是什麼?是野人?是傳說中的矮人族?我們不得而知。有專家學者認為,紅柳娃就是《山海經》中所記載的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