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歐洲拓荒者一直以為澳洲中部存在湖泊,甚至認為有浩瀚的內海。1839年,25歲的艾耳,渴望自己能成為從南到北穿越澳洲的第一名歐洲人。於是便從阿德萊德出發,開始了他的這一次旅行。他克服重重困難,歷盡千辛萬苦,越過弗林德斯嶺,來到鹽湖區一個巨大馬蹄形地帶,他嘗試了多種方法,最終還是無法通過,不得不折返。1840年,艾耳開始了第二次嘗試,終於到達了現在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艾耳湖。當時湖水雖已乾涸,但湖底的淤泥使他無法繼續前進。其他探險家也有類似的經歷,但他們報告前方有一個大淡水湖:直到1922年,哈里根才從空中測繪了艾耳湖。
艾耳湖雖叫湖,但不是湖,而是澳洲乾旱腹地的兩片巨大窪地。大約每十年才有一次湖水,大部分時間全部乾涸,蓋滿鹽層;湖的四周有一圈好像懸掛著白霜的礦物層。
湖四周是一片曬乾的土地:南面是一串鹽湖和乾涸的鹽法;北面是辛普生沙漠;東西兩面是佈滿圓丘和風刻石的平原,很難通過。
艾耳湖湖底低於海平面十五公尺,是澳洲最低的地方。其集水面積大於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的總和,總面積約九千六百平方公里。湖分兩部分,北湖較大,南湖較小。兩湖由十五公里長的戈地亞渠連接,下雨時雨水從遠處的山上流入乾涸的河道。大部分的水滲入沙中或途蒸發掉。只有雨下得足夠大,才有可能有一部分水最終可以流到艾耳湖,流程長達一千公里。只有在雨水很多的年頭,水才流經戈地亞渠。
水是孕育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只要有水,荒涼的艾耳湖也會馬上變得生氣**來,艷紅色的斯圖特沙漠豌豆等植物會突然抽出芽來,迅速開花結子,趕在水分消失前盡快完成其生命循環。雨水也能促使藻類復甦,使埋在泥中的蝦卵迅速孵化,整個艾耳湖立即就會舊貌換新顏。昔日的冷清也會被隨即趕來的飛禽走獸所打破,艾耳湖會變成一個熱鬧的場所。
每當艾耳湖注滿水時,光禿禿的湖岸便會繁花似錦,長滿雛菊和野蛇麻草等植物。鵝鶘和長腳鷸在湖邊造窩繁殖,一片喧鬧。
來水中斷後,湖水在高溫的灼考下會很快蒸發,鹽分逐漸增加,淡水魚將無法逃生,只能死在鹹水中;雛鳥須在湖干之前成長,學會飛行,一旦湖干食物缺乏,成鳥就會離開,而羽毛未豐的幼鳥便只能聽天由命。最後,艾耳湖恢復原狀,在湖底淤泥上蓋著一層硬硬的鹽殼,到處一片荒涼,等待著下一個雨季帶來生機。
這種循環已經持續約二萬年,偶爾會連續兩個夏季下暴雨。假使前-年的雨水浸透地面,第二年的雨水從山上流下時,地面的吸水量就較少,這樣艾耳湖就能注滿。
艾耳湖就這樣週而復始的繼續著它的輝煌與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