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二篇 外國名著 第四十七章 《鐵皮鼓》
    作者:格拉斯,1927年出生在波羅的海岸邊的但澤(今稱「格但斯克」,屬波蘭),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波蘭人。1944年,17歲的格拉斯被強徵入伍,在戰壕中為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充當炮灰。兩年後,當他從美軍戰俘營獲釋時,他已是一個無家可歸的難民。1955年,格拉斯時來運轉,他的詩歌《幽暗的百合》在斯圖加特電台舉辦的詩歌大賽中獲頭獎,步入光輝燦爛的文學殿堂。而《鐵皮鼓》正是這部小說使格拉斯徹底走出窘境,成為20世紀德語文學巨人之一。

    成書時間:1958年

    類別:長篇小說

    內容導讀

    1958年10月,在著名的文學團體「四七社」舉辦的一次作品朗誦會上,31歲的格拉斯當眾朗誦《鐵皮鼓》第一章《肥大的裙子》,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當場被「四七社」作家授予大獎。

    第二年,《鐵皮鼓》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首次亮相,很快風靡歐洲,成為德國「廢墟文學」最耀眼奪目的一顆文學明星。25年內,《鐵皮鼓》一共印行了300多萬冊。1980年,根據《鐵皮鼓》改編的同名電影在美國摘取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鐵皮鼓》與格拉斯1961年、1963年先後的中篇小說《貓與鼠》、長篇小說《狗年月》合稱為「但澤三部曲」,是20世紀德語文學最偉大的一座豐碑。

    長篇小說《鐵皮鼓》共三篇四十六章。第一篇,故事發生地點是但澤,時間從一*九年到一九三九年,主要以一九三三年納粹黨魁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後納粹勢力在但澤抬頭為背景。

    第二篇,地點仍是但澤,時間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六年,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軍事行動,納粹黨的安樂死計劃(把精神病患者、癡呆兒童等病人作為「不值得活的生命」予以消滅),集中營煤氣室*猶太人,一九四四年軍官暗殺希特勒的「七·二ま」事件,反抗運動,以及戰後劃歸他國的原德國領土上的德國人被驅逐。

    第三篇,地點是杜塞爾多夫,背景是戰後美、英、法佔領區即西德的物資匱乏時期,老百姓的黑市交易,帝國馬克貶值和以美軍香煙為商品交換計值單位,西德貨幣改革,通過基本法和聯邦德國成立後的經濟復甦,時間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四年。這些是小說發表時三十歲以上的德國人都親身經歷過的、想忘也忘不了的往事,而作者偏要勾起人們對這些往事、尤其是個人在這段既往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回憶。而以但澤為故事發生地本身,就涉及到當時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小說中穿插講述了但澤的多災多難的歷史。俄、奧、普第三次瓜分波蘭時,這個海港城市劃歸普魯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但澤成為自由市,由國際聯盟代管。希特勒以但澤走廊問題為借口,入侵波蘭,燃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戰後但澤劃歸波蘭。小說中講了一則尼俄柏的故事。尼俄柏是以一個**女巫為模特兒刻成的船艏木雕。它的神奇歷史表明,誰染指於它,誰就會災禍臨頭。作者顯然以此木雕比喻但澤,並提出告誡。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堅持以恢復一九三七年的德國疆界為基礎談判簽署和平條約,格拉斯在小說中稱之為企圖「第五次瓜分波蘭」。如此大膽地抨擊當局的政策,致使這部小說挨了當局的棍子,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要理解這部小說的諷刺意義,需對有關的歷史有足夠的瞭解。

    《鐵皮鼓》講出了一種真正的尊嚴,這種尊嚴,與戰爭或戰後無關,與意識形態無關,因為在政治諷諭成為基本手段的同時,政治現實反而成為現實的一個表徵,更廣大的現實力量已經取代了政治的意識形態地位,更絕對地看,在這裡,政治現實反而成為了生活的現場,那種流浪的意味僅僅是在抖動的鄉土情緒中,保留著他那動盪不安的天份。在漫長的德國文學史上,小說的成就始終讓人懷疑,但格拉斯的《鐵皮鼓》卻以它那如風俗般廣闊殿現的自然情節,以那種流浪者的主體行為的確立,為德國文學挽回了很好的聲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