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密爾·魯特維克,(1881∼1948),20世紀德國最偉大的傳記作家之一。他是出生於德國的瑞士作家,畢業於海德堡大學,早期以創作詩歌和劇本為主,後開創了傳記寫作的新潮派。其作品以描寫人物的心路歷程和性格分析而享有盛名。他是個猶太民族主義者。不斷對納粹提出抗議,為此,希特勒曾下令焚燬他的書。代表作有《拿破侖》、《林肯》、《羅斯福》、《斯大林》、《莫扎特》、《俾斯麥》、《歌德》、《人之子》、《興登堡》、《克婁巴特拉》、《三幅畫像: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貝多芬》、《奧瑟羅》等。
成書時間:1929年
類別:人物傳記
內容導讀
拿破侖代表了歐洲的一個時代。
著名德國傳記大師艾米爾·路德維希(1881-1948)以其生花之筆,將這個時代的神韻、將拿破侖的人格魅力和文治武功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拿破侖傳》對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加冕稱帝、奧斯特裡茨戰役及遠征*、滑鐵盧戰役的敘述極為出色,活靈活現地展示了拿破侖作為傑出的軍事天才、政治奇人的非凡能力。本書作者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場面及決策過程,也確實成功地刻劃了拿破侖在指揮作戰時所表露出的個人性格。這在描寫奧斯特裡茨會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以下為簡略概述:
拿破侖(1769-1821),1769年8月15日誕生在科西嘉島。10歲時前往法國,就讀於巴黎的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就任軍職。1793年,因攻破反革命的據點土倫(法國東南部的一個軍港)而揚名。1795年,因掃平巴黎保皇派的叛亂而邁上成功之路,平步青雲、被任命為意大利派遣軍司令,26歲時大破奧地利,1798年遠征埃及,此時已威名遠揚。
在攻城陷地之時,他眼光長遠,帶著許多學者和藝術家隨軍同行,使他們給後世留下了種種難得的業績。遠征埃及回國後,拿破侖抓住政府的弱點,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斷然發動「霧月政變」,成立執政政府,從而一舉掌握*。1804年宣佈成立法蘭西帝國,本人則加冕稱帝。
爾後約10年,作為獨裁者統治法國。在國內,拿破侖一人獨裁,但卻給世人留下了人類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拿破侖法典》;對外,拿破侖則大舉用兵,在奧斯特裡茨(捷克中部的一個城市)擊潰俄奧聯軍,置西德的萊茵同盟於法國的保護之下,使神聖羅馬帝國瓦解,同時佔領普魯士。除英國之外,稱霸於整個歐洲。拿破侖的全盛時期,一般認為是1810年娶奧地利公主瑪麗·露易絲為妻的時候。
1812年,拿破侖率大軍強行遠征*,率軍直趨莫斯科。*堅壁清野,寒冬之際法軍久攻莫斯科不下而凍餒者眾,不得不撤軍,而於歸途中又遭俄軍*,拿破侖幾乎全軍覆沒,狼狽逃回巴黎。歐洲列強趁此機會再度聯手,攻陷巴黎,法軍一蹶不振。拿破侖本人則被放逐到厄爾巴島。次年他設法逃出該島,潛回巴黎,再即帝位。但隨即在滑鐵盧戰役中敗於歐洲各國聯軍,被再次放逐於大西洋的孤島——聖赫勒拿島。這位曾經脾睨歐洲,雄極一時的時代巨人困厄交加,於1821年5月5日於絕望中死於胃病,時年51歲。
作者有意引用了拿破侖自己對這次戰役的評價以從一個側面展示主人公在夢想實現之後所表現出的自我滿足感:「這一仗打得實在最好。同樣的仗我曾打過30次,但是,這是最好的一次。」真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本書時間為線索,以史實為基礎,以戲劇化為原則,作者用主要的筆墨描述了拿破侖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故事:他的戰爭藝術、他的果敢堅毅、他的博學多識、他的傳統守舊、他的風流多情……展示了他由炮兵少尉至稱帝法蘭西直至最後在囚禁地聖赫勒拿破侖去世的傳奇經歷和心路歷程。
相關鏈接
《拿破侖傳》的創作
艾密爾·魯特維克是20世紀德國最偉大的傳記作家。為了完成《拿破侖傳》,他四處搜尋拿破侖一生的材料,觀察入微,鞭辟入裡,筆觸直指人類共有的心靈上的弱點,而又絕不流於簡單武斷的批判。大量地佔有資料使他對拿破侖的性格特點瞭解得十分透徹,同時巧妙地運用寫作技巧,使主人翁的形象生動活潑,躍然紙上,這可以從以下例子中找到佐證。
傳說拿破侖每晚只睡3個小時,這個傳說至今還有人在傳誦著。但據魯特維克考證,這純屬無稽之談。首先,拿破侖是個常睡,卻又佯裝沒睡的人,他每天晚上都睡足8個鐘頭,而且還睡個午覺。午覺醒來,通常還要享受一下熱水澡。
由此可見艾密爾·魯特維克對拿破侖的描寫與分析是何等地巧妙、與眾不同而又鞭辟入裡。這也正是艾密爾版的《拿破侖傳》何以在眾多的拿破侖傳記作品中脫穎而出的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