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但丁(265∼1321)出生於佛羅倫薩,是意大利的民族詩人,中古到文藝復興過渡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但丁在年幼時,雙親去世,他那個時代的主要教育是文學、哲學及作文。但丁最初的寫詩經驗源於愛情,對他的初戀情人——貝雅特裡奇的愛慕,成為但丁作《神曲》乃至他所有詩作的泉源。但丁35歲時,擔任佛羅倫斯行政長官,當時派系鬥爭激烈,最終但丁被迫離開,從此,但丁無緣再回佛羅倫薩。1321年,但丁在拉溫那逝世。
成書時間:*7-1321
類別:長詩
內容導讀
《神曲》(*7-1321)是但丁在被放逐期間創作的一部長詩,是詩人的代表作。正是由於對政治生活的極大的熱情,詩人才會寫出這樣反映著詩人強烈的政治傾向的作品。
《神曲》的創作是在但丁深刻地體會到意大利的現實生活後,特別是黑、白黨爭之後的有感而發,是與意大利的現實生活狀況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的。他反映在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著的,如那些教會的教皇、主教和教士,凶悍的封建統治者,重利盤剝的高利貸者等等。《神曲》的創作歷時14年,是詩人最具匠心的作品,《神曲》分為三部,《地獄》,《煉獄》,《天堂》。由14233行三行連環韻體詩共一百首歌組成。第一部*8年完成,三十四歌(含序歌);第二部1313年完成,三十三歌;第三部1321年完成,三十三歌。詩人採用中世紀流行的夢幻文學的形式,描寫了一個幻游地獄,煉獄,天堂三界的故事。
《神曲》中寫的雖是來世,但反映的卻都是現世的事物,這充分顯示了但丁對於現世生活的興趣和關心。他認為人應當克服惰性,追求榮譽;應當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偉大思想和堅強意志,從而掌握自己的命運。但丁在《神曲》中還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提倡發展文化、追求知識、追求真理。他對古典文化也十分敬仰,並以維吉爾作為理性和哲學的化身,引導他遊歷地獄和煉獄。
《神曲》中既寫了人世的黑暗現實,也寫了對未世的美好憧憬。這種既非純粹的現實主義,又非純粹的浪漫主義寫法,是這部作品的一大特點。但丁觀察細緻,想像豐富,描寫準確鮮明,比喻貼切生動。因此,儘管《神曲》中人物眾多,場面千變萬化,但詩人往往寥寥數筆,就把人物刻劃得栩栩如生,把場景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所描繪的那些來世景象讀來也頗有真實之感。但丁就是靠許許多多寫得這樣生動的細節,把自己的愛國熱情、宗教感情、內心經驗以古往今來的各種事物組織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神曲》不是用當時意大利作家們常用的拉丁語、法語或普羅旺斯語,而是用意大利作家們常用的意大利俗語寫的,這對於意大利文學語言以及民族語言的形成和發展都起到過重大的作用,並使得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詩人。
《神曲》表達了詩人對於世界,人生,政治,社會,道德,愛情,宗教等的看法,試圖解決怎樣才能得到幸福的問題。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世紀文化、哲學及藝術的綜合,同時是近代文學的序曲。雖然詩人的世界觀受到中世紀宗教哲學很大影響,然而因其生活在新興資本主義城市裡,新的事物,新的環境也影響了他,古代學術的研究豐富了他的寫作技巧,他的作品相應地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社會方面的矛盾。他對於人智的尊重顯示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道主義觀點,他對於教會制度的批判,是宗教改革的前奏曲,他對科學給予最高的評價,對社會惡德給予尖銳的批評。這些都反映出近代思想的萌芽,特別是他對人民語言的重視和詩歌上的新的技巧,對後來的文學有很大的啟發性。
但丁已經走了,但「的天才超越時空出現在任何時代」,他留下了《神曲》,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留下了一種探索。他可以超越任何時代,與我們對話。
相關鏈接
但丁與屈原
曾有學者將但丁與我國的屈原相比,說屈原被逐乃賦《離騷》,但丁流放才有《神曲》。如果從兩位詩人在顛沛流離過程中的精神境界不斷升發,憂國憂民癡心不改的角度看,這種比附是有道理的。二十年的流放使但丁對意大利社會的現實有了更深切的瞭解,逐漸將自己的命運融合於對民族前途的深沉思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