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南海揚 第四卷 孟加拉 第四十章:海岸燃燒(二)
    經過一夜的緊張航行,各登陸船團在黎明前開始海上換乘,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的兩棲登陸裝備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自二戰時期形成的換乘/編波的搶灘模式依然是有效而必須的。

    雖然投入了大量的大型登陸艦艇,但是相對於各機械化步兵部隊數量眾多的重型裝備而言,中國海軍的登陸艦艇數量仍然十分有限,只能盡可能地用來搭載重型裝備,而出了少量均衡裝載的步兵外。第一攻擊波次搶灘登陸的輕裝部隊仍主要由徵用的大型民用船隻運載。

    此刻在民用船隻的兩舷同時旁靠2艘小型登陸艇,即將投入登陸的士兵們開始在軍官的指揮下,開始在漫天的朝霞中攀爬橫貫在船體上的大型軟梯,海天邊不時傳來的隆隆炮火中,不時有士兵緊張中失手墜下大海,在水兵們開朗的笑聲和嘲笑中被救上登陸艇。

    對於這些步兵來說,在登陸發起時換乘小型機械化登陸艇、衝鋒舟等搶灘工是必須的,而大型登陸艦上的兩棲坦克等兩棲裝備的泛水也需要時間。艦首的艙門緩緩打開,一輛輛兩棲裝甲車輛和兩棲主戰坦克駛出戰艦,在蔚藍的海面上自由的游弋起來。

    而整個艦隊的指揮中心—全通甲板式的兩棲攻擊艦「浙江」號上,數架直-8F型通用艦載直升機正逐一發動,但作為一艘專用艦隊指揮艦,「浙江」號真正的作用突出表現在強大的指揮控制上。「浙江」號上的中國海軍的「指揮控制系統」由「艦隊指揮中心」和「旗艦指揮中心」共同組成。

    「艦隊指揮中心」是設在岸上的陸基指揮所,「旗艦指揮中心」就是象「浙江」號這樣的位於作戰海域的海上指揮控制艦。在具體的作戰指揮中,設在新加坡的中國-東盟聯合艦隊的「艦隊指揮中心」將各種作戰指令、作戰海域的海洋監視情報、敵情威脅及作戰海域的環境數據發送到「旗艦指揮中心」,經過處理之後分送各個指揮位置和作戰部隊。

    當然與此同時,「旗艦指揮中心」還會不斷收到各部隊關於自身狀況、作戰行動海域的海洋監視情報及作戰任務的進展情況的報告,這些信息經過匯總處理之後,將報告「艦隊指揮中心」。顯而易見在海上作戰指揮中,「浙江」號處於中心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浙江」號上的「旗艦指揮中心」是一個大型綜合通信及信息處理系統,它同70多台發信機和00多台收信機連接在一起,同三組衛星通信裝置相通,可以每秒3000詞的速度同外界進行信息交流,接收的全部密碼可自動進行翻譯,通過艦內自動裝置將譯出的電文送到指揮人員手中,同時可將這些信息存儲在綜合情報中心的計算機中。

    「這個是昨天晚上在近海由電子偵察船截獲和破譯出來的。」站在「浙江」號上的登陸部隊指揮艙內,戰區參謀林太平中將向剛剛起床的胡維風中將報告了印度守備部隊的異動。

    此刻數以百計的中國海軍指揮人員注視著艙內的海軍戰術數據系統終端、兩棲支援信息系統終端和海軍情報處理系統終端。此刻登陸部隊指揮員使用這些設施掌握登陸作戰的進展情況,對先頭部隊的作戰行動及後勤保障提供支援。中國海軍新型的近海電子偵察船可以收集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全頻段電磁波並加以分析。但是在短時間內,中國海軍的情報人員僅能瞭解敵方會在黎明時分會有大規模的行動,但目前仍不知道名為「颱風」的打擊具體將以什麼形勢降臨。

    「要求各登陸部隊加快行進速度,提前發起攻擊。」中國-東盟聯合艦隊最高指揮官的姚廣勝少將注意到了胡維風臉色的異樣,立即提議道。「這不可能。現在一切都已經晚了。只有要求海空軍加強對地壓制了。」胡維風中將緊閉著雙眼,痛苦的搖了搖頭。

    作為登陸船團來說,各船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到達換乘水域,完成換乘的部隊不可能各自單獨搶灘,必須在海上等待編波,一般來說,換乘/編波的過程可能長達數小時,要求一支數百艘船的大型船團會在幾十分鐘內就完成登陸準備是不現實的。

    而這段時間無疑是登陸船團最脆弱的時候,十分需要海空軍的強力掩護,雖然有對地支援艦隊協同作戰,但是對於印度陸軍堅固的坑道工事,單純依靠海軍的對岸攻擊力顯然是不夠的,用商船改裝的火力支援艦也加入到了對岸炮擊的行列中來,在民船甲板上直接擺放的各陸軍炮兵連的22毫米、52毫米的牽引火炮開始一一開火。

    除了這些臨時參戰的陸軍部隊之外,中國海軍還有艘經過專門改裝的「近海支援炮擊艦」。這些以萬噸級貨船為基礎改建的戰艦擁有接近於二戰火炮巡洋艦的火力,除了裝備有59式00毫米高射炮、72式85毫米高射炮之外,還有2門以上的203毫米牽引式榴彈炮。船載炮兵的炮位上方採用波紋鋼和改裝的集裝箱作為臨時炮塔,在覆以沙袋所形成防護,可以有效抵禦使用子母彈進行大範圍殺傷的火箭炮的威脅。

    雖然203毫米牽引式榴彈炮並不是中國陸軍炮兵部隊的制式裝備,但這種火炮仍然具有射程遠、威力大、地面密集度好的特點。其最大射程可以達到50千米,單炮的火力覆蓋面積可以達到243平方公里,艘「近海支援炮擊艦」齊射的火力頃刻間便將印度陸軍的正面防線打成了一片火海。

    不過就在猛烈的火炮壓制之中,被部署在島嶼縱深的印度陸軍決戰兵器—德制「泰帆」型(德語颱風)攻擊無人機發射系統正全面展開。

    一直以來德國陸軍裝備的無人機型號不多,不像美國那樣能快速推出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無人機。德軍現役裝備的無人機僅為加拿大研製的L-289遠程偵察無人機和自行研製的LU近程偵察無人機。但是一直以來以想像力和精確的工藝為代表德國軍事工業擁有會給世界以驚喜。

    「泰帆」攻擊無人機正是德國聯邦武器技術發展局與德國陸軍聯合研製的全球第一種專用多功能攻擊型無人機。起初德國陸軍對「泰帆」型攻擊無人機的要求僅僅是攻擊敵方縱深的高價值地面目標,如指揮中心、數據處理中心、地面停放的武器等。對其威力要求是要能摧毀這些目標或至少給這些目標造成嚴重破壞,使敵軍無法再使用。

    但隨著整個發展計劃的深入,德國陸軍很快發現了這種武器除了地面戰中的巨大作用之外,在反艦作戰中也具有相當的潛力。特別是在對抗大規模兩棲攻擊集群的反登陸作戰中,「泰帆」攻擊無人機將會成為一件足以改變戰場命運的決戰兵器。

    一套「泰帆」型攻擊無人機系統由8部發射裝置、9架「泰帆」型攻擊無人機及相應的儲運/發射車、一個地面控制站和部分地面維護設備等組成。所有設備和儲運/發射車尺寸都按標準化設計。而在整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地區,印度陸軍部署了超過2套攻擊無人機發射系統。而在中國陸軍強襲登陸的正面,印度軍方便集中了20套發射系統

    獨特的氣動佈局使「泰帆」攻擊無人機看起來像是飛機和導彈的混合體,其優點是可以保證無人機在攻擊時的穩定性。戰鬥部位聚能破甲戰鬥部,可以精確打擊有裝甲防護的目標,而且其爆炸後的破片還能像流彈一樣殺傷面目標。「泰帆」攻擊無人機用複合材料製成,對雷達有良好的隱身能力,使得敵方很難探測和攻擊。

    除了具有強大的攻擊和隱蔽性之外,機長2.08米,機高0.9米,翼展2.2米,最大起飛重量0公斤的大型無人機,可以連續飛行超過4小時,實用升限4000米,速度20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為500公里。也就是說,印度陸軍在其遠離灘頭的發射陣地內便可以對整個中國海軍艦隊發射攻擊。

    印度之所以能夠花費巨資從德國購買到這一新型裝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莫斯科政府的幫助。德國軍方中一個名為「洞獅」的秘密組織一直以來都在秘密與俄羅斯聯合研製新型武器。而「泰帆」攻擊無人機的設計和研製中,自然也少不了俄國人的。「洞獅」則通過莫斯科繞過國會向很多國家出售新型武器,而「泰帆」攻擊無人機系統僅僅是無數地下交易中的冰山一角。

    在接到由司令部指揮和通訊網數據鏈傳來的攻擊指令之後,操作人員迅速將指令轉為操作程序,通過光纖傳給待命的無人機儲運/發射車,在車上會自動將程序下載給無人機。「泰帆」攻擊無人機在儲運過程中機翼是折疊的,在起飛時,機翼則會自動展開。「泰帆」攻擊無人機的起飛也採用火箭助推起飛,當無人機升空後,助推器被拋掉,機上32千瓦的J8活塞發動機開始工作,驅動螺旋槳轉動,提供無人機飛行動力。

    在數分鐘之中,900架以上的攻擊無人機所組成機群便佈滿了安達曼群島的上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