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南海揚 第三卷 安達曼海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沒」(四)
    香港,傲立於東方的香江之珠,她的絕代風華、她的百年傳奇,曾令無數人為之傾倒。但此刻站在世界四大夜景之一的海拔554米的香港太平山頂,隸屬於日本防衛廳情報本部的資部利良山上俯瞰美麗的香港之夜,正在等待著一場別樣的風景。

    作為日本南海石油開發會社專務經理,資部利良的間諜活動在印尼內戰爆發的初期,曾一度品嚐到勝利的喜悅,但是一招棋錯,滿盤皆輸。最終在東南亞華人的追殺中,資部利良不得不潛逃回日本。不過跟大多數的日本人一樣,資部利良不會輕易的承認失敗。

    而今天在這個中國近代歷史的起點,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場針對中國本土最大規模的襲擊正緩緩的打開序幕。此刻是2008年月2日晚上0點,對於大多數香港年輕人而言,他們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但對於資部利良來說,他們歡樂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

    為了配合印度海軍攻擊型核潛艇部隊對香港發動的導彈攻擊,日本政府已經動用其在南中國潛伏的所有特工人員,進入香港地區待命。一旦攻擊開始,這些日本特工將在全港範圍內對普通民眾進行煽動,製造大規模的騷亂,趁勢攻擊駐港部隊的中環軍營、赤柱軍營、槍會山軍營石崗空軍基地、青衣島油庫和昂船洲海軍基地等戰略要地。此刻日本政府情報機構的特工和僱傭兵已經在香港各地的秘密基地秘密集結,秣兵利馬,整裝待發。

    不過唯一令資部利良感到不爽的是,由印度政府內閣秘書處領導的印度情報機構—調查分析局在中國香港的情報站,在拒絕了日本政府指揮雙方聯合行動的要求之後,在昨天剛剛被香港警方一舉搗毀。

    印度情報機構儘管表面上不如美國中情局、蘇聯克格勃、英國軍情五局及以色列摩薩德那樣赫赫有名,但事實上,印度人在情報工作方面與任何國家相比都毫不遜色。印度自獨立以來,已建立了一套配備齊全、功能完備的情報機構,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的印度情報機構由「三套馬車」組成,一是內閣秘書處領導的調查分析局(類似美國中情局),二是直屬於內政部的情報局、中央調查局(類似美國聯邦調查局)以及邊境保安部隊和警察部隊等,三是國防部領導下的軍方情報部門。

    在印度情報機構的「三套馬車」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是調查分析局。它以鄰國和重要國家為目標,主要通過諜報和偵察等手段搜集、整理對方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情報,直接向印度內閣提交最新的研究分析結果。它同時也具有策反、顛覆和一定的反間諜功能。調查分析局擁有7000餘名工作人員,在世界各地設有70多個情報站。

    在印度政府的打擊序列中,中國軍隊在南中國地區海星羅棋布的軍事基地應該處於首要的位置。但是為了強調此次打擊的政治意義,印度政府將香港、深圳、廣州、廈門和上海列為首選目標。而在這些目標城市的選擇中,印度調查分析局特別強調了香港。

    印度調查分析局的理由也很充分作為中國「一國兩制」體制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實施著與中國大陸不僅相同的政治制度,大多數的香港居民市儈自私、且敏感多疑。在大規模的外部打擊下極容易被煽動和混亂。而因為大陸與香港之間的自然與政治邊界的分隔,中國大陸的救援措施也難以及時抵達香港。一旦形成騷亂將難以控制。

    而作為南中國的自由港、經濟引擎,一旦香港遭遇了打擊必然對中國的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印度調查分析局估計在襲擊發生之後,香港將陷入持續2-3周的混亂之中,波及範圍將遍佈整個珠三角流域。直接經濟損失將高達數以千億美金,而間接經濟損失將更不可限量。

    不過在與日本情報結構的合作上,印度調查分析局卻表示了深刻的不屑。印度調查分析局一度以行事神秘著稱。多年來,調查分析局一系列神出鬼沒的情報行動讓印度周邊國家特別是南亞國家防不勝防,就連美國在南亞次大陸核實驗中也曾經受到它的愚弄。所以在長期以來仰美國人鼻息的日本防衛廳情報本部面前,印度難得找回了點難得的驕傲。

    在香港的顛覆活動中印度調查分析局將單獨行動,為了長期以來在南中國的諜報活動的方便。讓印度在被稱為「東方間諜之都」的香港,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香港情報站是印度諜報部門盤踞和窺探中國內地情報的主要基地,擁有數以百計的職業特工人員。

    但是印度人顯然不瞭解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樹大招風。已經與中國處於戰爭狀態的印度此刻在南中國各地已經成為了中國各級反諜報機關的重點關注對象。

    首先是數名為印度政府僱傭的菲律賓籍特工在以香港為跳板潛入中國廣州周遍地區多處軍事禁區進行偷拍等活動,並對試圖竊取到的情報進行了配音和標注。結果這批「新兵」進行竊密活動時被抓,當場繳獲英文版軍事地圖、紅外望遠鏡、軍用手電筒、攝像機、照相機及拍攝中國軍事設施的錄像帶和290餘張照片等。但這次敲山震虎卻沒有給印度調查分析局香港情報站有所收斂。

    終於在2008年月日,中國警方出動包括保安部、TU(香港警察機動部隊)、EU(衝鋒隊)、SDU(特別任務連,也就是飛虎隊)數千人的警力對印度僑民聚集的摩羅街進行大規模的清查行動。

    摩羅街(UpperLasarRow)位於香港上環,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和「摩羅下街」,在香港開埠初期,不少印度水手與士兵喜歡在此聚集擺賣貨品,當時香港人已喜歡把印度人稱為「摩囉差」,因此這條街便被稱為摩羅街。至於英文名,亦同樣與印度人有關。「Lasar」源指軍隊,其後成為在英國殖民地駐守的印度士兵的統稱。

    在突如起來的香港警察面前,印度調查分析局香港情報站的主要負責人幾乎無一漏網,悉數被捕。此刻在香港警務處的保安部審訊室內,負責印度調查分析局香港情報站日常工作的英國籍男子德韋納.佛羅倫茲正冷笑著面對著香港保安部的強光燈。

    香港保安部的前身是港英時代的香港皇家警察政治部。香港警務處「政治部」簡稱S,成立於950年隸屬於英國秘密情報局(MI5)五處「軍情五處」二科,是個鮮為人知的情報、反間諜機構。其主要工作是收集社會主義國家情報,嚴密防範偵察「中共的顛覆、間諜活動」。

    政治部的組成頗具規模,人數最多時超過千人,該部設正副主任各一人,統籌全局工作;另設兩名高級助理主任。該部下設「行動」、「情報」、「支援」、和「行政」分部,有助理主任分管,每部下設2到3個組。

    而在回歸之後,政治部被改名為保安部專門負責反滲透、反間諜及情報單位人員的調動、保密任務。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