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南海揚 第三卷 安達曼海 第二十五章:追亡逐北(五)
    春蓬府戰役由2007年2月28日開始,至2008年月4日凌晨結束。中國陸軍累計參戰兵力總計2個步兵師又個山地步兵旅,此次戰役共殲滅印度精銳傘兵部隊約0個營的兵力,順利打通了克拉克地峽交通線,此後中國陸軍第3集團軍的裝甲洪流可以暢通無阻的奔騰向南,直撲泰馬邊界。

    但在這次戰役中中國陸軍的表現,卻一度被倡導「新聞自由」的香港媒體所詬病。某電台的知名軍事評論家在自己的專欄節目內,大肆批評中國陸軍第3集團軍的表現

    「戰略上毫無新意,我們看到的還是圍點打援、坑道作業這些解放戰爭時期的老把戲。」

    「根本沒有組織起像樣的空地協同的作戰,奪取陣地的手段基本還是大炮加衝鋒,靠政工宣傳要求戰士冒著敵人的火力前進。結果造成了一線部隊巨大的傷亡,官方數字是傷亡500餘人,不過真實的數字呢?我們永遠不得而知。」

    對於這些惡評,遠在曼谷南部帕塔亞的中國人民國防軍印度洋戰區司令部內的胡維風中將置之一笑。沒辦法,沒有參加過實戰的軍事評論家永遠都在追求高新的戰術理念,信息戰、火力控制、空中打擊……彷彿二十一世紀的戰爭再也不需要陸軍一樣。但實際上,即便強如美軍在費盧傑攻堅戰中,面對只憑一腔血勇的伊拉克反美武裝,最後靠的也能是步兵的逐屋爭奪。

    中國人民國防軍印度洋戰區並非無力奪取春蓬府區域的制空權,但是胡維風中將卻要求空軍盡量不要進入這一戰區。這不僅是為了暫避印-俄空軍「方塊-」空軍中隊的鋒芒,更是由於對於長期以來已經習慣於以地制空的中國陸軍來說,誰掌握天空並不重要。

    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印度空軍還不擅長防區外的精確打擊,卻缺乏對戰場的信息實時監控能力。印度空軍的機軍即便突破中國陸軍的防空火力網,飛臨戰場的上空也難以對中國陸軍的行動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不過隨著戰線的繼續前推,中國陸軍第3集團軍補給線必然將進一步的延伸,在印度空軍全線失利的此刻,中國空軍如果再不奪回戰場的制空權,不僅將影響陸軍在泰國中南部的交通補給線的暢通,更將延誤下一個階段的城市地域攻堅作戰的進展。

    經過了近一周以來的激烈空戰,印度空軍戰前在遠東戰區前線各機場集結的龐大機群,已經被遭到了空前消耗和削弱。蘇門達臘島的天空已經看不到印度空軍戰機的身影了,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野戰機場的跑道上也稀稀拉拉的沒有幾架戰機了。

    而支撐著印度空軍戰區局部制空權的只剩下印度海軍的「辛格」號航母戰鬥群的Su-33/Su-33UB艦載機聯隊和裝備著Su-35戰鬥機的印-俄空軍「方塊-」聯合中隊。

    隨著春蓬府地區的印度傘兵在克拉克地區最後的陣地被全殲,印度海軍「辛格」號航母戰鬥群也終於結束了其一周以來艱難的對地支援任務。龐大的航母戰鬥群編隊開始撤離泰國南部普吉島外海的攻擊陣地。

    作為印度海軍少壯派的代表,指揮著遠東第一分艦隊的印度海軍准將拉維.薩蒂亞,此刻正站在「辛格」號航母的島式艦橋的飛行甲板觀察站上,注視自己龐大的艦隊緩慢的轉向。下一個轉向,艦隊將前往何方?拉維.薩蒂亞對自己和艦隊的命運充滿了迷惑和懷疑。

    作為一個理性的艦隊指揮官,拉維.薩蒂亞清楚的知道「辛格」號航母戰鬥群已經難堪再戰了。即便在優秀的海軍航空兵也難以長期匹敵龐大的陸基機群,何況在失去了格雷特海峽周遍的印度海軍部署的「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反潛警戒線之後的安達曼海隨時將成為中國狼群的獵場。

    如果要拉維.薩蒂亞作出選擇,他會要求艦隊立刻撤出危險的馬六甲地區,返回印度本土接受補給和休整,以利再戰。但是新德里給「辛格」號航母戰鬥群的卻是又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辛格」號航母戰鬥群將駛向檳榔嶼附近的海域,支援印度陸海軍的部隊從吉隆坡地區—巴生港戰區的撤退行動。此刻正有數萬名印度士兵沿著中央山脈西側的公路向檳城的方向撤退。

    一度在巴生港外海支援兩棲登陸任務的印度海軍「英迪拉.甘地」號直升機航母編隊,此刻也將全速撤出危險的馬六甲海峽。

    而此刻在整個戰區的印度空軍前沿機場根本無力拼湊出一支像樣空中力量來掩護這樣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略撤退。所以「辛格」號航母戰鬥群必須繼續保持著前沿部署的姿態。

    「該死的,中國人的蜂群戰術來了~!」又一組閃亮的光點出現在了正在安達曼海上空執行值勤監控任務的印度空軍-50I型空中預警機的雷達屏幕上-

    50I的「I」代表的是以色列。997年2、3月間,俄羅斯政府同意向以色列II公司提供一架經過改造的-50M預警機的機體,作為-50I的新平台。而II公司負責安裝先進的費爾康雷達與電子戰系統並將飛機最終出售給東亞某大國,而最終的訂購數量則為4架。

    為了使戰機能安裝上II公司的子公司Elta電子公司研製的EL/W-2085費爾康空中預警與控制系統,-50I較之-50系列的其他產品擁有了全新的、緊湊的機體結構,俄羅斯工程師拆除了原有的雷達罩,飛機的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也有很大的修改。

    雖然-50I在999年底完成了以色列雷達系統和電子戰任務系統的安裝,並且II也收到了亞洲某國為購買這架飛機支付的近億美元的定金。但是2000年4月,美國政府向以色列施加了壓力,要求其不得向亞洲某國出售這架預警機,以色列政府雖然在權衡考慮之後一度決定不理睬美國照會,打算加速項目的進程,盡快交付這架飛機。

    但是隨著2000年7月初,美國國會警告以色列美國國會將反對美國政府在200財年向以色列提供任何形式的財政援助之後。200年7月的第二個星期,當時的以色列總理巴拉克通知美國總統克林頓,以色列政府已經決定中止向亞洲某國出售-50I預警機的合同。

    隨後這些-50I預警機一度被封存在以色列空軍的倉庫內,但是精明的以色列人最終還是將這些存貨銷售給印度空軍。如果這些「改嫁」的-50I空中預警機此刻自己正被用來監視昔日的買主,不知道他們會作何感想。

    在-50I上裝備的EL/W-2085費爾康空中預警與控制系統,由三塊太陽板狀的相控陣雷達天線組成,每個天線上集成了數百個發射電磁波的發射/接收單元。由於融合在機背的雷達罩內,它能夠不間斷提供30度方位內的任何信息,實戰中,雷達天線接收到的目標的初步訊號經過控制單元——信號處理——任務電腦分析的流程最後顯示在彩色的顯示屏上。

    這種雷達能夠有效地探測到380-398公里範圍內的目標,並同時連續地跟蹤00個空中目標的飛行軌跡。但是今天,它顯然不夠用,從泰國中北部和瀾滄—湄公河一線起飛的中國空軍龐大機群此刻正如出巢的蜂群一般湧向戰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