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南海揚 第三卷 安達曼海 第二十一章:「狼群」vs「狼群」(四)
    093D型攻擊核潛艇是中國海軍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飛航式攻擊型核潛艇,艇長0.米水下排水量9700噸,艇員編制08人。可以攜帶8枚俄制-700「花崗岩」(北約編號SS——9「海難」)反艦導彈、或24枚中國海軍自製的鷹擊—2/YJ2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執行遠程打擊敵方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艦艇編隊的任務。

    在中國海軍的2世紀初的作戰預案中,2艘093D型飛航式攻擊核潛艇將在2-3艘093型和09型多功能攻擊核潛艇的掩護下,隱蔽進入攻擊戰位,配合航母編隊艦載航空兵和空軍遠程打擊集群對敵方航母編隊實施飽和式攻擊。在中國海軍航母編隊還未成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2艘093D型飛航式攻擊核潛艇一度扮演著中國海軍反航母作戰中流砥柱的角色。

    但是隨著中國海軍「直轄市」級重型航母的陸續建成,093D型核潛艇一錘定音的作用逐漸被削弱。在前不久與日本在南中國地區的「軍事摩擦」中,柯雲怒上校所指揮的093D型核潛艇「雪豹號」和同型艦「北虎號」也無緣擔任對日本海上自衛隊「十amp;#822;九艦隊」—第2護衛隊群的主攻任務。

    而是對一直在菲律賓東南的蘇拉威西海游弋的日本海上第4護衛隊群施以老拳,雖然一舉擊沉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五月雨」號、「山雪」號,重創「瀨戶雪」號。但是這一成績顯然無法令雄心勃勃的柯雲怒滿意。畢竟射程550公里,飛行速度高達2.5馬赫,重達7噸的俄制-700「花崗岩」反艦導彈一直以來都是以打擊美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為目標設計的。

    不過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並未讓柯雲怒和他的水兵等待太久,中印戰爭的爆發令中國的海狼們再度聞警出動。在結束了對日本海上第4護衛隊群的「昨夜長風」的遠程打擊之後,「雪豹號」和「北虎號」便返回中國海軍位於越南南部的金蘭灣海軍基地進行休整。相對於水面艦艇的同僚來說,休假對於潛艇上服役的水兵們來說顯得更為珍貴。

    在金蘭灣僅僅休整了0天,「雪豹號」和「北虎號」便再度接到了出發的命令。針對這次中印戰爭,中國海軍出動了空前龐大的水下艦隊。作為「突擊部隊」行動的2艘093D型飛航式攻擊核潛艇「雪豹號」和「北虎號」由金蘭灣海軍基地隱秘出發,在3艘「宋」/D型I動力潛艇的護航下經南中國海、爪哇海、再借助洋流穿越了巽他海峽,進入蘇門達臘島南側廣袤的印度洋。

    一個美國海軍「俄亥俄」戰略核潛艇的艇員曾不無自豪的宣稱過「所有美國海軍的核潛艇只要一離開洛杉磯軍港,就可以聽到馬六甲海峽船隻航行的聲音,並能夠從航行的聲音分辨出是哪一型船隻」。這一說法當然不是單純要炫耀美國海軍核潛艇的單艇探測能力,而是因為在馬六甲海峽美軍早已建立有一套固定於大洋底的陣列式潛艇探測系統。

    這套系統形成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主要作戰對象是無所不在的前蘇聯的核潛艇部隊。這套系統為被動式聲納接收系統,以50海里左右的間距,陣列形式遍佈三大洋的要衝,之間的聯繫為海底電纜。而馬六甲更是美國海軍嚴密監控的眾衷之重。

    所以在協助印尼林光昭政府平定叛亂之後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將避過馬六甲海峽,另闢蹊徑由太平洋進入印度洋戰區。

    橫亙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印度尼西亞群島由37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星羅棋布的島嶼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佔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和巽他海峽,這三條海峽是穿越印度尼西亞群島,溝通兩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而巽他海峽位於印度尼西亞群島中的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長約20公里,一般寬22-0公里,平均水深遠遠超過馬六甲海峽,非常適於大型艦船通航。巽他海峽因此成為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戰略通道之一。由於海峽水深,峽底多為泥、沙、石、貝質,因而非常適於潛艇的水下航行,但由於航道狹長,最窄處僅有33公里,戰時也極易遭到封鎖。

    所以在雅加達光復之後的不久,中國海軍在巽他海峽北側的默拉克軍港部署了相當數量的潛艇部隊以控制這一戰略要道。在「雪豹號」和「北虎號」穿越巽他海峽的過程中,又有2艘「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加入到了這支水下突擊艦隊的行列中來。

    7艘中國海軍的新銳潛艇展開間隔50公里的大弧線沿著蘇門達臘島南部的海岸線向北挺進。在長達5天的漫長航程中,艦隊保持著水下靜默的狀態穿越了暗礁林立的明打威海峽。迂迴到了馬六甲海峽西側的安達曼海邊緣。但真正的考驗卻剛剛才開始。

    同樣師承前蘇聯海軍的印度潛艇部隊,同樣深知潛艇這一水下殺手在現代化海戰中的巨大威力。鑒於與中國同樣的憂慮,印度海軍並沒有草率的將精銳潛艇部隊穿越馬六甲海峽,而是將他們作為反潛作戰的主力。

    在前蘇聯海軍的戰略操典中反覆強調,在反潛防禦作戰中必須高度集中反潛兵力,必須密切協同作戰,這是克敵制勝、共同完成反潛任務的基本保證。

    圍繞著印度海軍最前沿部署的「辛格」號航母戰鬥群構築了空前嚴密的反潛網絡,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及反潛飛機部署在防禦區的面向安達曼海-印度洋一側,水面艦艇和岸基反潛直升機則部署在馬六甲海峽的正面,用以執行連續巡邏任務。

    正如坦克本身就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一樣,潛艇同樣也是最好的反潛艇武器。敵我雙方的潛艇,都在同一物理介質內、同一工作深度上作戰,擁有類似的聲吶,這就決定了用潛艇能比其他反潛兵器更好地遂行反潛任務。

    3艘來自俄羅斯的「基洛」級877EM型潛艇巡弋在馬六甲海峽西側和安達曼海的南段,在以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為前進基地的印度反潛戰機的配合下,牢牢的封鎖著印度洋的海底。

    面對著印度海軍的嚴密的反潛線,柯雲怒和他的戰友們不得不謹慎而小心起來,在印東(盟)戰爭中,新加坡海軍第7中隊的2艘「海蛇」級潛艇便是草率出擊,在擊沉了印度軍方臨時徵用的幾艘滾裝船之後,便在印度軍方的潛艇和反潛機的聯合絞殺下,消失在了冰冷的海底。

    「艦隊前方500米,聲納浮標入水。」隨著艇上聲納兵清脆的音線,柯雲怒不得不向「雪豹號」的大副韋南向少校作了一個減速的手勢。鋼鐵巨鯨迅速從0節左右的巡航速度下降到4節的靜默航速,並下潛到300米的深度。

    「這已經是今天的第三次了。」柯雲怒有些無奈的看著「雪豹號」艦橋上正一分一秒奔馳著的天體鐘,隨著與印度海軍「辛格」號航母戰鬥群的距離不斷縮短,印度海空軍的反潛網也越加嚴密起來。

    印度空軍的伊爾-38SD和圖-42M反潛巡邏機以安達曼島上基地為中心800—900海里的廣袤區域內,盤旋於7500—9000米高空,以250—300節的航速執行搜索任務。

    印度空軍的巡邏機抵達搜索區之後,先作一個圓形飛行,以便對磁探儀進行校準和檢查其它設備。然後在擬定的敵潛艇活動海域上空進行繞圈飛行,並開始反潛搜索。隨之,飛機再按網狀形式成對地投放聲納浮標。平均每次作業的時間為4—5小時,但有時也可持續0—3小時。對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雖然艦隊中的有多艘潛艇攜帶有潛對空導彈,但是顯然不到萬不得已這種魚死網破的打法是不足取的,中國的海狼們此刻只能謹小慎微,以時間尋找空隙。滲透通過印度海軍的水下無聲的大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