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南海揚 第二卷 馬六甲 第十四章:引而後發(四)
    (四)

    北京2月份的街頭早已是寒風凜冽,來自印度新德里的留學生古樸達剛剛從學校的圖書館出來,雖然身上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但是還是無法驅散那逼人的寒意。

    雖然在北京的中國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攻讀漢語已經3年了,但是古樸達還是刻意的表現出自己對漢語運用的拙劣。即便在新德里的情報部門—研究分析局裡培訓時,他已經是數一數二的漢語專家了。

    走進他常去的那家餃子館,古樸達選了一個正對電視的位置坐下。一邊貪婪喝著桌上的熱開水一邊聚精會神的看著正在直播的《新聞聯播》。雖然對印東戰爭也有相當的報道。但是除了東盟各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集體抗議之外,中國並沒有太多傾向性的評論。

    真正吸引古樸達注意力的是一條介紹江南造船廠先進共產黨員的新聞。新聞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價值,令古樸達瞳孔發大是背景中出現在船台上的正在進行大修的巨型戰艦—那是中國海軍目前唯一可以派往馬六甲的航母—中國人民國防軍江蘇級中型核動力航空母艦「江蘇」號。

    江蘇級中型核動力航空母艦是以法國的「戴高樂」級中型核動力航母為藍本設計的。原定建造艘,即05「江蘇號」、0「浙江號」、07「福建號」、08「山東號」、09「河北號」和020「遼寧號」。

    但是由於越南內戰、海峽和平統一和古巴巨變的影響。2005年中國政府便中止了除艦體已經完成的「江蘇號」外的其餘5艦的建造,決定上馬「9840」計劃——開始建造「直轄市」級滿載排水量為98000噸的巨型核動力航空母艦,總體計劃建造年先行上馬2艘即09「北京號」和020「上海號」。而江蘇級已經鋪設龍骨的0「浙江號」和07「福建號」則被海軍以兩棲攻擊登陸艦的形式予以保留。

    印度與東盟的戰爭爆發以來,新德里空前關心中國海軍的動向。

    中國海軍目前最具戰鬥力的海天攻擊集群—「上海號」航母編隊剛剛結束了在印尼沿海的作戰部署。在香港短暫停留之後,目前正在駛回上海基地的途中。雖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但是此次出征艦隊本身也遭到了相當嚴重的消耗。

    護航艦隊中

    「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溫州號」、「旅海」改級驅逐艦「泉州號」「廈門號」、「江衛」改型護衛艦「金華號」被擊沉;

    「現代2」型多用途驅逐艦「常州號」、「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寧波號」遭重創。

    幾乎佔到了原護航編隊水面艦艇的3/5強。而「上海號」本身在戰鬥中也險些被導彈直接命中,左舷的升降機嚴重受損,艦載機的損傷更大。

    所以古樸達甚至判斷在9個月內,「上海號」航母編隊根本沒有戰鬥能力。

    而「江蘇號」在8-9月間參演完代號為「2007-南海曙光」的中越聯合軍事演習之後,就返回了上海吳淞海軍基地。按常規來講艦隊各方面的情況應該都正處在最佳的狀態下,非常適合海外部署。

    「上海號」及「江蘇號」航母編隊被部署在中國的東海,是中國海軍最強的機動力量。其作戰區域涵蓋了北到日本海、東到小笠原群島、南到爪哇海、西到馬六甲海峽的廣闊海疆。但是很不幸(對印度而言則是很幸運)這兩個航母編隊中「上海號」重傷未癒,而「江蘇號」則是暗疾纏身。

    雖然中國海軍一度嚴密封鎖著消息,但是古樸達還是探聽到了一些消息。在代號為「2007-南海曙光」的中越聯合軍事演習後期,江蘇號所裝備的壓水式核反應堆發生了嚴重的燃料洩露事故。不得不返回江南造船廠進行全面的檢修和維護。

    經歷了多年的苦心經營中國海軍的確有了一個全新的局面,但是面對綿長的海岸線,來自多個方向的威脅,中國海軍目前的兵力依然顯得捉襟見肘。

    中國所擁有的5個航母編隊中2個特區級輕型航母編隊被部署在南中國海,其設計功能是配合陸基航空兵完成近海的戰區防禦,及南到曾母暗沙北到台灣海峽、巴士海峽的反潛護航任務,基本無法適應遠洋作戰的需要。

    此外中國海軍還有部署在北海的「北京號」航母編隊。但作為中國海軍總預備隊,「北京號」航母編隊直接保衛著中國本土的海岸線。在「上海號」和「江蘇號」都無法遠洋部署的時候。「北京號」需要獨立防禦中國的海疆,理論上更不能遠赴馬六甲或者印度洋。

    雖然「中日爪哇准戰爭」之後中日兩國再度掀起了海上軍備競賽。中國海軍「直轄市」級的2艘後續艦02「天津號」和022「重慶號」加速建造,已經完成了戰艦主體的建設。但是要面對馬六甲的危機,中國海軍幾乎沒有可用之兵。

    匆匆吃完了餃子,古樸達又迎著呼呼的北風走向自己的寢室。今天晚上他想他能睡個好覺了。因為他無法看見在遙遠的中國南海的海面上,「上海號」航母編隊並沒有返回吳淞,而是駛望中國海軍的「珍珠港」—澎湖列島。在那裡他們將會合齊裝滿員、狀態良好的「江蘇號」。組建中國海軍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雙航母」編隊,準備對馬六甲海峽的遠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