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變 正文 第二十八章 我也想是真的
    天氣還沒有完全放晴,薄薄的水汽籠罩京師。

    北京城如蹲伏的沉默巨獸。

    由於時辰還早,街上行人稀少,偶有零星路人經過,「豆腐,老豆腐」的叫賣聲有氣無力的喊過幾聲之後,再次陷入沉寂中。

    壓抑的叫人喘不過氣。

    太極殿。

    大明王朝的核心中樞。

    崇禎皇帝才三十多歲,穿著青緣紗的大褲,翼善官的折角處已經磨掉了一塊絨。這位兩天沒有合眼的大明君主顯得比實際年齡要蒼老的多,臉色蒼白的可怕。

    崇禎瘦的叫人心悸,要不是腰裡的大祿玉帶束的緊,鬆鬆垮垮的過肩通袖龍瀾袍就要掛不住了。

    「啪」的一聲,崇禎重重把手裡的奏表甩下來,把下面的一眾臣子驚的一顫。

    「孫傳庭當誅。」崇禎幾乎是在咆哮,聲音在空曠的太極殿迴響。

    沒有人敢於分辨,或者說沒有人願意出頭說些什麼。

    鎮守西安一線地孫傳庭本來打地不錯。至少在幾個戰略要點上卡住了李闖。急於求成地崇禎皇帝極其反對這種守株待兔式地防禦性打法。一再催促大軍主動出擊。更是要孫傳庭「旦夕滅賊」。

    如今地李闖還是旦夕之間就可以消滅地?

    雖然也有人反對崇禎替孫傳庭說話。剛愎地皇帝以強勢彈壓下去這種消極地論調。幾乎是每天一道嚴旨地催促孫傳庭立刻和李闖決戰。甚至接連派出太監監軍。

    無奈地孫傳庭只得放棄西安一線地戰略要地。追著李自成地屁股亂跑一氣。

    曾經有一次甚至把李自成逼了絕地。全殲李自成都有可能。崇禎皇帝也為此歡欣鼓舞。更加堅定地認為自己地戰略決策完美無匹。只不過是下面地人不好好執行罷了。

    下死命令這麼一催。縱橫數省地李闖不也落入天羅地網了麼!

    孫傳庭的戰場開的太廣,展現拉的太長,後勤補給線無可避免的存在太多漏洞。這個必然的疏忽被李闖抓住,立刻斷了明軍的後勤。

    後勤被掐斷之後立刻潰敗是明軍的光榮傳統,孫傳庭也無法避免。

    其實孫傳庭也是沒有辦法,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兵吃不上糧還怎麼打仗?李闖甚至不必硬打,只要這麼不死不活的拖著,明軍大敗已可期。

    如果崇禎皇帝是帶兵大將的話一定拿寶劍逼迫士兵上陣廝殺,但是他的下場一定是被嘩變的士兵下了黑手,然後這些士兵就會成為轉身投靠李自成。

    當兵就是為的吃飯。

    誰給飯吃就給誰賣命,千古不亙的道理。

    崇禎皇帝想的不是這些。

    他想的是作為大明的子民,就應該為大明朝盡忠,哪怕是死。

    絕境中的孫傳庭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向朝廷告急求援。

    這已經是大明朝最後的主力,崇禎沒有撒豆成兵的本事,拿不出援兵。

    就算是有援兵朝廷也調度不靈,因為大明的財政已經爛到家了。

    除了讓附近州府想法子解圍,崇禎皇帝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大發雷霆,然後把戰局不利的原因推到臣子身上。

    「自朕登基以來勤勉政事,無不臨淵履薄戰戰兢兢,三更不眠五更披衣,偏偏就有些沒有天良的臣子耽誤國事……」

    老實說,崇禎絕對算是個勤奮之人,整個大明朝也沒有他這麼兢兢業業的皇帝。和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上朝的惰政之君萬曆相比,崇禎可以說是勤奮萬分。

    可是,如今大明朝的局面和萬曆朝相比也要糜爛百倍。

    太極殿上的君臣都搞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太極殿上大大小小的臣子並沒有想方設法的挽救危局,而是異口同聲大罵曾經為大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孫傳庭。

    「囂張跋扈」「縱容下屬」「少勇無謀」這些都是輕的,甚至有人把孫大將軍的家事都拿出來大罵一番。

    如此作為,作為皇帝的崇禎絲毫也沒有感覺到吃驚,甚至已經麻木了。

    明朝官員,尤其那些自認清流的文官,最擅長的就是口出大言。立論唯恐不偏激,言辭唯恐不驚人。

    一個個口若懸河的大罵孫傳庭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落水狗,好像他比李闖更可恨。

    由於當時通訊方式的落後,孫部早已被李闖擊敗,其本人也在亂軍之中失蹤。

    要是這些文官們知道老孫失蹤而不是戰死,只怕叫罵聲能再提高幾度。

    武人的責任就是四下救火,文官的義務就在後面指摘,已經成習慣了。

    罵歸罵,總是要想法子找個補救的方略出來,於是有人開始動遼東軍的腦筋。

    調集精悍的遼東軍入陝這樣腦殘的想法居然也有人隨聲附和。

    好在崇禎還沒有傻到這個地步。

    可是那些吐沫星子濺起半天高的文官不依不饒:「滿洲精銳已盡殲,滿酋皇太極已伏誅,建州戰事將畢……」

    啥?皇太極伏誅了?我怎麼不知道?

    崇禎皇帝也納悶呢。

    不管怎樣,皇太極死了對大明來說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皇太極一死,滿洲必然陷入爭奪最高領導權的內亂,更重要的是可以趁這個機會調動用銀子堆起來的精銳遼東軍回來救火。

    內閣大學士李建泰急忙命人去翻找新近遞上來的奏折。

    楊廷麟的捷報確實鼓舞人心,但是陣斬皇太極這樣未經證實的好消息實在叫人不敢相信。

    一個籍籍無名的小民殺了皇太極,這也太扯了點兒,老成的魏藻德和范景文等內閣大臣把這個奏折壓了下來,無論這荒謬的事情是真是假,都要等證實以後再說。

    只有資歷最淺剛剛入閣的李建泰當了真,竟然當著這麼多人面提起。

    「盡殲滿洲精銳三千,陣斬敵酋皇太極……」自登基以來,崇禎皇帝就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好消息,身子都在微微顫抖。

    若真是大明軍民殺了皇太極……崇禎都不敢往下想了。

    「潮河所兵力多少?」興奮的崇禎皇帝雖然興奮的臉帶潮紅,還是想起這個最基本的問題。

    「千餘。」

    潮河所有一千人馬只不過是字面的數字,真正情況能夠有五百就不錯了,除了崇禎每一個都明白啥叫吃空額。

    「一個小小的潮河所就殲滅滿洲三千重甲,還是騎兵,鬼也不會相信。」武官已經在偷偷的笑了,準備看笑話。

    一千邊防軍打敗三千滿洲精銳,大明的軍隊要是有這種戰鬥力,還至於到今天這步田地?崇禎皇帝好像被耍弄的猴子一樣跳了起來:「當朕是三歲的孩子麼?這種潑天大謊也能編造出來?」

    皇帝習慣性的大發雷霆之後,氣呼呼的宣佈散朝,逕直回到西暖閣批閱那永遠也批閱不完的奏章。

    奇怪的是崇禎似乎忘記處罰謊報軍功的楊廷麟。

    「你們幾個進來。」西暖閣裡昏暗的很,崇禎叫進幾個當值的侍衛。

    這些侍衛穿的都是麒麟服,這可是以前錦衣衛的服飾。

    自崇禎朝以來,錦衣衛再也沒有前朝那麼強大的權勢,大換血之後僅僅成為宮中內衛的一部分,和完全取締也差不多了。

    「你們去查查楊廷麟,看看他的到底有沒有謊報軍功。」

    大明朝謊報軍功已經是半公開的時候,崇禎不是沒有察覺,早已經麻木了。之所以對楊廷麟如此在意,那是因為楊廷麟是崇禎親自為太子朱慈烺挑選的讀官。

    包括楊廷麟在內所有的東宮官員,如方逢年、姚明恭等雖然官職不高,都是讀書人當中的俊傑,人品絕對毋庸置疑。為了給太子挑選未來的班底,崇禎是下了大心思的,可見對太子的期望之高。

    所以沒有處罰明顯謊報軍功的楊廷麟,而是派人先去探查清楚。

    總而言之,楊廷麟的個人人品應該信得過。

    在內心深處,崇禎比任何一個人都希望楊廷麟的戰報是真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