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二章斯大林的憤怒
石原莞爾舒舒服服地靠坐在沙發上,翻看著手裡的會談紀要。
會談紀要是外相松岡洋右同德國特使斯塔瑪的會談記錄。
經過三天會談,松岡洋右與斯塔瑪達成了四點共識:
一)日、德、意三國希望美國不參加歐洲戰爭和干涉日本對法屬印度支那以及荷屬東印度的合理要求。
二)德國不要求日本介入其對英戰爭。
三)只有以日、德、意三國堅決一致的態度,才能抑制美國的行動。
四)德國為避免日美在東亞的衝突而盡力。
看完會談紀要,石原莞爾把會談紀要放下,他站起身來,伸展雙臂,做了幾下擴胸運動。
石原莞爾的神態很輕鬆。
實際上,輕鬆的不只是石原莞爾一個人,歐洲大戰爆發以來,日本朝野上下都流露出一種輕鬆又興奮的氣息。
現在,雖然沒人敢公開說,但實際上,對帝國在支那的慘敗,很多人都在暗自慶幸,這慶幸的人之中,自然少不了石原莞爾。
因為沒有陷在支那戰場,日本現在的戰略地位好到爆,前景一片光明。如果陷在了支那戰場,那麼,日本現在不僅沒有戰略優勢,反而極其危險。
這種危險別人不容易看得到,但石原莞爾看得到,他看的很清楚。
石原莞爾很輕鬆,這不僅僅是帝國現在處在一個十分有利的地位,他個人的地位同樣如此,他在帝國的地位已經牢不可破,他的「第一戰略家」的榮耀必將載入帝國的史冊。
關於同德國、意大利兩國締結同盟,這事兒早就在做,從一九三六年締結的日德防共協定那會兒就開始了。
同德意締結同盟,日本的目的是憑此加強日本的國際地位,同時謀求北方的安全和孤立中國。
當然,對日本來說,同盟是針對蘇聯一國的,並且目的在於防衛遭受攻擊,即具有所謂防禦同盟的性質,換言之,也就是加強防共協定。
但是,德國卻主張將同盟的針對對像擴大到英國等國,於是雙方發生了意見分歧。
而且,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焦點爭論的異常激烈,那就是當同盟的一方受到第三國攻擊時,關於參戰問題,同盟的另一方是否要保有獨立自主地加以考慮的餘地的問題。
其後,締結同盟談判隨著德國與蘇聯苟合,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而終止。
現在,是德國人主動上門來求日本締結同盟條約。
德國為什麼要主動上門來求締結同盟條約?德國的目的很清楚,希特勒要撕毀剛剛簽訂不久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準備進攻蘇聯了。
希特勒要進攻蘇聯,這意味著希特勒喪失了快速佔領英國的信心。
這很好,有英國這根釘子釘在歐洲,等到兩國合作,打敗蘇聯之後,德國就輕易不敢不信守承諾。
----
一九四一年的春天到了,載仁親王的那張盤根錯節的老臉似乎被這春的氣息感染了,滋潤了,變得舒展多了。
載仁親王高興,今天,就是日德意三國締結同盟簽約的日子。
不久之前,德國特使斯塔瑪帶著會談紀要返回德國後,很快又回到了東京。
和斯塔瑪一起來東京的,還有意大利特使諾雷諾科,他們一到,就和松岡洋右展開了密集的磋商。
談判桌上,日本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當然,雖然日本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但德意兩國不是別的國家,雙方真是要合作的,所以,他們也不為己甚,差不多就行了。
在締結的同盟條約中,日本獲得了巨大的好處,除了在東南亞和蘇聯遠東的權益,還從德意兩國得到了大量的技術和物資援助,而日本為這些付出的代價只是牽制蘇聯部署在遠東的六十萬蘇軍,不讓這六十萬蘇軍撤回到歐洲去參戰。
當然,日本想要在蘇聯獲得更多的利益,那就得發動主動進攻。這些,都在條約中有明確的規定。
有了這份條約,使得日本從德意兩國獲得大量技術和物資援助的同時,又能進退自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身的戰略主動。
----
德意日三國締結同盟條約的情報很快就分別放到了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的案頭。
倫敦,又被濃濃的霧氣籠罩。
倫敦人不喜歡倫敦的霧,但現在,卻恨不得倫敦天天都被大霧籠罩,因為有大霧,德國人就不會來轟炸倫敦了。
丘吉爾站在窗前,望著窗外濃濃的大霧,心情格外清朗。
別人不知道,但作為英國的最高統帥,丘吉爾知道,英國的抵抗已經到極限了。現在好了,在英國最艱難的時候,希特勒先失去了耐心,他要去進攻蘇聯。
德國人的把戲能瞞得過斯大林,但瞞不過他丘吉爾。實際上,早在去年十一月,丘吉爾就發現了不對勁。
那時,丘吉爾就密切注意德國這方面的一舉一動,而他越注意就越感到希特勒似乎在實施一個巨大的陰謀。
從那時往前推,希特勒開始實施陰謀的時間還要推前三個月,也就是去年七月。
從去年七月開始,德國在表面上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讓世人相信,德國要全力進攻英國,為此,他們大造輿論,製造假象,大量地印發英國地圖,給部隊配備大量英語翻譯,並在英吉利海峽和加萊海峽沿岸集結大量的渡海及登陸工具,在海岸上配置了許多火箭,派部隊頻繁地進行登陸作戰演習,造成部隊要大規模進攻英國的假象。
丘吉爾發現不對勁,就是因為有情報提到那些火箭是假的。
然後,德軍大規模東調,但他們卻放風說,他們是為了在進攻英國之前,到東部地區去休整。
等到這一切都佈置完畢後,德國開始從外交上入手,進一步迷惑蘇聯人,他們首先在外交上停止了往常那種對蘇聯的攻擊,而把矛頭轉向英國。
德國駐蘇聯外交官,主動會晤蘇聯高級官員,向他們解釋說,德軍調往東部,只是為進攻英國而稍作休整,至於德國向波蘭大舉增兵,實際上是派年輕的士兵去替換將要退役的老兵。
德軍向芬蘭大量增兵後,德國駐蘇大使便去拜會蘇聯外長莫洛托夫予以解釋,並且通知說,德國將取道芬蘭向挪威北部派遣增援部隊,又解釋說,德軍進入羅馬尼亞是派軍事代表去幫助羅馬尼亞訓練部隊。
對此,蘇聯一直沒有反應,情報中說,蘇聯西部邊境各軍區軍以上的司令部均駐在城市裡,部隊也照常進行野營訓練,前沿各師的陣地上只有個別連隊值班。各軍區的通信部隊還在參加國防施工,野戰炮兵和高射炮兵照常在射擊場打靶或在軍區集訓,蘇聯空軍的飛機多集中於少數幾個機場上。
對蘇聯的這種反應,丘吉爾覺得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蘇聯人的腦袋都讓驢給踢了,否則沒的解釋。
當然,除了蘇聯人的腦袋都讓驢給踢了,其他解釋還是有的,那就是蘇聯人不相信德國會這麼瘋狂。
德國有進攻蘇聯的危險,但蘇聯人認為德國進攻蘇聯,應該是德國登陸英國之後;或者,日本在遠東進攻蘇聯,並且局勢不樂觀,牽制了蘇聯很大一部分力量。
如果繼續深究,蘇聯人有此明顯的誤判,根子還在斯大林掀起的肅反運動。
肅反運動不僅把蘇軍中絕大部分最優秀的將領殺害,更令其他人有話也不敢隨便說,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禍上身。
對此,丘吉爾有些無奈,他既希望蘇聯人能夠頂住德國人的攻勢,但又不能給蘇聯人發出警告。
對任何可能妨礙希特勒攻擊蘇聯的舉動,丘吉爾一點都不敢做。
現在,因德意日三國締結同盟,丘吉爾完全可以肯定,希特勒馬上就要進攻蘇聯了。
實際上,德意日三國締結同盟不奇怪,奇怪的是締結同盟的過程,也就是德國太主動了。
正是因為這一點,丘吉爾才對希特勒要進攻德國堅信不疑。
德國進攻蘇聯,這對英國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
今後,要是還有比這更好的消息,那就是蘇聯頂住了希特勒的攻勢,讓德**團陷在蘇聯廣袤的土地上。
現在,丘吉爾最擔心的就是日本了。
德意日締結同盟條約,針對的必然是蘇聯,而一旦日本加入進攻蘇聯的行列,那蘇聯就危險了。
如果蘇聯快速崩潰,那可能就是世界末日了,至少,對英國是這樣。到時候,即便美國人參戰,對英國的意義也不大了。
可惡的美國人,可惡的中國人,蘇聯極可能應為他們的私心而遭受滅頂之災。
世界上,就沒人比丘吉爾更狠蘇聯的了,但這個時候,丘吉爾卻以千萬分的誠心祈禱,祈禱蘇聯挺住,像他一樣挺住,挫敗德軍的進攻。
----
羅斯福最頭疼的就是遠東,不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他都不喜歡。
遠東的局勢不是最難把握的,是根本把握不了。
日本人會進攻蘇聯嗎?不知道。
中國人會進攻日本嗎?一定會的,但什麼時候,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可惡的東方人
羅斯福簽署命令,禁止向日本輸出任何物資,但,石油除外。
對日本輸出石油與否,是最後一根稻草,是決定美國參戰與否的最後一根稻草。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富麗堂皇又莊嚴肅穆的大辦公室裡,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坐在沙發上,他們中間的茶几上放著德意日三國締結同盟條約的情報。
斯大林的臉色陰沉到了極點。
斯大林的威嚴日重一日,即便以莫洛托夫在蘇聯的地位,這一刻,斯大林的威壓依舊帶給他莫大的壓力。
莫洛托夫的臉色和斯大林一樣陰沉,形勢太嚴峻了。
前幾年的肅反運動,給蘇聯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所有的社會層面都造成極其沉重的傷害和破壞。
如果沒有肅反運動,那現在就是外部形勢再嚴峻十分,蘇聯也能夠面對,但現在,以蘇聯目前的狀況,情勢嚴峻到了極點。
不論是德國,還是日本,如果只它們中的一個,不管是誰,他們都有信心面對,但是,如果德國和日本同時進攻,那他們沒有絲毫信心,可以堅持下去。
現在的情勢很詭譎,德國在沒有攻克英國之前,進攻蘇聯的可能性極小,但要是日本在遠東發動進攻,那希特勒就很可能趁火打劫。
在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看來,他們現在最大的危險不是德國,而是日本。日本一直有北上南下兩條路線的爭論,現在,毫無疑問,是日本北上最好的時機。
日本一動,就會yin*德國進攻他們。
這一刻,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都清楚,現在,唯一能牽制日本的,就只有他們一向根本不放在眼裡的中國人了。
----
莫洛托夫到了蔚縣,中國**黨中央以最高規格,熱情接待。
莫洛托夫和其他的蘇聯人不同,他是真正的精英,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被任何偏見所影響。
在莫洛托夫身上,既沒有絲毫盛氣凌人,也沒有因有求於人而自貶身價的言行,一切都恰到好處。
時間緊迫,當晚,莫洛托夫就與中國**舉行了正式會談。會談中,莫洛托夫正式請求,一旦日本進攻蘇聯,中國**出兵東北。
太祖代表中國**,明確表態,同意蘇聯出兵的請求,不過,他們雖然能夠決定出兵與否,但真的能否出兵,決定權實際上並不在他們手裡。
莫洛托夫明白太祖的意思,這種規模的戰爭,以中國**現在的彈藥後勤補給能力,根本無法支撐下去,所以,出兵與否的決定權是在黑神軍手裡。
第二天,莫洛托夫就到了北京。
韓立洪沒有見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儘管貴為蘇聯的二號人物,但在談判成功之前,莫洛托夫還沒有見他的資格。
在北京,同莫洛托夫會面的是總理和唐旭。
總理代表**,唐旭代表黑神軍。
談判時,唐旭依舊是一貫的風格,一點也不拐彎抹角,揮起大鎯頭就砸。
唐旭提出,要中國出兵可以,但有條件,條件就是歸還中國自康熙以來被俄國強佔掠奪去的領土。
饒是莫洛托夫的涵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也被唐旭氣了個七葷八素。
原本,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商議的底線是外蒙,但現在,唐旭根本就不提外蒙這茬兒。
莫洛托夫熟知這段歷史,他面無表情地道:「唐先生,《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不是你說的不平等條約。」
《尼布楚條約》是那位被上一世的一些濫文人吹捧的盛極一時的聖主康熙大帝,在打了勝仗的情況下跟俄國簽訂的條約,割讓了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恰克圖條約》是康熙大帝的好兒子,四阿哥雍正大帝跟俄國簽訂的條約,割讓了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話莫洛托夫本不該說,他這是給唐旭氣的。
莫洛托夫說完,唐旭立刻道:「不管是不是不平等條約,反正你要我們出兵,我們就這條件。」
----
斯大林暴跳如雷。
在斯大林的怒火中,牆壁上懸掛的俄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列賓的傑作《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和被他殺死的兒子》被狠狠擲出的茶杯毀損。
自從肅反結束之後,斯大林在蘇聯的地位比沙皇還沙皇十倍,就是彼得大帝的權勢也遠遠比不了斯大林。
斯大林的意志,不管是什麼意志,都絕對是整個蘇聯的意志,沒有人敢反對。
像斯大林這種人,他的權威是不容觸犯的。
當然,也不是絕對不能觸犯,比如希特勒就可以蔑視斯大林的威嚴,而斯大林也不會生氣。
但希特勒可以,可不代表中國人可以。
一旁,莫洛托夫默默站著,他是第一次見斯大林如此失態。
莫洛托夫理解斯大林的感受,中國人真是太過囂張了,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是任何人也不敢說出來的。
蘇聯現在的困境是斯大林一手造成的,被一向任他們予取予奪的中國人肆意羞辱完全是斯大林自己咎由自取。
這才是斯大林暴怒的真正原因。
平靜下來後,斯大林重新坐下,然後對莫洛托夫道:「莫洛托夫同志,你認為應該怎麼辦?」
莫洛托夫道:「斯大林同志,一切都是實力說話。」
斯大林知道,莫洛托夫絕沒有譏諷他的意思,莫洛托夫的意思是等過了這一關,即便答應了,條約重訂就完了,但心裡還是一陣不舒服。
斯大林沉默不語,他心裡難受極了。
蘇聯是獅子,德國是餓虎,日本是一頭野狼,中國是一隻家狗。
現在的情況是,野狼咬獅子,會把餓虎引過來,而家狗又能扯野狼後退,所以,獅子就得接受家狗的勒索。
至少,得談。
[無廣告小說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