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 第一卷、朝為田舍郎 一五一、肘下常備善後方
    夜深了下來。

    趙與莒拖著有些沉重的步子離開稽古堂(即御書院),然後自己步行回到作為寢宮的福寧殿的。

    身為天子,他原可以乘天子的御輦,只是如今他每日都忙得不停,初接手天下權柄,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故此也沒了運動時間,他把這一段步行,當作每天的運動量了。

    當宮女替他解衣時,他習慣地喊了一聲:「阿妤。」

    那宮女手微微一顫,趙與莒才意識到,她不是韓妤。因為在外人看來,韓妤極得他寵愛的緣故,韓妤身份已經與此前完全不同,被封為婕妤,每日晨昏,少不得要去楊太后那兒問好請安。

    趙與莒與楊太后關係好,也有韓妤的一份功勞,她極會照顧人,又在趙與莒身邊久了,當初在郁樟山莊時便最能哄得全氏開心,所以全氏才放心讓她來侍候趙與莒。每日與楊太后在一起時,便是談一些趙與莒在年少時的逸事,諸如學騎馬摔了,爬到樹上摘果子了,還有與趙與芮一起教著家中僮僕識字學算。這些旁人見來只是家長裡短的小事,楊太后卻聽得津津有味,特別是那教家中僮僕識字學算之事,讓楊太后心中怦然而動。

    楊太后撤了簾,但掌權掌慣了的,突然閒下來,倒叫她很有些氣悶,宮中這許多宮女,每隔些年便要放出一批的,在宮中雖說積下些錢財,卻未必足一生之用。故此,韓妤便委婉地勸楊太后,不妨將宮中宮女集在一處,每日閒暇時也教她們識字學算,不僅便於使喚,也是為她們日後出宮之計,到時能管家執事,不至於離了宮便不知如何生計。

    這兩日裡。楊太后與韓妤便在忙這件事情,故此服侍趙與莒的,換了其餘宮女。*

    趙與莒擺了擺手:「你下去吧。」

    「是。」

    那宮女款款離開福寧殿,趙與莒將身體放在御榻之上,又長長吁了口氣。雖然身體極是疲倦,可是腦子裡卻仍舊興奮。一時之間,他竟然無法睡著。

    前些時日的朝堂之爭,彷彿還在發生一樣,讓他久久無法平靜。

    經過這些子時日的努力,在朝中,已經無人能夠置疑他即位的合法性。甚至真德秀、魏了翁等原為濟王鳴不平者,如今也都緘默不語——百姓只是傳聞濟王弒父殺弟,而趙與莒卻是將濟王買通御醫在衣縫中夾帶毒粉給皇子坻的證據拿了出來。濟王即便不曾弒君。卻確實做了有失親親孝悌的不道之事。

    至於外戚一黨。他們原本是畏於史彌遠逼迫而與真德秀等人抱成團,史彌遠一垮,他們自家便相互看不順眼起來。楊石是聰明人,見著天子收拾史彌遠的手段,心中極是畏懼,寫了密奏與楊太后。請楊太后自家撤簾,這才有楊太后次日主動撤簾之舉。

    然後就是宣繒、薛極等人了,他們如今正興高采烈地接收史彌遠留下的政治真空,他們自然想要安插私人,只是趙與莒這幾個月地天子卻不是白當的,所安插之人,大多不允,特別是軍權。趙與莒更是直接任命秦大石為權知殿前司事,邢遠志為權知侍衛司事。百官都知這是天子出於安全考慮的暫時安排,倒沒有人就二人的身份進行攻訐。

    這幾日裡,宣繒、薛極等人與真德秀、魏了翁等人,為著如何升賞罷黜,在朝堂上爭論不休,趙與莒只作不知,暗地裡卻以「堂除」之制。\將這幾個月他選中的人放到各處副職之上。這原本是史彌遠擅權的方法。但史彌遠還須假借天子名義,趙與莒則完全不必要了。不知不覺中。原本在朝中毫無根基地趙與莒,如今也算有了一些真正的親信。

    但是宣繒薛極等人他還不打算踢開,也不可能能踢開,一來他扶持上來的人年輕資淺,踢開宣繒等人,只會便宜真德秀等理學人士。二來他還需要宣繒薛極與真德秀魏了翁打嘴仗,免得那些所謂正人君子們的書獃子迂氣發作,對他這個天子的一些決策指手劃腳。

    在些小細節上,他卻處處顯出體恤群臣的模樣,比如說,三品以上朝臣皆賜座位之事,雖然這與所謂「祖宗之法」不符,卻除了兩個年輕的言官抱怨了幾聲,滿朝無人反對。

    他需要這些人制衡,以穩定大宋中樞。今日之事,雖然讓他氣憤,卻只能暫時按捺。接下來,他要做的是收拾在地方地史彌遠一黨。原本這些人可以慢慢收拾,但李全地野心之舉,還是打亂了他的步署。這些人中,有一些是可以為他所用,也有一些是必須清除的。

    史彌遠在地方上勢力,與他最為親善者當屬他的族侄史嵩之。此人有野心有才幹,不喜歡理學尚義理輕功利的那一套,而且為人果決報復心強,傳聞曾在山寺講學,被寺中僧人所辱,竟然乘夜燒寺而去。這樣一個人,必須嚴格控制,但他所處的官職讓趙與莒稍稍放心,他只不過是湖北路制置司干辦公事,尚未獨當一面。而且以此人心性,趙與莒不認為他對史彌遠會有太多忠誠,哪怕他是史彌遠族侄,也只是衝著權勢而與史彌遠親善。這個人可用,但不可置於要害位置,否則必因私慾而壞大事。

    其次便是胡矩,此人又與史嵩之不同,不僅善治地方,而且又極長詩文。他因為與史彌遠之父史浩關係親近地緣故,受史彌遠信用,萬事唯史彌遠馬首是瞻,另一方面他又是曾極力主戰請斬秦檜的胡銓之孫,其祖之志尚存。而且此人向以忠義自詡,目前出知福州,他雖是史黨「四木」之一,可也是值得爭取的對象。通過他,可以穩定其餘史黨在地方上的成員,待得大事定之後,再尋合適位置將他閒置便是。

    再次是正任知鎮江府的趙善湘,他本是宗室,也是大儒,精通洪範。粗曉兵事。他畢竟是宗室,對史彌遠阿附有之,卻未必說得上忠誠,或者說,他阿附的只是史彌遠攫取的皇權,而不是史彌遠本人。

    這三人都是可以爭取的。而且他們所處地位置也極是關鍵,一在襄陽一在福州一在鎮江。只需他們穩了,那麼史彌遠在地方上的其餘黨羽,便只能束手無策了。

    史嵩之可以以權勢誘之,胡矩可以大義責之,而趙善湘則可以宗室族誼羈之。

    想起這幾人,趙與莒又覺得有些好笑,在後來寫史書的人眼中。這些人阿附史彌遠。應當算是「奸黨」,但因為史彌遠提倡理學,而那些寫史書地人又恰恰是抱殘守缺的理學一脈,他們把力圖匡復、矢志百伐的韓胄拿出來與秦檜並列,卻將禍國殃民擅自廢立擅殺大臣的史彌遠放開,原因便是史彌遠一手將已經被掀翻打倒的理學鉅子朱熹又扶了起來.

    文人之黨同伐異。理學家之假道學,由此可見一斑了。

    他們卻有意迴避,在史彌遠上台之後,打擊所謂「韓黨」不遺餘力,凡贊成開禧北伐者盡受迫害,甚至將辛棄疾、陸游都被誣「黨韓改節」而奪了職名。另一位在理論上能與朱熹、陸九淵等相抗衡地元老名宿葉適,也被奪職奉祠十三年。

    「可惜,葉正則已死了。」想到葉適。趙與莒心中便禁不住惋惜,這人天分極高,主倡事功之說,正是符合工商業發展初期市民階層、商人階層積極進取之思潮,他已在前年病逝,否則地話,使他出來主持大事,必令海內鹹服。

    想著想著。不知不覺中。又轉到今日白天的爭執起來。若是他以天子之威逼迫群臣,令群臣接受楊妙真。結果必是滿朝告病,這若大一個國家,莫說他一個人,便是他將義學少年全部調來,也無法維繫運轉。故此,暫時還只有採用曲線方式,廟堂之爭,在智不在力也。

    只是委曲楊妙真了……

    夜過三更,他微微發出鼻息聲,他做了一個綺麗地夢,在他的夢境之中,楊妙真一如四年之前。

    他輾轉難眠,終究還是睡著了,有人也是輾轉難眠,卻始終難以睡著。

    這人便是史彌遠。

    史彌遠此時已經離了懸島,正在一艘自懸島開往流求的船上。與他同行的,還有他的一些親信,但象過萬昕這般的爪牙,則不是入獄便是被殺了。

    直到現在,他還是覺得有如夢幻般,轉瞬之間,他苦心經營多年地朝中勢力便土崩瓦解。*從最初地驚恐、不安、憤怒、哀傷中平靜下來後,他開始深思,為何會如此。

    那個年輕的天子,隱忍多年,騙取自己信任,究竟是因為自己太愚蠢,還是他手段太過高明?

    這幾天,這個問題仍舊在困擾著他。不能說他笨,因為他對付楊氏、真德秀等人,都是乾淨利落,若不是鄧若水中間插一竿子,那日朝會時他便可以摧枯拉朽般將這些政敵盡數趕出朝堂。

    那樣的話,至少在他死前,這大宋權柄,都將掌握在他這個丞相手中。

    可惜,就在他最接近勝利之時,他從雲端跌落下來。

    「徒流求淡水,為淡水團練副使……」

    這便是曾經權傾天下的史彌遠新職,當初他總擔心自己被流放至瓊崖,如今倒不必了,因為他會被流放到更偏僻、更無人所知的流求。

    事實上,在被押上船、離開懸島之前,史彌遠還曾經幻想過,忠於自己的官員會再度逆轉,將自己又救回去。然而,他是被藏在木箱子裡送至懸島地,根本無人知曉他的下落與去向,當時甚至有許多人認為,他已經被天子秘密處死,只是秘而不宣。到了懸島之後,押解他的孟希聲,迫他寫了數十封信,每封信都是他自己親自手筆,若是不從,便以親族家人相威脅,他不得不依言行事,這些信只是報平安,說自己獲罪被貶,將赴流求,讓收信人勿須掛記,當好生做事,不可輕舉妄動。史彌遠知道這些信都是為他在地方上的親信所寫的,在寫完之後,還是忍不住冷笑道:「樹倒猢猻散,本相……老夫都倒了,這些小猢猻還有何能為?還是寄語官家,小心那李全才是正經。」

    「這個自不必擔憂,史老先生,流求戰艦五艘、精兵兩千,如今正在東海附近。」孟希聲也不怕他知道:「官家行事,務求謹慎,否則哪能容你活到今日!」

    「官家……倒不知官家是為何人所惑,竟勾通你們這些海夷……」史彌遠憤聲道:「大宋江山,未亡於金人之手,卻要亡於你們海夷之手了!」

    「哈哈……」孟希聲當時便大笑起來。

    史彌遠想到余天錫曾與自己談起的,有關霍重城年幼時追殺父仇的軼事,心中一動:「定是那姓霍的酒樓東家了,老夫太過大意,只道他不過一介商賈,能有多大能為,卻不知他交通島夷!」

    「史老先生,反正你到了流求也會知道,故此我不怕說與你聽。」孟希聲冷笑了聲:「流求之土乃官家幼年所辟,流求之人,皆官家未入嗣沂王府前地家人。流求一草一木,盡為官家所有,一兵一卒,儘是官家死忠。霍重城在臨安開群英會,也是官家授意,你以為官家為他所惑,卻是本末倒置了!」

    「這不可能!」史彌遠失聲大叫:「那時他才多大!」

    「若不可能,你何至於此?」孟希聲搖了搖頭道。

    這九個字反覆在史彌遠心中翻滾,他始終無法睡著,便披衣而起,推開艙門。才開了門,立刻有人問道:「史老先生,你有何事?」

    「在這大海之中,還怕老夫逃走麼?」史彌遠沒好氣地沖了一句。

    「官家有吩咐,須得讓你生至流求,倒不是怕你逃走,是怕出現意外。」那人笑了笑,馬燈底下,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齒。

    史彌遠哼了聲,回到艙中,又蒙頭大睡起來。

    船在海上飄了近十日,因為遇到一場風暴的緣故,抵達時間比預定的晚了些。當淡水標誌性的白塔出現在瞭望手視線中後,史彌遠也被請上了甲板。陪著他的是孟希聲,這幾日來,他對孟希聲印象還是不錯,雖說這個年輕人言語中頗多譏諷,對他的生活卻還算照顧,不僅派了專人服侍,而且還給了史彌遠一些書,偶爾還來陪史彌遠下下棋說說話,讓他這途中不算過於寂寞。

    至於史黨其餘人,便沒有這般好的待遇了。

    「史老先生,這便是流求路淡水府了,當今官家九歲便開疆辟壤,史老先生不知吧。」指著越來越近地淡水,孟希聲笑道:「史老先生若是知道,絕不會選官家為沂王嗣子。」

    「九歲……開疆辟壤……」史彌遠有些恍惚地看著那座越來越近地城市,如果不出意外,他只怕要終老於此,死後也不能歸葬故土了。

    想到這裡,對於這座初次見到的城市,他無比厭惡起來。

    (修改加入:上一章中提到婦好,是作者不夠謹慎,實際上婦好地史料,是自殷墟發掘中得來,宋人未必知道婦好,在此向讀者致歉。另:致歉歸致歉,月票還是要的,都到月底了,再不要這個月就沒機會了。)

    注1:在衣縫中夾帶藥毒死要人之事,其實發生在西漢,當初霍光之妻顯夫人,便令女太醫夾帶藥粉,毒死了漢宣帝起自寒微之時的結髮皇后,為的是扶自己女兒為皇后。

    註:楊石密奏楊太后請撤簾之事,為史實,只不過原本是見著濟王之死,畏於史彌遠手段而為。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