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 第一卷、朝為田舍郎 一四二、八方風雲聚行在
    大宋寶慶元年四月十五日,西元1年月3日,宜婚,不宜動土,大朝會之日。

    在起床之後,史彌遠看了一眼掛在牆上的年歷——這也是流求物產,大宋雖有仿製者,可在印刷、紙張之上,都遠不如流求。

    在乙巳日上,他用硃筆畫了個圈,雖然筆跡早干了,可是在馬燈之下,他還是覺得那筆跡很濕潤,像是新鮮的血液。

    他微微一笑,像新鮮血液便好,今日,便是要流血。

    他已經準備好了,今日將是給太后一黨最後一擊的時機。

    刻鐘時間五時正,史彌遠已經身著官袍,立在大殿之前。因為是大朝會,故此是在大慶殿前,雖然天子但厚,賜了花甲以上朝臣座椅,但今日他未曾坐下,而是挺身直立。他既是立著,其餘百官也都不好坐下,只能也站立於兩側。

    早朝時間到了,先是儀仗入殿,百官緊隨其後,班立既定之後,有內侍手持書著「班齊」二字的牙牌,由小黃門引入。

    片刻之後,後幄內傳來小黃門的高喝:「人齊未?」

    百官中各班當頭者齊聲答道:「人齊!」

    幕幄被掀了起來,天子自其中走出,今日他神采奕奕,面色比以往更為潮紅,史彌遠想起自己在宮中眼線傳來的消息,說是天子這些日子都召那宮女韓妤侍寢,極是恩寵。

    殿前司的衛士用力甩動鞭子,這是所謂「鳴鞭」,天子入座之後,後幄中又傳來翠環玉珮之聲,緊接著一聲輕咳,隔著珠簾,眾人見一人影坐在帷幄之後。

    「諸卿有事可上奏。」在例行公事般的程序之後。天子微微一笑,看著史彌遠道。

    依著以往大朝。此時正是史彌遠當先上奏之時,史彌遠不動聲色地站了出來,舉起笏板正要說話。突然間,他身後一人道:「臣大理寺評事胡夢昱有本上奏!」

    論及品秩,這位理寺評事不過是正八品的微未下員,閒散小官,便是滿朝文武說過話,也未必能輪到他發言。可此時他聲音一出。整個大殿之中殿數啞然。無論是史黨,還是楊黨,或者是真德秀、魏了翁等人,都閉口不語。便是史彌遠自己,也多少有些意外。

    寶慶元年,事關大宋走勢的一次政治風暴,便由這個區區大理寺評事拉開了。

    刻鐘時間凌晨五時五十分,早晨的霧氣已經開始消散,露水在草叢上閃著晶瑩的光芒,秦大石站在聚景園前,神情平靜地望著外邊。

    他望著的地方是諸蕃坊。原是給那些定居在臨安地外國商販居住之所。一來流求人也算是「蕃商」。二來他們正在聚景園裡替天子耕種,故此他在此處。根本無人過問。為了隔離好奇心過甚的百姓,臨安府安排了差役在周圍巡視,他們得過鄭清之吩咐,也只是禁臨安百姓入內,而不禁園內之流求人外出。

    當遠處人影出現時,秦大石臉上露出微笑,不為人知地鬆了口氣。過了片刻,來人已經到了聚景園前,守護地差役上來正待喝問,秦大石已經迎了上去:「差役大哥,這些都是是我流求國人,隨著使節來此的,原是小人同鄉,還望行個方便。=小說首發==」

    那差役見著只有三個人,覺得並無不妥,便點了點頭,就在他點頭的同時,來人拿出一個小布口袋,將之遞了過來:「些許糖果,當不得什麼,差役大哥拿去,給令郎令愛嘗嘗。」

    流求人地「奶糖」,如今已是臨安眾所周知的好東西,那差役立刻眉開眼笑,這東西不過是些許吃食,拿去哄小孩兒正好,便是上官知曉了,也不能說他收受賄賂。

    將那三人引入園中之後,秦大石嘿嘿一笑:「如何?」

    「果然如你所言,戒備極弱,只需數人,便可破之。」來人也是笑道。

    「李漢藩,如今可是你顯本領的時候了,衝鋒陷陣我秦重德來,但掌控全局就須你了。」秦大石活動活動脖子,骨節傳來辟辟叭叭的聲響,然後他冷笑道:「裝了這許多年的客棧掌櫃,幸好身手並未丟了。」

    「你只管放心,大官人佈置的,如何會有差錯!」李鄴握緊了拳頭,眼中也是興奮地光芒。

    與此同時,在臨安城某處碼頭,幾個年輕地太學生正翹首遙望。

    一艘烏篷船晃晃悠悠地順著河道,出現在他們視線之中,見著那烏篷船上的旗幟,學子中一人喜道:「來了,便是這艘船了。」

    另一個學子握拳奮臂:「如此,則大事成矣!」

    「李之政,你且小心,休要大聲嚷嚷,驚了官差,只怕壞事!」

    「趙曼卿,你何時見我壞過事?」那握拳奮臂的士子哼了一聲:「夫達也者,質直好義,豈非我乎?」

    「敏而思而慎於言,方為君子也!」

    「你二人休鬧了,便是睡死了的豬,也會被你二人吵醒!」另一人喝道。

    李之政與趙曼卿不約而同,將矛頭對準了他:「虞元一,為何你說得,我們偏偏說不得?」

    被稱為虞元一地怒瞠雙目,虎視二人:「若是不服,便吃我虞玄一頓拳腳如何?」

    不等二人答話,他又飛快地道:「你二人論是想害謝岳死在監牢中,想害了國朝三百年國祚,想誤了今日大事,那便繼續吵下去!」李之政與趙曼卿終於閉口不語,他們目光都凝視那艘烏篷船,就在他們爭論之間,烏篷船已經靠了過來。

    船上一人戴著草帽,掀起帽子向虞元一一笑:「元一,好久不見了。」

    「好久不見了!」虞元一也是一笑,然後向那烏篷船中看去,只見烏篷船時。一個人慢慢走了出來。

    「馬車已經備好,這便去太學!」虞元一也不待自我介紹。低聲道:「事不宜遲,遲恐生變!」

    大慶殿裡,寂靜如死。

    「故此。臣冒死上奏,伏乞太后、天子,罷史彌遠,遠斥瓊崖,方可告慰在天先帝之靈,安撫四海黎庶之心!」胡夢昱摘下自己的烏紗。將之放在大殿之上。深深叩首道:「若能如此,臣請一死,以治臣妄言之罪!」

    「臣有本上奏!」在死寂過後,又一人大聲道。

    眾人的目光都投向那人。趙與莒也看了過去,那人聲音尖銳,倒有些像是黃門內鐺,但看到他時,百官心中幾乎都是一凜。

    )

    李知孝!

    此人原是名門之後,卻投靠史彌遠,充作史彌遠安排在台諫之處的爪牙,為史彌遠攻訐政敵。最是不遺餘力。

    「臣彈賅真德秀、魏了翁、胡夢昱諸人。營私結黨,惑亂朝堂。煽動諸生,圖謀大逆!」

    李知孝每點一個名字,眾人心中便顫一下,每羅列一個罪名,史彌遠眼中便多一層寒光,待得「圖謀大逆」四字出來時,真德秀、魏了翁等人都是全身發顫,離開班列,摘下烏紗跪倒下來:「臣惶恐,臣無罪!」

    趙與莒神情冷漠地看著這一幕,史彌遠悄悄向他望了一眼,覺得他似乎有些憤怒,這讓史彌遠心中更是歡喜。

    宣繒站在自己位置上,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彷彿睡著了一般,對於周圍一切都無動於衷,而薛極也如他一般模樣。他們二人原本是史黨干將,只不過現在還是小蝦小魚們廝殺,還輪不得他們上場。

    「臣不知李知孝為何攻擊臣等,臣只能說,這儘是捕風捉影之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臣請與李知孝對質!」魏了翁大聲說道。

    「對質?」李知孝冷笑了聲,將一張紙呈了上來:「太后,陛下,此乃真德秀弟子李仕民、魏了翁弟子趙景雲這些日子所放厥辭,有人證物證,陛下可遣人察看,臣是否是捕風捉影信口雌黃!」

    真德秀、魏了翁都是吃驚不小,李仕民、趙景雲都在太學就學,過去算是他們的弟子,若是真有此事,他二人確實逃不出干係。小黃門接過那張紙,剛要遞給趙與莒,趙與莒示意他遞給珠簾之後的楊太后。

    楊太后打開紙一看,好一會兒之後,又將紙傳了出來:「官家也看看。」

    對於太學諸生說的是什麼,趙與莒倒也很有興趣,他打開一看,卻發覺那上邊竟然是在質疑他這個天子的趙家血脈身份。在欽佩這些太學生膽大之同時,趙與莒也有些惱怒,這些人膽子倒真是不小。

    「真卿,魏卿,你們也看看吧。」他看完之後,又交給小黃門,小黃門拿去給了真德秀,真德秀看完之後面如土色,魏了翁看了也是瞠目結舌。

    這些言語,比起鄧若水那狂生更為悖亂,說是大逆不道,實不為過。

    「此事……此事臣並不知曉!」真德秀剛開口,便聽得李知孝在那裡冷笑,他不為所動,繼續說道:「然則臣與李仕民確有師徒之誼,他口出狂悖之言,臣難辭其咎!」

    李知孝剛欲說話,卻又聽得有人出來有本上奏,這次出來地是向來默不做聲地一個侍郎,他將矛頭直指李知孝,彈賅他名為知孝,實際上卻是不孝不忠之輩,理由之牽強,便是趙與莒聽了都微微搖頭。

    但這個人只是引子,李知孝開口反駁時,立刻有更多地朝臣捲進來,原先攻訐真德秀、魏了翁等人之事,一時間竟然被眾人忘記了。

    真德秀一派是有意避開這件事,因為若是坐實,真德秀與魏了翁等人必是免不了受罰,而史黨則是在等,等待史彌遠發出新地信號。

    史彌遠捻著須,微微冷笑,看著楊黨漸漸有些坐不住的模樣,近來與楊黨走得近地,也紛紛加入戰團,他用眼角餘光瞄過宣繒與薛極二人,微微撇了一下嘴。

    原本想藉著這次,將這兩個三心二意之輩也一網打盡,看他們如今危襟正坐的模樣,似乎是不成了。

    雙方爭成一團,一時之間,這大慶殿中口水共唾沫齊飛,斥責與怒罵一色,大小朝官,倒有大半面紅耳赤,險些便要廝打起來。

    趙與莒漸漸覺得無趣了,這些大宋朝官,雖說能站在這大慶殿中的,都是飽讀詩書之人,可他們吵架,卻是無趣得緊,遠不如看後世的大專辯論賽。

    這爭吵足足持續了一個鍾多點,依然沒有結果,史彌遠覺得火候已到,大步出來,舉著笏板道:「臣史彌遠有本上奏。」

    他雖然年邁,但高聲說話時,大慶殿中竟然隆隆作響。原本爭執不休的人,都情不自禁閉嘴歸班。

    「臣四朝老臣,自孝宗皇帝至今,從未見朝堂之事,如今日般難決者。」史彌遠朗朗說道:「今日大朝,百官爭執,直至如今未決一事,何也?」

    「咦?」趙與莒在座位上微微挑了一下眉頭,史彌遠果然發動了。

    「無它,唯太后垂簾耳!」史彌遠接下來一語驚人。

    此前史黨攻訐,火力都集中於真德秀等人身上,真德秀等人忙著自辯,楊氏一黨則乘機攻擊史黨,三方分作兩派纏鬥不休,但無一人語及太后。史彌遠一出言,眾人只道他會對著真德秀等人做雷霆一擊,敵對者都在想如何替真德秀應付,卻不料他矛頭一轉,竟然直接垂簾聽政的太后!

    「本朝雖有太后垂簾,只是因為天子年幼,生長於深宮之中,不知世事之故。」史彌遠瞪著楊太后簾幕:「昔者,英宗年幼,故有曹太后垂簾之事,韓琦見英宗裁決悉當,乃請曹太后撤簾。如今天子長成,仁厚愛民,又識得百姓疾苦,太后何不撤簾歸政?」

    話音雖落,滿殿卻依舊是錚錚之聲!

    史彌遠不發動則矣,一發動,攻擊地目標便是楊氏一黨與真德氏諸人地幕後支撐者,也是他們權力的根基。偏偏他提出的理由卻是天子英明仁厚——若是反對他,豈不就是認為當今天子不英明仁厚?

    雖說眾人皆知,天子實為史彌遠之傀儡,但除了鄧若水那般狂生,孰人敢將此語說出來?

    「挾天子以令群臣,奸賊,奸賊,曹操,曹操!」片刻之後,跪了老長時間的胡夢昱怒喝道。

    史彌遠卻不去理他,而是瞪著那簾幕:「太后,臣請撤簾!」

    「臣等伏請撤簾!」

    凡是史彌遠一黨,此時都明白他地心意了,無不站出來,揚聲大喝。

    宣繒與薛極卻交換了一個眼色,兩人都發覺,對方面色蒼白,竟然絲毫沒有血色。

    終究是讓史彌遠搶先了一步,他這一步走出,二人種種佈置,便盡數落空!

    (修改加入:三十四票一萬二千字的更新票……今晚是別想玩魔獸了,嗚嗚。繼續哭求月票。)

    注1:兩句都是來自《論語》,「夫達也者,質直好義」應該是來自顏淵篇,作者在此稍有些曲解其意,「敏而思而慎於言」,應是出自《述而》。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