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古樸典雅的風格和獨特的民族韻味,一直被人們視為最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樂器。這篇文章將著重介紹真秦之聲——陝西箏獨奏曲《三秦歡歌》。
一、對秦古箏及樂曲的簡單介紹
陝西古「秦」,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發源地,古箏因是秦人智慧的創造,所以有稱之為「秦古箏」。這種稱謂最早見於漢人劉向(約公元前77——公元前年)的《九歎amp;#822;憂苦》。這種稱謂綿延了近兩千年,「秦古箏」則成了箏的專有名詞。箏發展至『唐』這一歷史時期出現了「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白居易《鄧舫張徹落第詩》)的繁榮時代。可見箏在此時期發展之鼎盛。我們這篇文章所要賞析的箏獨奏曲《三秦歡歌》就是一首地地道道的秦箏曲。
說它地道,原因很多。首先從標題來談,樂曲曲名為周延甲先生所取,並為此曲寫了簡介美麗富饒的陝西關中,歷史上曾封為雍、塞、瞿三國,因此也稱三秦。這首樂曲描繪的就是陝西關中的風土人情,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秦聲音樂包括秦腔、道情、迷胡、碗碗腔等陝西民間音樂,而此曲正是作者魏軍教授融匯了這些民間音樂創作而成。
二、賞析箏獨奏曲《三秦歡歌》
、對樂曲創作動機、背景的分析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樂記》中就已經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並描述了音樂是以怎樣不同的形式和聲音來表達出人們心中的喜、怒、哀、樂等心情。早在古希臘時期,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把音樂與人們的感情聯繫起來,認為音樂能夠表現出憤怒和溫和、勇敢和節制以及一切相互對立的品質和性情。德國古典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也反覆強調音樂的內容是感情的表現,認為只有感情才是音樂要佔有的領域。那麼,首先我們還是來聽聽曲作者魏軍教授來談談他的創作動機。
在採訪中魏教授談到「這首樂曲一直在我心中唱了許多年,直到984年才把它寫出來。我的創作靈感來自於親身體驗。粉碎四人幫那天,整個咸陽地區從城市到鄉村都融入慶祝人民的『二次解放』的喜悅中。歡樂的鑼鼓震天響,鼓手掄著粗大的鼓錘在兩米大的大紅鼓上盡情地敲打,晚霞映紅著一個個喜悅的臉龐,『跑旱船』的老爺子咧著嘴笑,嗩吶哇哇地吹個不停……這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真切、最壯觀的場景。隨著那場面,我壓抑了許多年的鬱悶之心突然展開了,像大病痊癒,那歡慶的歌兒就一下子撞進了我的胸懷……」這就是創作動機,是為了表達粉碎四人幫後的那份喜悅,那份難以用言語表述的激動以及三秦人民歡樂喜慶的心情!這使我想到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所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藝術與生活的關係永遠都是人們在創作中要深刻認識的問題。藝術必然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從生活到成品,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地藝術變異過程。正如魏教授所講「……直到984年才把它寫出來……」這就是一個從生活到藝術的醞釀的過程。當作曲家已經從現實生活體驗中積聚起創作情緒並開始著手於創作時,他們總是先停留在內心的構想中,這種構想不帶任何物質性的行為,它純粹是由心靈在創造、在構建,這就是音樂家的精神創作○。其實任何一首作品都反映出一定的生活特徵,並帶者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印記,真實地反映著生活,人們說「民歌是時代的鏡子和回音壁」,古箏藝術也是如此,也是源於生活原形的「藝術變形」,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真實地反映每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和精神面貌。
2、樂曲曲式結構分析及演奏提示
全曲是一個復三部曲式,分為a、B、a+尾聲幾個部分,a與a段都是以歡快地節奏型構成,前28小節完全採用陝西關中民間鼓樂演奏的鼓點發展起來的旋律,有力地渲染了歡樂的氣氛,彈奏時一定要奏出人心歡暢喜悅之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4、□5小節運用了連劈和連勾這兩種在箏曲中使用的特殊指法,以表達快速有力的效果。接著,作者運用了大指雙按這一陝西流派特有的技法,再加以連續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節奏,使樂曲**奔放,獨具魅力。a段是主題旋律,演奏時應注意兩方面一開始用鑼鼓點堆積起來的旋律簡練明快,雙手抓出的和弦要有力統一,抬手不要過高,以免影響後面的分音符以上的急速彈奏。接下來的分音要求用一種指法彈出,保證其連續性,□9—□2小節是難度最大的雙按,要求準確、乾淨、利落,這是以往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a段中間□29—□47小節則是關中「跑旱船」與陝北嗩吶小曲的結合,演奏時應注意情趣,按滑音不能一帶而過,應注重風格的把握,要求演奏者有彈奏陝西箏曲的紮實功底。
樂曲主題在第二次變化出現時,做了一定程度的擴展,彷彿將人們的歡喜之情進一步釋放出來。□80—□97小節在後部分雙手同時演奏處,左手不間斷的小和音是仿民間打擊樂的小鼓小剎,右手簡單的幾個音連在一起的切分音,按指法符號的標記彈,就會出現一種戲劇樣的效果,而轉為高音的中間過度的小節,特別是第一小節應彈奏得粗獷有力,才能把陝西風格中的韻味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部分(B段)是抒情的慢板,旋律簡單質樸又透出一絲明媚。如果說第一段是注重於場景描寫的話,那麼這一段就著重於人們內心世界的描寫。它把人們獲得「第二次」解放的那種內心藏不住的喜悅描寫得細緻入微。作者運用左右手互補加花變奏的手法,使旋律在高、中、低三個不同音位上變化,來表現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在這裡有白鬍子老大爺、年輕的小伙、活潑的娃娃等,每一個描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主旋律兩聲部交替就像在對話,旋律□8小節的變化發展,其中旋律流動以自然的帶有戲曲化風格的發展進入第三段快板。
第三部分(a)是第一段的再現,除有第一段演奏要求外,更有一氣呵成的氣力完成。右手掃搖技巧與左手刮奏的結合運用彷彿將人們歡愉的情感推向頂點,樂曲在歡慶的鑼鼓聲和激動的歡呼聲中完美結束。
3、樂曲音階調式特點分析
陝西地方戲曲和說唱音樂的唱腔旋律是陝西箏曲素材的主要來源。秦聲音樂包括其最具代表性的秦腔、迷胡和碗碗腔都是七聲音階的民族調式,分為「歡音」和「苦(哭)音」兩種音階。「歡音」又稱「花音」、「硬音」,常表現歡快、愉悅的情緒。「苦音」又稱「哭音」、「軟音」,常用於抒發苦悶、悲傷之情,其中它的兩個特性即微升fa和微降si。
現代箏家根據民間音樂素材改變創作的大量陝西風格的箏曲,《三秦歡歌》是唯一一首全部使用歡音音階構成的樂曲,這種音階構成的曲調常用mi、la兩音,但當它使用fa、si兩音時,也不會改變其原有的調性色彩。「這是因為歡音腔和苦音腔的音階不同fa、si兩音在不同的腔系內的實際音高不同,以至於引起某些音程關係、音列組合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歡音腔和苦音腔它們各自擁有一整套板腔和曲牌,以致構成秦腔的兩大體系。」○2「當人們提及或接觸到陝西箏曲時,很容易僅會用4、7這兩個特性音去理解或彈奏,或將歡音、苦音去等同於潮州音樂的『輕三六』、『重三六』,將它們看作是同潮州箏曲同樣具有演奏用調標誌和含義的術語。這只能說是抓住了陝西箏曲的部分風格,但並沒有也無法將陝西箏曲的所有風格特色概括在內。在實際演奏中,它的風格特色是個複雜的問題,而關鍵在於樂曲的調式和音階。」○3秦箏是五聲音階調式定弦,音列與歡音音階的主幹音列相同,演奏歡音樂曲時多用定弦音。《三秦歡歌》以陝西箏曲的常用調G調定弦,也就是以歡音音階為調式音階,從而更深刻地表現了樂曲的情感。
4、秦古箏演奏技法、風格在樂曲中的運用
()左手大指與食指、中指、名指交替按弦
古箏是以韻補聲的樂器,由於聲韻、旋律的需要,左手需連續進行按弦,在彈奏陝西箏曲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音符上方有一個「大」字,這就表示左手須用大指按弦。這是陝西流派特有的技法,用於4、7或27這樣的連續按弦,以便保持其風格和美感。更應該強調的是,在《三秦歡歌》中,作者更多地是使用雙八度的快速按弦與上滑音相結合,這就比單音按弦更豐富,難度也更大,特別是與十六分音符以上的節奏相結合,在浩瀚的古箏曲中實屬罕見。
(2)大指快速的托劈與單托
秦箏常使用大指托劈與單托,因為在古箏技法中,只有大指是最有力、最清脆、最方便快速的,連續的托劈正恰如其分地奏出秦聲慷慨、豪爽的風格。
(3)撮、搖結合
為加強旋律的豐富性,延長音樂節拍數,使音樂流暢自如,在撮弦後緊接快速密搖形成獨特風格,這樣強調了音頭,使句讀分明,有跌宕起伏之感。
(4)搖指的運用
搖指在古箏藝術上已有相當長的時間了。這個技法使『點』成了『線』,促使旋律更加流暢。從手指來區分並命名的有大指搖、食指搖和多指搖;其中大指搖又可分為扎樁搖和懸手搖;從節拍長短來說又可分為長搖和短搖,以及從音樂效果來區分的抒情性搖指、爆發性搖指和裝飾性搖指等等。在《三秦歡歌》中作者採用的大多數是短搖,就我個人之見,這首樂曲使用大指扎樁搖比食指搖的音色更加亮麗清脆,更能表現出音樂內容和特色。
三、如何表現這首樂曲及筆者的幾點建議
音樂的表現是通過演奏產生的,所以如何將這首樂曲演奏好以及演奏中要注意的事項也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常說,箏分南北兩派,這也是箏樂來自南戲和北曲的緣故。《秦箏史話》中提到「南曲以婉轉為主,北曲以遒勁為主」;「南曲多連,北曲多斷」;「南曲工於秀婉芳妍,北曲多變宮變徽」。無庸置疑,《三秦歡歌》屬於北曲,因此在彈奏中特別注意這些特徵的把握。再則,彈奏時要充分體現「歡」的氛圍,所以要求第一速度不能慢,第二力度不能弱,否則無法表達震天的鑼鼓聲和歡慶的場面,第三就是音色要富於變化,在首尾兩段應在靠近岳山部分彈奏,使音色清脆乾淨,中間的抒情慢板段則應在琴的中間部位彈奏,這樣的音色才柔美、渾厚,特別應注意的是在中段對不同人物描寫的樂句,這裡的音色也應富於變化,才能使人物更生動更形象。音樂演奏最忌諱的是平鋪直豎、毫無聲色,最提倡用『心』彈奏,全身心的投入,有張有弛、有板有眼,簡言之就是要使旋律呈現一條有起伏的波浪線而不是一條直線。要做到有起伏就要有層次感,高潮感,要引人入勝。樂曲中音的進行不外乎上行、下行、級進、跳進,如在這首樂曲中,上行因是伴隨力量的增強,所以有漸強的要求,下行因同樣的理由應逐漸轉弱。任何單一的東西都是枯燥無味的,音樂的最微妙之處在於變化,變化就是美,它體現了演奏者的精髓、靈魂。
為了能使演奏者在彈奏時達到最佳效果,特在此提出幾點建議,這幾點建議是筆者在對魏軍教授的採訪以及在自己演奏過程中總結得來,在此提出,僅供參考。其一就是左手不帶義甲效果更佳。原因在於方便左手快速按弦。其二是右手彈奏時盡可能多的使用大指,一是基於陝西箏的風格特點,二是出於對音色的要求。建議三是在左手連續十六分音符按弦的最後一個上滑音要強調突出,類似於左手點弦,達到「以韻補聲」的效果。
四、結語
《三秦歡歌》從現實生活中吸取養料,立足於民間音樂素材,在演奏手法上又結合運用了陝西箏的特色技巧,旋律活潑歡快,地方性色彩濃郁,特別是樂曲謳歌了新時代、新生活,是箏曲中難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