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板體」是一種節拍規範、結構嚴謹的曲式結構,存在於中國傳統箏曲各地域的箏曲中,是傳統箏曲的主要曲式結構。在流傳於中國大江南北、音樂風格窘異的箏曲中,「八板體」也隨地域的差異,板式結構發生著變化,並成為區別箏曲風格的一種標誌。
中國箏起源於公元前5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但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距今約僅有00多年的發展歷史。20世紀前,箏是依附於各地民間樂種、戲種、曲種生存發展。清末民初,箏逐漸與此分離開始獨立發展。中國傳統箏曲,是指箏在與民間音樂分離後,從民間音樂汲取音調成為獨奏曲的這一時期的箏曲。
作為民間音樂地方樂種主奏樂器之一,箏在合奏音樂中與其他樂器一起,共同構建出風格多樣的支聲復調音樂,當箏脫離與此獨立發展後,它的發展軌跡卻是以單音音樂為特徵的演奏形式。本文從「八板體」結構特點及運用,比較分析傳統箏曲的發展特徵,以及社會人文環境對傳統箏曲發展的影響。
、「八板體」的結構特徵
要點從「八板體」特徵及文獻記載,談民間音樂的「八板體」變化情況。
2、箏曲「八板體」的運用與地域差異
要點從山東、河南、潮州、客家、「雅托噶」(箏曲)的「八板體」運用特點,比較各地箏曲的結構差異與藝術特點,配以樂曲譜例說明。並列出圖表提示。結語
中國傳統箏曲特定的產生方式,使「八板體」成為傳統箏曲的主要曲式結構。「八板體」來源於民間,並隨地域的不同音樂結構發生著變化。從「八板體」和以此為依托的《八板》曲及其變體即可看出,箏曲分佈不僅受地理環境、地方音樂背景的影響,還與音樂傳播相互交織,使地方音樂風格、板式結構更加豐富。民族文化的遷徙、傳播對箏曲產生重要的影響。
作為獨立的藝術品種存在,箏曲是在與民間音樂合奏樂種分離後,是沿著器樂化、獨奏的形式而發展。由於「八板體」獨特的結構形式,使其成為傳統箏曲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演奏技巧也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各地均出現大量可以表現地方性風格的獨特技巧、以韻補聲的吟揉技巧得到充分發揮。「八板體」的結構發展,不僅通過板式變化與樂曲連綴的手法擴展,還在調式、調域方面進行變化。
儘管中國傳統箏在歷史上早已進入宮廷音樂、宗教音樂,但發展狀況極為緩慢。而箏在民間音樂的發展一直較為興盛,是許多民間樂種的主奏樂器之一。由於民間音樂的從業人員,多數是以農為主的非職業音樂家,社會地位較為低下。箏曲演奏尚未形成職業化發展道路,多數藝人是以謀生餬口為業,箏曲發展也只是在原有的音樂品種基礎上發展。由於,箏曲的生存背景是以民間音樂為主體,因此,中國傳統箏曲的民間性、地域性特徵,使箏曲的總體發展思路,是以「八板體」樂曲為主體、以獨奏形式為宗旨的發展特徵。20世紀是箏曲邁向專業化道路的重要時期,在中西音樂文化的碰撞下,中國這一古老的樂器奮力躍起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