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資料集 古琴古音樂篇 對少兒學習古箏的幾點心理分析
    隨著古箏藝術的不斷普及和發展,少兒學習古箏的熱情越來越高,學箏人數也越來越多,這對促進古箏教學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長期以來,對於古箏教學的科學研究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影響了古箏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古箏藝術的發展。因此,迅速提高古箏教學的質量對於促進古箏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瞭解學生是搞好教學的首要條件,要搞好古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瞭解和分析少兒在古箏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表現和心理特徵。那麼,在古箏教學過程中,少兒究竟有哪些心理活動和心理表現呢?本文擬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

    一、學箏動機:心理學認為,動機是激勵一個人去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或心理傾向,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動機是一種很有效能的動力因素。它能促進和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少兒學箏是一種學習的動機。從功能或作用來看,學習動機就是學習的動力,它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都很有影響。一個學生,如果有了強烈的學箏願望,那他對學箏就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在學箏過程中,他會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同時,他也會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可見,少兒的學箏動機是推動他們學習的根本動力,教師應把激發、培養少兒的學箏動機作為搞好古箏教學的首要工作。

    少兒學箏,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小朋友覺得學箏很好玩才來學的;有的是為了自己掌握一種演奏樂器的本領來學的;有的是出於好勝心理,看到別的小朋友學箏,自己也要學箏;有的是在同學的勸說下和父母的啟發要求而來學的;當然,也有的是被動地在家長的逼迫下來學的……。動機雖然多種多樣,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學箏目的不夠明確,更談不上深刻。

    在少兒古箏教學中,他們的學習動機並非都是單一的,而經常是多種動機交織在一起同時發生作用。比如,有的兒童可能有幾種動機推動他學箏,如學個好本領,做個聽家長話的好孩子,學有一技之長,將來考上大學,想當音樂家等等。在這些動機中,往往某個動機能起到主導的支配作用,而其它的動機則起到輔助作用。前者,我們稱之主導性動機;而後者則是輔助性動機。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由於心理發展水平不同,在學箏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動機往往也不同。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的主導性動機,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措施。一般地講,年齡較小的兒童學箏動機雖不很明確,但是,他們卻有一個明顯的心理特徵,即對教師特別崇敬,許多小朋友學箏的主導性動機可能就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讚揚,所以,經常受到表揚的少兒學得都比較好,進步也比較的明顯;反之,得不到表揚、甚至經常挨批評的少兒,其學習注意力分散難以集中,反應也比較遲鈍,而且總是學不進去或學不好。因此,在少兒的古箏教學中,教師對年齡較小的學生,尤其要注意多用表揚或肯定的態度對他們進行教學,盡量避免用訓斥或否定的態度來教學。

    對於年齡較大的學箏少兒來說,「受到老師的表揚」已不再是他們學箏的唯一動機或主導性動機了。他們這時學箏的主導性動機,往往與他們的未來的理想相聯繫,即學好古箏將來可以考大學,或當一名演員甚至成為古箏演奏家等等。因此,教師應針對少兒學箏動機的變化,更多地採用啟發和引導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樹立起與未來理想相聯繫的正確的學箏動機。

    總之,動機是學習的根本動力。少兒是否有正確的學箏動機,是他們學好箏的首要條件。作為教師以及家長,應當著重啟發自覺,培養少兒對學箏的直接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和「我想學」,使少兒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箏動機。

    二、學箏興趣:興趣與動機一樣,也是一種心理傾向。它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人有了某種興趣就會對某項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情緒,如對文學有興趣的人,就會愛好寫作;對體育有興趣的人,就喜歡打球、跑步等體育活動;對音樂感興趣的人,就喜歡吹、拉、彈、唱。興趣對人從事某種活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它是推動人從事某項活動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人成才的起點。

    在古箏教學中,興趣的作用是很大的。一般來說,少兒對學習古箏都是有一定興趣的,由於興趣像一副積極的「催化劑」,使他們產生學箏的內在動力,他們會自覺地克服學箏過程中的一個個困難,完成老師交給的每項練習任務。許多行家認為兒童的最佳學箏狀態,往往出現在他們對學箏過程最感興趣的時刻,所以,興趣在少兒古箏教學中的作用確實是不容低估的。

    強制學琴是少兒古箏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一種不良現象,它不顧兒童的興趣,逼迫他們學琴,這給少兒造成過重的心理壓力,並使他們對學箏產生畏懼心理。彈箏本來是一項有趣的活動,強制去學卻成了兒童的一種精神負擔。大家知道興趣的產生與情緒有著密切的關係,少兒學箏時的積極的情緒狀態能大大增強他們學箏的興趣,而消極的情緒體驗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箏興趣。所以,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琴氛圍,進行興趣教學,以便在教學中保護和激發少兒的好奇心,這是培養學箏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選擇。

    興趣是少兒學箏的內在動力。如果少兒對學箏過程感到興趣,他們就會自覺地、興致勃勃地去學箏;否則,少兒就可能是不自覺地、勉強地學箏。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刻苦練琴,還應該進一步培養少兒喜愛學箏的興趣。

    三、依賴心理:依賴心理是少兒在古箏教學中常見的心理表現之一。它是一種不良的意志品質。依賴心理是指少兒在學習過程和練琴中對老師、對家長有著強烈的依賴性。這表現在從調弦到視譜,從手指的用力到每一個指法,事事都要老師指點,都由教師包辦,而學生自己根本不動腦筋,只有被動地、囫圇吞棗地、機械地接收。我們知道,彈奏古箏是一種視、聽、運(動)等多種感官與大腦思維的結合,也就是說,樂曲需要經過大腦的智力加工,才能由手指彈出,所以,如果學生不通過思考和領會,是不可能掌握好古箏的彈奏技能。

    依賴心理這種不良的意志品質,主要產生於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兒童本身的天性,即兒童天生的對**有一種依賴;第二,是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忽視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只灌輸不啟發,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善於動腦。在這種不良的教育影響下,學生容易產生依賴心理。

    要克服少兒在學箏中的依賴心理,必須要克服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盡可能地啟發少兒學箏自覺性和主動性,使他們不僅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古箏練習,而且能自覺檢查練習中的技巧問題,如手形是否規範;指法是否正確;樂曲處理是否得當等等。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對學生過分的「指點」、「幫助」甚至「包辦」,逐步培養少兒能獨立地、自覺地主動地學習彈箏,而不是依賴老師或家長等外力督促。

    四、競爭心理:在古箏教學中,少兒還有一種明顯的特徵——競爭心理。即少兒在學箏過程中,往往表現出自己要比其他小朋友彈得好,自己要把其他小朋友比下去的心理狀態。

    那麼,少兒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競爭心理呢?一方面,是由於少兒的好勝和自尊在發生作用;另一方面是由於少兒的虛榮心較強,自己如不比其他小朋友彈得好,就會得不到家長、特別是老師的表揚。

    在古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少兒喜歡競爭這一心理特徵,創造競爭情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少兒大多數喜歡群體活動,教師在組織少兒集體練琴時,讓他們相互展開競賽以激發學琴興趣;另外,教師巧妙地運用各種競賽方式,提高少兒學琴的效率。

    運用少兒的競爭心理進行學習競賽,固然可以提高學習成績,但若用之不當,還會產生消極的作用,例如少兒本來就有一定的虛榮心,如果讓他們為競賽而競賽,就會使他們的虛榮心膨脹起來,這樣反而給少兒養成了一種不良的心理品質。所以,老師在使用這一方法是,必須明確競爭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每個兒童的演奏水平,決不能為競賽而競賽。另外,運用競賽也必須適可而止,過多地採用這種方法,少兒會感到習以為常,競賽效果也就被淡漠了。

    綜上所述,少兒學好彈箏的關鍵因素是他們學箏的積極性,這包括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因此,在古箏教學中教師只有積極認真地培養少兒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巧妙地、適當地運用少兒的競爭心理;並注意克服少兒在學箏時的依賴心理,才能提高古箏教學的質量,促進古箏藝術的繁榮發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