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想像力是豐富的,他們不僅會拍攝科幻大片,製作科幻遊戲,他們也會假想科幻戰爭,並且他們已經開始為這場科幻戰爭做準備了。下一個對手會是誰?也許誰也說不清楚,但是美國人的態度很明確———不管是誰,不管它在哪兒———我們都會輕而易舉地把它拿下。而說這些「豪言壯語」的底氣就來自於他們正在研發的高科技武器。
這些尚處於研製階段的武器中,不僅有電磁軌道炮和太空「長矛」這些只靠動能就能摧毀目標的新概念武器,還有魚雷、機槍等一批高技術改造後的傳統武器。美國的軍官們希望這些新傢伙能縮短作戰時間,減少人員傷亡,並且提高打擊精度。
寄予厚望的電磁軌道炮
一艘大型驅逐艦獲得了300公里外敵軍指揮部的位置坐標,不過它並沒有發射價值一百萬美元的戰斧巡航導彈來摧毀目標,而是從炮管的超導電磁軌道中發射出一枚長約米,重約20千克的炮彈,這種炮彈的動力來源既非火藥,也不是燃料,而是來自軍艦發動機為大炮注入的電能,炮彈以超過7倍音速的速度脫膛而出,飛出了地球大氣層,接著又在衛星的指引下重返大氣層,筆直衝向目標,它那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使它擁有足夠的動能讓目標在瞬間灰飛煙滅。
電磁軌道炮的炮管由兩條長約米的平行導軌組成,之間通過一個光滑的轉子相連,電流從一條軌道流出,經過轉子後再由另一條軌道流回,這條回路產生磁場推動轉子,進而再推動位於轉子前方的炮彈飛出軌道。
普通艦炮的射程只有20千米,而且準確度很差,巡航導彈的有效射程雖然超過了300千米,但它們造價昂貴,而且一艘艦艇最多只能攜帶70枚,由於無法在海上裝卸,補充時還必須返回港口。電磁軌道炮則以射程遠、成本低、運輸以及補充便利等多項優勢而被美國國防部寄予厚望。電磁軌道炮甚至還被美國陸軍看成是2020年後陸軍戰車主要武器的候選技術方案。
不過電磁發射在技術上的研究工作可能還要持續20多年,因為目前還沒有哪艘軍艦能產生並且儲存開炮所需的電能。在過去,驅逐艦上90%的能量都用於供給推進系統。除此之外,面臨的挑戰還包括確保準確命中目標的高精度控制技術,炮彈對巨大加速度的承受能力等。由於距離目標超過了300千米,所以這種炮不能像普通槍管一樣去瞄準,而需要空氣動力學的校正,炮彈到了空中也必須由來自衛星的指令對其運行方向進行修正。同時,炮彈在出膛時的加速度會達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45000倍,炮彈上攜帶的電子器件必須經受得住這種加速度。此外,要使轉子在炮管中高速運動也很困難。
目前,美國海軍正與英國國防部一道研製這種電磁軌道炮,他們準備把驅逐艦變成一個超長的機關鎗,在一分鐘內就可以發射2發這種廉價的炮彈。位於英國柯爾庫布裡的一家工廠已經在2003年按︰8的比例生產出了這種電磁軌道炮的樣品,並在試驗中射出了以倍音速穩定飛行的炮彈。不過據美國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的羅傑#83;麥金尼斯上校估計,美國的電磁軌道炮最早也要到205年才能交付使用。
躲在氣泡中的超空化魚雷
潛水艇技術在冷戰時期發展到了最高點,後來,由於美國和前蘇聯都將發展的重點轉向了太空,兩國潛水艇的研究預算以及訂單都大大減少。儘管如此,潛水艇仍以其可以在全球海域悄悄活動以及能保護海面艦艇的獨特優勢而得到應有的重視。如今,不少美國潛艇已由導彈潛艇改裝成了承擔運載特殊兵種任務的潛艇。
但超空氣穴魚雷———一種靠火箭推動,可以包裹在一個幾乎不存在摩擦力的氣泡中高速潛行的魚雷的出現將改變舊有的潛艇戰略。這種新式魚雷更加靈活機動,噪音也更低,更不容易被敵人發現。它可以配備常規彈頭,也可以配備核彈頭,甚至還可以不裝彈頭,因為200多千克的質量,370公里的時速使它本身就可以造成足夠大的破壞。
對這種火箭推進的魚雷來說,最困難的問題不是動力,而是如何減少海水的阻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一個氣泡包裹在魚雷外部,這就是超空化技術。氣體從魚雷頭部均勻地噴出,其力量足以在魚雷周圍形成一個氣泡,根據超空化理論,躲在這個大氣泡中的魚雷,行進速度越高,受到海水的阻力越小。這種魚雷的射程與傳統魚雷相近,約為9千米。
這一概念最先由前蘇聯在冷戰時期提出,經過多年努力,一種名為Shval的超空化魚雷目前已經投入了市場。Shval魚雷已經可以筆直地擊中目標,不過美國還希望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改進,讓它可以拐彎、識別目標,並且可以靠信號、雷達等追蹤目標。
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探測和自導引技術。同時如果要讓魚雷拐彎,原本對稱的氣泡也將變形,就需要想辦法控制氣泡,比如在一側噴出更多的氣流。美國海軍的官員認為,這種高速魚雷將使敵人的潛艇或軍艦來不及做出反應。雖然美軍已經設計出了樣品,但要想投入應用還需要至少5年。
從科幻走向現實的激光武器
美國空軍研究工作實驗室的定向能武器專家即將攻克兩個阻礙激光武器發展的障礙。負責該武器研製的主承包商波音公司通過試驗證明,已經可以產生作為一種武器使用的能量足夠的激光束,而可能對操作人員造成很大傷害的化學廢氣也已經可以被安全地密封起來。如果一切都能按美國特別行動司令部的計劃進行的話,高級的戰術激光武器將在幾年內投入使用。
雖然激光武器早在50年前的科幻小說中就已出現,但第一件激光武器最早也要到200年才能推出,屆時,-30機鼻下的旋轉炮台將會射出一兆瓦特能量的激光。這道激光束射程為32千米,可以維持數毫秒。
下一步,開發人員將研究瞄準、跟蹤和發射系統。科學家需要弄清楚對不同目標到底需要多長的照射時間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激光武器相對於目前的遠距離武器來說比較便宜。每次激光發射大概花費8千美元,而導彈則需要數十萬美元。同時,激光也是可調的,當不需要致命的殺傷力,比如在城市或人質事件時,可以縮短激光照射的時間,而不會殺死被照射對象。
下一代戰術激光武器將以電作為動力並靠二極管補充能量,以克服化學激光在儲存和運輸上的缺點。而它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光電轉換效率太低,90%的電能都轉換成了熱量,這就需要給二極管等元件降溫。這種新一代的激光器體積將更小,有可能安裝在戰鬥機或者戰車上。
激光還有其他多種軍事用途,如果都能得到充分開發的話,其使用成本將會更低。
投自太空的鎢制「長矛」
這種武器系統由在距地球000多千米的太空中運行的一對衛星組成,一顆作為通信和瞄準的平台,另一顆則攜帶了大量長米,直徑0.3米的鎢條作為攻擊武器。在接到來自地面的命令後5分鐘內,它們就可以完成從瞄準到發射的整個過程。鎢條外有一隔熱層以保證它可以安全通過大氣層。這些鎢條每秒千米的飛行速度幾乎趕上了流星,其結果就是目標被徹底摧毀。
這種動能武器概念的提出源於20世紀50年代美國蘭德公司在洲際彈道導彈上的一項提議,但用衛星來實現這種設想的想法則來自科幻小說作家傑瑞#83;波爾奈利。儘管美國國防部沒有對此表態,但研究卻一直在繼續。在2003年月發佈的「美國空軍飛行改革計劃」中,就把高速運動的鎢條作為未來天基武器的一種選擇,而蘭德公司2002年的「太空武器,地球戰爭」報告中也專門辟了一整節來闡述這種技術的實用性。
有人還為它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來自上帝的懲罰」,因為「條(rod)」在英語中和懲罰是同一個單詞。不過要想把這種理論上的武器變為現實,至少還需要5年的時間。首先,將沉重的鎢條送到太空的成本很高。第二,鎢條太快的速度使它可能在撞擊的瞬間汽化,而無法摧毀目標。第三,由於衛星每00分鐘才能繞地球一圈,它就有可能在需要時無法達到指定區域。此外,高昂的成本以及維護費用也使它的前途難測。
一分鐘發射百萬發子彈的槍
開槍一直是一個機械過程摳動扳機,撞針擊打槍膛中子彈的底部,引燃火藥使彈頭飛出,隨後下一枚子彈又從側方被彈入槍膛。但由於活動部件的問題,槍一直都存在卡殼、走火等隱患,有時這種偶然的故障還會造**員傷亡。澳大利亞的金屬風暴(metalStorm)公司的數字技術改變了這種情況。這個正在接受美國國防部評估的解決辦法是移除所有活動部件,代之以電子彈道技術,通過計算機來進行控制。
堆放在槍管中的子彈以每分鐘萬發的速度射出,如果多管聯發甚至可以達到每分鐘上百萬發。預設的電信號點燃了儲存在專門設計的子彈裡的火藥。小爆炸產生的壓力將子彈推出的同時也使下一顆子彈膨脹從而封住槍管以免其他彈藥被擊發。
由於需要攜帶大量彈藥,這種高頻機槍暫時還不可能成為單兵作戰的武器,不過它可以裝備在戰車上,也可以裝備在艦艇和直升飛機上。假如與阿帕奇戰鬥直升機的長弓雷達相結合,它就會「變成」一台打印機,而目標就如同一張紙,當目標被確認後,飛機就能像打印機一般,在一瞬間就把子彈非常精準地打到「白紙」上,在空中形成一堵強大的火牆直接擊殺來襲飛彈,萬一飛彈仍然穿越該屏障,攔截器還可以在0.003秒內重複擊發,直至飛彈被摧毀為止。同時,這種武器還可根據不同目標調整發射速率、使用不同炮管、不同組合、不同彈藥以及不同的發射順序等等。比如配上了橡膠彈頭,就可以用來驅散人群。
「金屬風暴」系統已經在不同武器上做了從9mm到0mm子彈的測試,多管樣機測試已經達到了每分鐘上百萬發的發射速度。該武器的研發得到了美國軍方的資助,而如果美國國防部決定採購它的話,這種武器將在5-0年內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