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資料集 武術篇 南拳
    一、概說南拳系流傳我國南方各地拳術的總稱。南拳歷史悠久,其發源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與北方拳派相比,別具風格。南拳種類很多,其拳種多以地域而得名。有廣東南拳、福建南拳、廣西南拳、浙江南拳、四川南拳、湖南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等。新中國成立後,於9O年將南拳列為武術競賽的主要項目之一。在歷年的全國性武術表演賽中均占重要地位,使南拳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南拳不僅在國內深受人民喜愛,在東南亞等國家也有很大影響。南拳內容豐富,各地流傳的南拳往往自成體系,各具特色。廣東南拳,拳種浩繁,最著名的有洪、劉、蔡、李、莫等五家。洪家拳是南拳較大門派,源於福建閩南漳州一帶,後傳人廣東。其特點是步穩、勢烈,以氣催力,以發聲吐氣來助發力。劉家拳流行於廣東欽州、高州等地。此拳特點是進退快速,左防右攻,攻守兼備,靈活多變。動作系短橋、短馬,步法多吊馬、拉馬,間有跳躍動作。步走四面,拳打八方,運動路線多變,手法近似洪拳。蔡拳相傳由福建傳入廣東,流行於廣東中山縣南郎等地。特點是不拘形式,暗中出手,突然襲擊,以短打為主,沉肘護夾,發短勁,剛中有柔。李拳流行於廣東中山縣河源、老隆等地。其特點是長橋大馬,側身問步出拳快、收拳快,多跳躍、擅腿法,肩關節活動幅度大,下肢進退靈活。莫拳較早流行於海豐縣一帶。其特點是側身、斜肩、吊馬、左橋右馬,沉肩落膊。

    廣東南拳除上述五家外,較有影響的還有蔡李佛拳、虎鶴雙形、詠春拳、俠拳、佛家拳等。福建南拳有五行拳、鶴拳、五祖鶴陽拳、白鶴拳、連城拳和地術大法等;廣西南拳有周家拳、屠龍拳、小策打等;浙江南拳有洪家拳、黑虎拳、金剛拳等;湖南南拳有巫家」拳、洪家拳等;湖北南拳有洪門拳、魚門拳、孔門拳等。此。外還有溫州南拳、台州南拳、江蘇南拳以及江西流傳的三十六路宋江拳、虎拳;四川的峨嵋拳、余家拳、白眉拳等等。南拳流行於各地之後,因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的不同,又逐漸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和特色,例如湖南的南拳有巫、洪、薛、岳四大家;湖北的南拳有洪、魚、孫、孔、字五大家;福建的南拳有五祖拳、白鶴拳、青龍拳和梅花樁等;廣西的南拳有周家拳、屠龍拳、小策打等;浙江的南拳有洪拳、黑虎拳、金剛拳等;江西的虎拳和四川的余拳,同屬南拳範疇。廣東南拳,明末清初開始流傳。洪、劉、蔡、李、莫是五大名家;此外還有十三中名拳,那是蔡李佛拳、虎鶴雙形拳、白眉拳、詠春、南枝、儒拳、佛家拳、刁家教、朱家教、岳家教、崑崙拳、練手拳和練步拳,等等。其他各地的南拳拳術,還有很多品種。雖然,南拳拳術的品種繁多,但他們基本的風格還是一致的,並主要表現為手法上、上肢動作較多,勁力突出,身法上,俯仰吞吐,靠崩閃轉,靈活多變;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他們共同特點是硬橋硬馬,穩紮穩打,步穩勢烈,剛勁有力,發力有聲。打練起來,威武雄壯,氣勢磅礡,大有「呼喝則風雲變色,開拳則山嶽崩頹」之勢。雖然南拳和長拳的矯健挺拔、快速有力,舒展大方,節奏分明的風格有所不同,但它們的共同作用,卻都是強體魄、壯筋骨,祛病延年和防身抗暴的一種手段。

    因此,經常從事南拳鍛煉,有利於提高身體素質,對加強自衛防身亦有幫助。南拳如今早已傳播海外,深受港澳同胞、海外華僑和國外人士的歡迎。南拳在港澳和南洋一帶十分流行,香港武館約有五百多所,在香港設立的蔡李佛總會,它的支會遍及東南亞各地。詠春拳更是由於李小龍的影響而遍及世界。

    南拳的主要方法有沖、劈、拋、蓋、鞭、撞等拳法,劈、標、切、插等掌法,撞、壓、擔等肘法,截、圈、劈、穿、架、滾、盤等橋法,蹬、踹、釘、掛、鏟、踩、虎尾等一腿法以及各種跳躍動作。其運動特點是手法多變,腿法較少,動作緊削,剛健有力,伴有發聲呼喝。

    二、基本技法,南拳,種類和流派都很多,各具特點,它們一般的技法有以下八點。

    (一)穩馬硬橋南拳講究扎馬。扎馬就是「樁步」;馬步樁是南拳扎馬的基礎。有大馬、小馬和半馬之分。不論什麼形式的極步,都要求五趾抓地、落地生根,強調「穩如鐵ˍ塔坐如山」。「手是銅錘,腳是馬」,扎馬練好了,腿力沉重,步勢方能穩扎,運動才有章法。橋,就是臂的運使,稱為「橋手」。比如,臂下垂做內旋的動作,喚作「滾橋」;肘下沉,喚作「沉橋」。對橋手,則要求肘臂剛硬,內蓄勁力。「練得硬橋硬馬、方能穩紮穩打」,南拳十分重視樁步的穩扎和肘臂橋手的堅硬。

    (二)脫肩團胛南拳身法講究脫肩團胛。脫肩,是兩肩有意識地向下沉墜,似乎將啟向下脫卸似的。團胛,是使肩胛骨向前微合,形成團狀。脫肩下沉,能助長臂肘的勁力。團胛前合,能使背緊,有助於前胸的涵虛。

    (三)直項圓胸南拳身法還講究直項圓胸。直項,是下頦裡收使頸項挺直,但不可僵硬。圓胸,是胸作微涵,稍呈圓形。項直有助於胸背肩肘的勁力合一,胸圓則有助於沉氣實腹。

    (四)沉氣實腹南拳也非常講究氣沉丹田,強調沉氣實腹,使腹肌加以緊縮。沉氣實腹,促使臀部必須收斂。它與脫肩團胛。直項圓胸以及五趾抓地,乃是一個整體,能夠做到上下完整一體,週身勁力就將會凝結到一處。

    (五)五合三催五合是,手與眼合,眼與心合,肩與腰合,身與步合,上與下合。三催是,手催、步催、身催。大凡開步出拳,要身隨步轉,拳隨腰發,收腹蓄勁,先收後發。手法須靈活,步法須生根,「手法快時馬步生,馬不凌亂自有章」,手法與步法也須協調一致。南拳運動時,要「手到、眼到、身到、步到」,目隨手動,傳神於目,示意於手。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配合協調,這樣,南拳運動才能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六)力從腰發;「手從胸口發,力從腰馬生」,南拳把腰視為發力的重要樞紐,它的發力都趴腰力來帶動。同時,南拳又強調腰功必須剛柔相濟,如「魚游於水,蛇行於陸」。如果腰部呆板剛硬,缺乏柔韌,也帶動不好勁力的發揮。南拳在勁力上分寸勁(短勁)、長勁、飄打勁、連綿勁、爆發勁等等。這些勁力均須「發於腿,宰於腰,形於手」。

    (七)發聲呼喝南拳講究發聲呼喝,一般的喝聲有「嘻」,「喝」,「嘩」,「拿」,「咿」,「嗌」等六音。隨著拳勢變化的不同,運用不同的呼喝聲。「呼喝則風雲變色,開拳則山嶽崩頹」,發聲呼喝,一是助威勢,二是助勁力,三是助形象,不可以無原則地亂喊亂叫。

    (八)體剛勁粗南拳在運動時還強調運氣鼓勁,肌肉隆起,時張時弛,全身體剛勁粗,使整個拳勢呈現出剛勁十足的形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