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干說圭平安說出「夭病」二牢,尉課恭點頭笑道!,聰甄」皇上賜你的表字,可不正是這兩個字。你名平安,字無病,平安是你父母所願,而無病卻是皇上所期啊,莫不要辜負了皇上對你的一片愛護之」。
王平安站起身,面對天井,深施一禮,這才回身道:「皇上對小民的愛護之心,雖遠隔千里,可小民亦是感受得到」。頓了頓,他又道:「皇上不但是希望小民無病,更是希望小民用所學醫術,為我大唐百姓造福,讓百姓亦無疾病」。
般遲恭拍手道:「好。你能看出這點,證明你爹娘沒白教育你,有出息,有見識!」
米小苗也在旁湊趣。笑道:「無病能有今天的成就,於爹娘教育固然有關,可最大的功勞還在國公爺您的身上啊!您想啊,如不是您來徐州賑災,那無病再有本事也不會被皇上知曉,更不可能賜下表字來的」。
尉遲恭笑道:「你這話說得順耳,道爺我喜歡」。說罷,哈哈大笑,王平安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可不正是他的原因,這個功勞是別人想搶也搶不走的!
王有財和楊氏則上前來。父親對兒子拍肩膀,母親則掉眼淚,兩老口剛才聽人說了,太子要請王平安重陽節登高,他倆心裡高興啊!兒子這回可是有出息了,現在的皇上賜了表字,未幕的皇上要請他赴宴,老少兩代皇帝都這麼看重兒子,那兒子以後的前途,是想愁都沒法愁了!
恭喜的話,說上一千句也不嫌多,滿廳的人不管身份如何,都紛紛上前賀喜。一片讚揚聲中,王家大院大排宴席,王有財再次請全村的人喝酒吃肉,於是乎,讚揚之聲更大了,直到後半夜,大家都熬不住了。這才停止!
確實如尉遲恭所說。他是繞道來的,把事情告訴王平安之後,第二天早上便即離開,又趕著去別的地方,接受百姓們的道謝了。臨走之前,他給王平安留下了一張紙條,憑著這張紙條,王平安到了長安之後,可以去取朱雀大街上的房產,這也算是尉遲恭送給王平安的一份禮物。
人還沒到長安,房子先有了,王平安自然歡喜,將紙條收好,親自將尉遲恭送走,直送出十里,這才道別!
太子要請王平安的事情,五里村的人自然全都知道了。可大家覺得光是吃頓飯,似乎不能體現出少東家在太子殿下心中的地位!
於是,這個消息傳著傳著就走了樣,變成了少東家才高八斗,有治世之才,太子求賢若渴。所以派出特使,特地來邀請王平安進京應考,而且明年大考的狀頭已然內定,不是別人,就是他們五里村的王少!
唐朝初年的科考第一名。還沒被正式命名為狀元,而是叫狀頭。這是因為考生們要「投狀」因為這時候考試是不糊名的。考生是誰,考官們都知道,所以考生們在考前要投狀,類似於現代的填寫身份資料。在考完之後,將成績最好的狀放在最上面,所以稱為狀頭。
正是由於考試不糊名。所以考生們才拼了命的去「求知己」希望被有權勢的人看上,這樣自己科考的成績便會靠前,從而中試。
村民們也不管王平安要考的是醫科,而想通過雜科考中狀頭,基本上這是不可能的,但村民們不懂這些,他們只是替少東家吹噓。讓別人都知道,他們五里村的少東家有多麼受太子重視!
這消息一傳開,可不的了了,整個徐州都轟動了!如說奔走相告,那是太誇張了,但街頭巷尾大家沒事時閒聊幾句,話題往往離不開平安小神醫,他即將是明年的狀頭一事,也早被百姓們越傳越神奇,只幾天的功夫,已然變成了皇帝禮賢下士,請王平安入朝為相了!
傳來傳去,就連鹹同書院的邱氏父子也坐不住了,邱問普親自來訪,到了王平安家中,問明原委,這才知道原來都是謠言。但能被皇帝賜字,並被太子相請。這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邱問普得知原委的當天,就做出決定,也不要等明年再送邱亭軒進京應試了,乾脆這次就隨王平安一起走吧,提前進京「求知己」有了王平安這個好友,想要認識些王公貴族,豈不易如反掌麼!
邱問普這樣想,別人同樣也有這斤,打算,趙璧和盧秀之這兩個紈褲子弟,竟然也要求和王平安一同上京,理由是大家結個伴,路上也好有個照應。值得一提的事是。趙璧和米小苗的冤仇已經完全解開了,而且趙璧竟成了米小苗的「遠房外甥」見了米小苗的面,滿口的舅舅叫著。而米田也是笑臉相迎。對趙璧好得不得了!王平安私下一打聽,這才知道,原來趙椅送了米小苗上萬貫的珠寶,有錢能使鬼推磨,大筆的珠寶砸出去,認個宦官當舅舅,簡直太輕鬆了,別看米小苗長個娃娃臉。可當起舅舅來,卻是有模有樣的!前幾日米小苗還恨趙璧恨得牙癢癢,可現在卻張口閉口,都是我家璧兒如何如何這些上的事就是這麼奇怪!
這還不算,哈米提和阿依丁也跑來湊熱甩了,他倆決定,當然是在聽聞王平安得到太子賞識後臨時決定的,他倆要進京去,看看長安裡的生意,他們的買賣可不僅限於徐州,長安也有的。長安離徐州千里之遙,路上又不太平,大家結伴同行,豈不正好?
僅僅幾天的功夫,王平安上京的隊伍便迅擴大,嚇得王平安都不敢見客了,如果再有人想「路上大家互相照顧照顧」那他的排場未免就太大了,會引起別人嫉妒的。這般高調進京,事情順利還好,如果不順利,豈不要招人笑話!
人一忙起來,就覺得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功夫,王家已經準備了快十天之久。楊氏查看了黃歷。這日正是「宜出行」也就是王平安離家的日子。
雞鳴三聲,東方現出魚肚白,王平安早早地起來,去見父母。
王有財和楊氏昨晚一夜沒睡。將王平艾的行裝仔仔細細地又查看了一遍,確定沒有忘記什麼。便一直守在行李旁。老兩口說著話,回憶著兒子小時候的趣事,又說著這段時間的變化!
就如同現代的父母送子女去外地唸書一般,不是怕忘這個,就是怕忘那個,不是擔心吃穿,就是擔心習慣,反正所有能想到的,他們都要擔心,擔心一遍還不夠,還要多擔心上幾遍,彷彿不如此,孩子就要受委屈一樣!
待王平安出來見他們時。見老兩口眼睛通紅,楊氏更是連連擦著眼淚,王平安心中歎氣,連聲安慰,路上有那麼多人和自己結伴,進京又有太子罩著,還怕自己出事不成!
丁丹若和柯蓮霧這次是要和王平安一起去長安的,他的身邊總得有人伺候才行,使喚別人怕他不順心,這兩斤小丫頭自然要跟著去。
早餐過後,哈米提、阿依丁、邱亭軒、趙璧和盧秀之便來匯合,哈米提和阿依丁還好些,他們都走出慣遠門的,這次又不是第一次去長安,自然沒什麼好擔心的。可邱亭軒等三人來時卻都是眼睛紅腫,想見是早上哭過了。不過還好,他們的父親都挺明事理,孩子大了,早晚要離開家,尋求自己的前程,所以前忍痛,並沒有來五里村,要不然場面哭哭啼啼的,也是叫人心中難受。
日上三竿。大家整裝出行。隨行人士足足有三四十人,大多是哈米提和阿依丁的護衛隨從,眾人出了五里村,正要啟行,忽見遠處來了無數的百姓,百姓們敲鑼打鼓。向這邊走來!
米小苗愛看熱鬧,他笑道:「嘿,今天看來真是好日子啊,不但宜出行,還宜嫁娶!這是誰家辦喜事兒,看排場還真不小啊,這迎親的人怕不得有上千吧?」
上千人他可說得少了。待百姓們走到五里村時,米小苗從丐背上站起,手搭涼棚,向遠處望去,駭然道:「這這,這不是辦喜事呀,這分明就是給無病你來送行的。足足來了上萬人啊上萬人恐怕也仍舊少說了」。
人群的最前頭,正是徐州刺史牛正宏,他的身旁跟著大小官員,而官員中的常慶豐,手中持著一桿大旗,紅色的旗面上,寫著無數的小字,也不知是面什麼旗,竟如此古怪!
王平安慌忙迎上,道:「姑夫,你怎麼來了?」
牛正宏笑著下了馬,走到跟前,道:「我怎麼就不能來?不但我來了,大家都來了,都來為你送行」。
看著眼前數不清的百姓。王平安眼中不禁濕潤,道:「平安何德何能,竟勞如此多的百姓前來送行。愧不敢當啊!」
「當得起,你當得起!薦姓心中有桿秤,誰輕誰重,他們分得清」。牛正弈笑道。
這時,一位上了年紀。滿頭白的老者走上前來,他是徐州百姓公推的宿老,算是一個代表。這老者上前毒沖王平安拱手道:「平安小小神醫,聽說你要上京趕考,去做宰相」
王平安一咧嘴,正想解釋。可話沒出口,卻聽這老者道:「但我們徐州一地鄉親,卻希望你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