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冠李楠側耳細聽,聽見那女子婉轉唱到:「長江千里,煙淡水雲闊。歌沉玉樹,古寺空有疏鍾發。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潮落潮生波渺,江樹森如發。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高樓誰設,倚闌凝望,獨立漁翁滿江雪。」陳羽冠一個字一個字的聽著,雖然詞義不甚了了,但也不自禁的心馳神往,意酣魂醉,這一番大氣磅礡的光景,竟是他出世以來從未經歷過的。李楠將陳羽冠聽的很是癡迷,等到屋裡的那女子一曲終罷後,低聲道:「這是李大人的『*六ど令*』,你說做得好麼?」陳羽冠道:「我不大懂,聽來是很好聽的。李大人是誰啊?」李楠道:「李大人就是李綱。我爺爺說他是個愛國愛民的好官。北方淪陷在金人手中,忠臣都被奸臣害了,只有李大人還在力圖恢復失地。」(註:李綱(1083-1140),字伯紀,邵武(今屬福建)人。政和二年(1112)進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金兵南侵汴京時,以尚書右丞為親征行營使,登城督,擊退金兵,但不久遭排擠。紹興十年,卒於福州。這首詞寫於南宋初年遭貶後,抒發鬱結在胸中的忠憤不平之氣堅持抗戰的快心。作者由浩渺的千里長江,發出對當朝興亡的感慨,聯想到中原淪落、身遭排擠的現實,表過了抗金復國之志「難奪」。全詞懷古傷今,慷慨多氣,耿耿報國忠心都躍然詞中。) 陳羽冠常常聽師傅說起岳飛、文天祥、于謙的故事,這時聽到這樣的真切的愛國詞曲,心中很是激動。
這時屋裡的那女子一曲終罷後,不一會兒,屋內隱隱約約再次響起了歌聲:「月華收,雲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雲。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村。」陳羽冠和李楠在窗外靜靜的聆聽著,這曲於剛才的那曲『*六ど令*』極是不同,剛才的那曲雖說唱的極是婉轉,但不失一種豪氣在裡面,而此曲唱來讓人感覺儘是無限的思念,似是一種極為傷感在裡面,那女子唱得極是激情迴盪,執著誠篤。如行雲流水,唱盡了人間離愁別恨。陳羽冠一字一句的聽著,不知為何心中被這種傷感所感動著。他想到死去的爺爺,離開五六年有餘的葉世嵩、師傅,心中一時很是難受。他略微擦了擦雙眼中的淚水。一旁的李楠還沒等屋內女子唱完就對著陳羽冠小聲道:「羽哥哥,這個是北宋時柳永所寫的一首送別詞,名兒叫做*《採蓮令》*。」(註: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排行第七,也稱柳七。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進士。官止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佔有重要地位。他博學多才,被稱為才子詞人。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諧婉。他的詞,鋪敘展衍,不事雕飾。在宋詞的發展中,有開疆拓土之功。他的詞通俗淺近,旖旎近情。深受人們的喜愛。有《樂章詞》傳世。) 等李楠說完,陳羽冠笑道:「楠兒,你都快成為學問家了,真想不到,你竟然那麼有學問,什麼時候教教我,好讓我也知道知道!「聽見陳羽冠當面誇獎,李楠雖說這些日子來已經和陳羽冠習慣了,但還是經不住臉紅,心中兀自的感到高興。見陳羽冠望著自己連忙道:「我也是瞎碰上的,剛好這個女子所唱的這兩首詞,我也唱過,所以記得!」陳羽冠驚道:「你也唱過啊?哦,我想起來了,你和爺爺是靠這個生活的,這個我到忘記了,不過你還是很有學問了,看我什麼都不懂,什麼時候教教我哦!」李楠見陳羽冠說的誠懇用力的點了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