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鑒定師  第16卷 第八百七十章 屏風
    這倒數第二次其實駱天一進來就看到了,這東西駱天不陌生,周伯齋手上就有一件,而且還是奇芳齋的鎮店之寶,那就是屏風,這間藏室的這扇屏風擺在這間藏室的左邊,剛才荊老取東西時就是從屏風後面拿出來的。

    屏風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專用器具出現,屏風的誕生,開始是專門設計於皇帝寶座後面的,稱為「斧鉞」。它以木為框,上裱絳帛,畫了斧鉞,成了帝王權力的象徵。《史記》中也記載:「天子當屏而立」。經過一段漫長時間的發展,屏風開始普及到民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內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名位和權力的象徵。經過不斷的演變,屏風作為防風、隔斷、遮隱的用途,並且起到點綴環境和美化空間的功效,所以經久不衰流傳至今,並衍生出多種表現形式。

    古時,王侯貴族的屏風製作非常講究,用了雲母、水晶、琉璃等材料,在鑲嵌工藝上,用了象牙、玉石、琺琅、翡翠、金銀等貴重物品。可謂極盡奢華。然而,民間的屏風製作大都崇尚實用樸素。

    漢唐時期,幾乎有錢人家都使用屏風。其形式也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疊,可開合,漢代以前屏風多為木板上漆,加以彩繪,自從造紙術發明以來,多為紙糊。

    明代以後出現了掛屏,已超出了屏風的實用性,成為純粹的裝飾品。隨著社會的轉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難把它作為家庭的陳設品,以致其範圍逐漸縮小,只有在特殊的文化場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劇院、茶館、說書場等。近年來,海內外人士又開始對中國的古典傢俱感興趣,包括屏風在內的古典傢俱文化的美感正逐步被人們重新認識,我們希望人們能從傳統的屏風工藝中挖掘出新的美感,受到新的啟迪。

    這件屏風由四扇組合而成,在每扇屏風上均鑲嵌一塊玉板,在四塊玉板上用陰刻描金的技法刻有乾隆御題詩一首,在屏風的背面還有御題詩的楷書釋文。

    這屏風是屬於插屏,插屏是凡屏扇與屏座可裝可卸的座屏、硯屏等的統稱。明代以前,屏風多趨於實用,被歸為傢俱的一種,主要用於遮蔽和做臨時隔斷,大都是接地而設。清初出現的插屏和掛屏,則開始兼有供人欣賞之用。

    插屏一般都是獨扇,形體大小各異。大的可以有三米之高,多設在室內當門之處,根據房間和門戶的大小,來確定其高度;小的則只有二十厘米,就像自己眼前的這一扇屏風,就只有二十厘米高。

    插屏和多扇座屏的作用相差不多,主要是用來擋風和遮蔽,在室內,它又有裝飾作用。這種插屏以雙面心為佳,如果是以山水、風景為內容,則更美。由於山水、風景都具有由近及遠、層次分明的特點,雖置於室內,卻能起到開闊視野、消除疲勞的效果,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

    「荊老,這一套屏風是和田玉製的插屏,在工藝上又屬於嵌玉,嵌玉傢俱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採用玉石材料雕琢成各種人物、圓璧、瑞獸、花鳥等圖案,鑲嵌在桌案椅凳等傢俱的表面,起到點綴陪襯作用;第二種則是嵌玉屏蔽類傢俱,這類傢俱是將雕琢成各類圖案、鐫刻詩文的玉片或傳世古玉、仿古玉璧鑲嵌在硬木製成的屏風類傢俱的屏心中,屏心的玉雕則是此類屏蔽類傢俱所要表達的主題。」

    駱天又指著上面的題詩:「這詩是乾隆的詩,玉質為和田玉的中等玉質,如此大的規格,市場價值在百萬元以上。」

    荊老連連點頭:「駱先生果然是全才,對工藝也瞭如指掌,現在只剩下最後一件東西了。」荊老看了看時間,不知不覺中,已經是凌晨三點半了,荊老說道:「真是不好意思,駱先生,我真是老糊塗了,這麼晚了……」

    「沒關係。」駱天說道:「已經要到尾聲了,是不是,我要是就這樣回去,只怕也睡不著覺。」駱天看了看自己的手機,程真的短信來過兩次了,自己只有簡短地說明了一下情況:「荊老,這最後一樣?」駱天有些迫不及待了。

    荊老說道:「我這就去拿來。」

    這最後一件是一件古琴,在琴的底面刻有「綵鳳孤鳴」四個字和一首詩,以及「遠炎戊申」、「四梅道人鑒制」等字,在鳳沼裡刻有「李漁修於冶城」、「崇禎康舞秋日」的字樣,雁足為兩隻白玉所作。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神農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古代名琴有綠綺、焦尾、春雷、冰清、大聖遺音、九霄環珮等。

    不同時代製作的琴各有不同,在琴界有言:「唐圓宋扁。」唐代的琴與宋朝的琴形相比,造型較為渾圓,一般又在頸、腰內收部分作圓角處理。北宋初年的琴形,基本是模仿唐琴。後來,琴面的弧度漸漸自渾圓向扁平變化,形成了唐圓宋扁的風格。在長度與寬度上,宋琴的標準範圍較唐琴大。有的宋琴明顯短於唐琴,也有的明顯長於唐琴;在寬度上也是如此。而由於禮教在宋朝的風行,自北宋開始,琴的外形則主要以仲尼式為主。

    北宋晚期還出現了八寶灰(即將金銀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後制琴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官方甚至設局制琴,即所謂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間的過渡期製品,由於歷時比較短,現存的實物也比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況空前,不論皇帝親王還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寧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製作始於崇禎年間,據傳達四五百張之多,且式樣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編號刻款於腹內;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題「仰長江水」詩文以及「潞國世傳」大印一方,皆用八寶漆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