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天這時候才覺得口渴,他衝到廚房,找到冰箱裡僅剩的一瓶果汁,這還是程真和邵曉雅在這裡住的時候買的,也顧不上有沒有過期,扭開瓶蓋就一飲而盡,冰涼的液體讓體內一片舒坦,這熱度來得晚了一些,可是威力卻無法小視,駱天去洗手間對著鏡子,看到自己的眼眶下面有些紅。
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老爸說要研究鮮於樞手記,駱天得新將手記拿出來,打開,卻發現依然是不連貫的內容,前後對應不上,中間總像是少了什麼東西,老爸應該知道其中的玄機,卻不肯明示,讓自己來領悟,這無可厚非,他庇護得越多,自己成長的空間就越少,駱天將手記拿起來,躺在沙發上,頂上的燈光照在手記上,駱天發現紙上有些東西在影影綽綽,他激動得甚至打了一個寒蟬,這影影綽綽的東西正是少掉的那一部分,原來這本手記還有如此玄機!
駱天將手記死死地對著燈光,一頁一頁地翻過去,少掉的一部分重新回來了,內容終於連貫了,原來並不是鮮於樞自己隨便記下來的,只是這手記他做了一點小手段,駱天此時要揣測古人的心思了,鮮於樞自己是收藏家,鑒定家,這手記的內容是他一生的心血所在,他的心思應該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發現能夠流傳下去,另一方面,又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心血落到旁人手上,所以才設了這麼一個小機關,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掌握這本手記,這樣他在九泉之下應該欣慰不少了。
當然了,這只是駱天的想法,鮮於樞的想法如何,無可考證了。
當所有的圖例和註解變得完整,駱天迅速記下所有的內容,這上面記錄了元代以前紡織物加工工藝,還有瓷器的修復,比起現代的技術,它們更返璞歸真,更能保整古玩的完整性,而紡織物的加工工藝更有用,要修復一件漢代的服飾,除了清潔這外,還要弄清楚那個年代這件服飾的加工工藝,這樣才能將漏洞修補上,可惜不少加工工藝都已經失傳,想要用一模一樣的加工工藝進行修復,很難,所以我們在博物館裡看到的不少經復原的古織物,都是採用相似的紋路,並不是一模一樣,完整地修復,這實在是憾事一件。
駱天已經將所有手記上的內容記在腦子裡,根據相關記載,文物的修復、仿古業出現在春秋時期,在《呂氏春秋》、《韓非子說林》中都有記載有贗鼎的故事,至唐代已出現臨摹前人字畫等偽作之事,到北宋時期已極為盛行,尤以仿造青銅器繁多,多以商、周真器作模式,器型、紋飾仿得相當逼真。
元代以後,由於連年戰爭,仿製處於低潮,作工也比宋代低劣。但出現了民間專業仿古作坊,杭州的姜娘子、平江路(蘇州)的王吉等民間作坊仿製古銅器頗有名氣。明代仿製也不如宋代,民間作坊主要在江南,仿器多按宋代編者的 >仿製,並仿製一些漢代規矩銅鏡和唐代的海獸葡萄鏡等器,制工粗糙。但明代宣德年間所鑄的仿古爐,又稱宣德爐,它的式樣頗多,非常精美,獨具一格,並且以嘉興張鳴岐等人仿製的古代銅爐知名一時。
到清代更是百花齊放,幾乎所有古代文物都有仿製,同時出現了一大批專業仿古高手,如北京的范壽軒、趙允中、王盡臣、李玉彬、李墳堂、胡遷貞、潘承霖、王海等,濟南的胡麻子、胡世昌,並逐漸形成了四大派別,古董商稱其為:北京派、蘇州派、濰坊派、西安派。
北京派:由清宮造辦處的「歪嘴於」(稱為清宮藝人八怪之一),辛亥革命時期出宮在清宮附近從事古器修復為生,並收有七個弟子,如張文普、貢茂林、張書林、王德山、等他們在抗戰時期各自教出的部分徒弟,解放以後並進入了博物館,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的文物修復人員。
蘇州派:蘇州自明、清就已成了仿古作業的基地,清末民國年間、以周梅谷、劉俊卿、蔣聖寶、駱奇月、金潤生等仿古的銅器名匠名揚海內外,為今「南派」代表,現在文物修復界以南京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館等為「南派」之源。
濰坊派:主在形成於清代的乾隆、嘉慶時期,清末民國頗具規模。
西安派:西安是仿古作偽的地區,在具器物上偽刻銘紋便始於西安,主要仿造度量衡器,有蘇億年、蘇兆年兄弟和嶷眼張等著名工匠。
看到這裡會發現,作偽與修復息息相關,有時候在無法完成修復之時,為了重現古玩的本來面目,文物局的相關技術人員會進行仿作,還原文物本來面目,其中自有度。
文物修復工作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清除文物標本上的一切附著物,二是修補文物標本的殘缺部分,其目的是恢復它的本來面目,防止附著有害物繼續危害文物藏品。
並且文物修復要根據歷史的真實,不能憑主觀想像改動原物面貌,復原部分要求做到與其部分相仿,對每件所要求修復的文物,都應該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分別處理,反對以不成熟的技術隨便地使用在珍貴的藏品上,在進行修復時,首先要確定原製品材料類別,性能及其損壞情況,先做好文字繪圖,照相記錄,然後制定修復方案,修復用料要盡可能與原物一致,並盡量採用原製作方法和工序。
基於最後一點,這本手記對自己很有利,尤其體現在古織物上,駱天得獲至寶,又破獲了其中的機密,興奮不已,眼下是兩塊突然結合在一起的碎片應該如何處理,原有的金葫蘆無法容納兩塊碎片,駱天只有暫時放在家中,他需要打一個電話給老羅,定制一個比現在略大一些的金葫蘆,整理好了思緒,駱天終於躺在了床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