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計策合情合理,又極為可行,連沮授和陳宮都有些佩服。這三大謀士其實各有各的長處,沮授善於大局分析,特有的觀星之術更是讓他能夠大概預測吉凶;陳宮更擅長對人的分析,研究敵人心理絕對是一把好手;而郭嘉卻長於戰局分析,他對制訂作戰計劃並有效執行方面無人能出其右。因此在對袁尚的事情上,郭嘉看出了沮授和陳宮並沒有看到的厲害關係。
這時陳宮和沮授也表示贊同,目前無論是齊舜還是曹操都還沒有這個工夫去招惹在遼東已經紮了根的公孫度,平白樹敵的確也沒有必要。就算袁尚和高幹在幽州合兵,依然也不是齊舜和曹操的對手,這是所有人都堅信的事情。
於是袁尚就非常「幸運」地通過了樂陵,當然他也不是一點代價都沒有付出。趙雲的意思很明確,樂陵是他的轄地,不管是不是有意的行為,反正若是讓袁尚安然度過也實在太丟了龍騎的面子。
龍騎只是象徵性地進行了兩輪衝擊,袁尚軍就有近一萬人把屍體留在了樂陵。如果不是審配陣斬了幾人才穩定了潰散的軍心的話,也許袁尚的大軍就要在人數比他們少很多的龍騎面前繳械投降了。
但不管怎樣,袁尚終於進入了幽州地界,在范陽見到了高幹。這兩個人年齡相差不大,有沾親帶故,因此平時關係還算不錯。高幹一直都是由袁紹撫養長大,因此對袁紹自然是惟命是從,更不會有什麼非分之想。沒有了厲害關係,高幹就成為了袁尚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
這次也是一樣,看到袁尚的到來,高幹就主動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袁尚,自己甘願在他帳下聽命。心滿意足的袁尚手中終於又多了點資本,晚上睡覺也能睡的稍微安心些了。
————————————————————————————————————————————————————————
郭嘉終於向齊舜告辭,他要趕緊回去向曹操說明為何齊舜沒有把袁尚擋在樂陵,並把自己的計劃匯報給曹操,讓曹操盡快配合齊舜一起出兵幽州。
對郭嘉,齊舜還是有點依依不捨的。雖然郭嘉走前遺憾沒有真正幫齊舜獻過計策,白白浪費了齊舜這麼長時間的糧食。但齊舜卻自問在郭嘉身上學到了許多。
他們接觸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正是這樣一起面對敵手的時候最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對於袁紹的過程之中,齊舜與郭嘉經常促膝長談,各自交換看法。他也在參與郭嘉沮授陳宮等人的交流中學到了更多考慮問題的角度,拓寬了自己的思路和見解。
不過郭嘉也對沮授和陳宮的評價甚高,有這兩大謀士在,現在又多了田豐,齊舜此次西進應該問題不大。當然齊舜的實力也給郭嘉著實提了個醒,放眼曹操以後可能會有的敵手,齊舜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現在他們雖然還是盟友,可天知道當他們的協議過期了之後雙方會以什麼樣的面目再次會面。曹操放棄西進只是暫時性的,因為在東邊的劉備和南邊的孫策都是他要解決的問題。這兩個人和現在的齊舜相比實力都相對弱些,如果能一舉拿下徐州和揚州,曹操稱霸天下的成功幾率就會高上很多。
到了那個時候,齊舜也許就是曹操下一個目標了吧。
望著一臉不捨的齊舜,郭嘉心中一歎。他們都生在了這個亂世,就算相互之間感覺不錯,也會因立場不同而注定不能成為朋友。不過也許在他的心底還隱隱有著一個希望,那就是終有一天他和這個年輕有為的齊王殿下能真正心貼心的散步聊天。
未來的事,誰又知道呢?對未來的不可知,也許正是人生中最令人興奮和激動的一個方面吧。
——————————————————————————————————————————————————
曹操並不是個頑固的人,郭嘉的建議非常有道理,他立刻接受。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曹操的大軍就從南皮北上,攻下了公孫瓚曾經的重鎮右北平。大漢帝國建立以來,右北平就是對抗匈奴外族的重要據點,在武帝時期就多次從此處兵深入大漠。在公孫瓚多年的經營之下更是固若金湯。可今時不同往日,高幹並沒有公孫瓚的本領,袁家也已不是那個稱雄河北的名門望族。在選擇了集中兵力守住范陽和易京的決策下,幽州東部已是形同虛設。因此曹操並沒有費太大的勁就成功遏制了袁尚東進的道路。
這個情況審配並不是沒有考慮到,作為一個謀士他還是盡了自己的責任。他也向袁尚提出把遼東作為後路的想法,可被許攸無情地駁斥,而袁尚也支持許攸的觀點。也許袁尚已經被曹操打怕了,讓他從手中十萬大軍中分出幾萬來守住右北平?當然不行!如果分了兵,那范陽和易京的守備力量勢必會減弱,要是被曹操和齊舜各個擊破,那豈不是更慘?還不如嚴守范陽,堅壁清野,消耗曹操的資源來得更為可行。
袁尚有這個想法還基於另一點,那就是當年公孫瓚在易京*,可並沒有燒掉易京中存放的糧草。公孫瓚當時自詡可以在易京率大軍舒服生活十年,並不是沒有依據的空話。要不是齊舜等人從地道進攻,這個堅城還真的很難短時間之內被攻下。現在這些糧草都已被高幹儲存了起來,他們雖然有十萬兵馬要吃糧食,可光從易京搶來的庫存就足以讓他們支撐近三年的時間。
三年,三年之後天下變成什麼模樣又有誰知道?三年中的機會多如牛毛,說不定還能讓袁尚東山再起。
看著自信滿滿的袁尚和洋洋得意的許攸,審配搖頭歎氣,卻毫無辦法。
袁尚的想法也不能說錯。袁軍一敗再敗,士氣低落,士兵困頓,的確需要時間來調整。可曹操和齊舜這兩個如狼似虎的人又真的會給他們這個機會?當年公孫瓚也是同樣的自信,可結果呢?還不是早已腐化在泥土當中,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
事實證明了審配的擔心絕對是有道理的。因為齊舜和曹操在不久以後就同時動了與袁家交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進攻。
范陽和易京是兩個最大的城市,也是袁尚和高幹分別鎮守的要塞。而齊舜和曹操就一人一個,分別認領了這兩個目標。
易京歸了齊舜。這個城池和齊舜真是有緣,滅公孫瓚,滅袁家,齊舜最後一戰都是在易京打響。
再挖地道已是不可能了,高幹又怎會不知這個潛在的威脅?如果從正面攻城,就算已齊舜軍的強悍,也依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難道就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經過了這些年的陣仗,對齊舜來說,不可能才真的是不可能。
兩天之後,一份易京的最新戰報送到了曹操的案頭,戰報的內容很簡單,寥寥數語就總結了這個堅固的城池再次陷落的過程:「齊舜率軍進攻,高幹親上城頭督戰。齊舜在百丈外一箭正中高幹肩部,高幹瞬間化為腐屍。易京士氣崩潰,開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