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靜當街朝著電話吼了一句,引得無數路人停下觀望。她知道自己失態了,可她卻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當關心過頭的時候,就很容易變成指責。
原本她只躲在暗處獨自舔著自己的傷疤,傷心也罷,煩惱也罷,都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在外面她還是那個自信滿滿,被老公疼愛的都市麗人。可後來蘇洋和秦蓮知道了,她也就當多了兩個可以傾訴的對象,當自己壓抑到無法承受時,可以借她們的肩膀靠一靠,就當給自己的心靈找了一個暫時停靠的港灣。可她沒想到,連好朋友也開始指責她了。
她知道蘇洋是因為著急才說出這樣的話,可她難道就不著急嗎?她比誰都急,可又有什麼辦法呢?連醫生都沒有辦法的事,作為病人又能怎麼樣呢?這麼久了,她卻連病因都搞不清楚,只能聽醫生的話,每個月帶著希望來,捧著一堆中藥回去,然後熬藥,喝藥,等待著奇跡的出現,可最終呢,還不是每次都以失望告終。
有時候她也會想,乾脆就丁克算了,一輩子兩個人過,不用受養兒育女的苦,趁現在年輕多賺點錢,老了兩人手牽手去環遊世界,不也挺好嗎?可最終她斷然推翻了這個念頭,她不甘心啊,她不甘心被別人說自己不會生!
鈴鈴鈴,手機又響了,這次是秦蓮打來的。蘇洋雖然性子急,但不八卦,於靜從而判斷出秦蓮打電話過來跟蘇洋沒關係。
可她仍然不想接,怕將自己不良的情緒帶給別人。可手機卻固執地響個不停,她只好接了,勉強擠出一抹笑容。
「老於,你們春悅居那套房子是不是出租了?」
「沒有啊,家輝他侄女住著呢。」
「原來這樣,怪不得我剛才見到家輝的車從那小區裡出來,我還以為看錯了呢。」
「他可能是去交管理費了。怎麼啦,有事嗎?」
「哦,沒什麼,我是去我媽哪,剛好見到就問一下。有個電話進來,下次再聊。」
於靜攔了一輛的士,回想著秦蓮剛才所說的話,覺得她似乎有話要說,但又不想說明白。
秦蓮說話不像蘇洋那麼直白,她喜歡拐彎抹角,往往一件很簡單的事,卻非要將它說得很複雜。像比如剛剛這電話,她應該是想告訴於靜,她看到顧家輝的車從原來的小區裡出來,覺得奇怪,但她就偏不這樣說,而是先問於靜是不是把那套房租出去了,再自然地引出顧家輝的車從原來小區出來的事,讓於靜自己去琢磨。
這女人活得該有多累呀!兜了這麼一個大彎,於靜暗自歎了一口氣,她不就是想提醒自己要多留意自己老公嘛!於靜換了一個舒服一點的坐姿,懶散地靠在後背上,閉著眼睛想心事。
秦蓮也不是個八卦之人,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不會無中生有,這個特點跟她和蘇洋一樣,正因如此,她們仨人才會如此投緣,互相信任。
可是家輝怎麼突然去春悅居呢?難道真的是去交管理費?
「師傅,先去下春悅居。」
「好的。」
的士在春悅居小區前停了下來,於靜思索了一下,手在門把上放了良久,最終卻沒有勇氣打開車門,而是交待的士司機繼續開。
她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借口,夫妻之間要互相信任,她不想做一個每天就像小狗一樣,聞聞老公身上有沒有別的女人的香水味的妻子。可是多年以後,她才知道也許她錯了,正是因為她的過分信任,才給了丈夫越來越多背叛婚姻的機會。不過後來她又想,如果她當時真的像其他妻子那樣,因為懷疑而把自己變成一個偵察丈夫的追蹤器,就算被她偵察到了丈夫出軌的證據,他們的婚姻就能保住嗎?
意外的是,車剛開離春悅居不遠,她就看到俞春跟一個陌生男人手拉手從她的車前走過,看樣子十分親密。
於靜不認識那個男人是誰,回到家,她問顧家輝,他的侄女是不是談戀愛了?
顧家輝當然說沒有,因為其實他也不知道。既要掌管公司,又要照顧兩頭「家」,他哪有閒功夫過問侄女的感情問題。
顧家輝反問於靜,為何這麼問。
為避免被顧家輝誤會,於靜並沒有跟他說她之前經過春悅居看到俞春跟一個男人手拉手的事實,只說是隨便問問而已。
於靜突然又想起秦蓮說的話,問:你昨天去春悅居了?
顧家輝愣了一秒,眼不跳心不慌地說,是啊,去交管理費了。
還真巧呢,於靜心裡隱隱有些不安。
眨眼間,又幾個月過去,冬天來了。
雖然靠喝中藥懷孕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但於靜仍然不敢停下看醫生的腳步,現在雖然艱難,但起碼還能給自己和別人(例如公婆和丈夫)帶來一絲希望,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希望,於靜都必須堅持往下走。
父母每次打電話來,想問又不敢問的語氣,讓於靜覺得胸口中壓著的石頭越來越沉重,沉重得她連呼吸一下都覺得有點困難。
而公婆的電話她是斷然不敢聽的,一來她是沒話跟他們說,二來內心深處很怕再聽到責罵的聲音,她怕她會堅持不了,轟然倒下。
奇怪的是,顧家輝並沒像以前一樣強求她隔一段時間就要主動打電話問候他家人,不知道是忙於應酬連強求她的時間都沒有了,還是開始對她放任自流,或者是已經接受了於靜的這種習慣。
週末的時候,於靜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裡,安靜地看書,以此打發胡思亂想的時間。
最近父母除了偶爾打一兩個電話過來關心,幾乎不來她家串門了,她也很少回娘家。她知道父母的難處,女兒不爭氣,讓他們沒面子了,雖然表面上她是不承認是她的問題的,可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卻讓她無法理直氣壯地說懷不上孩子這事與她無關。
內心深處她還是很想回娘家的,她多想在爸爸身邊撒嬌,或者嘗嘗媽媽親手做的菜。可是她卻不敢去,她怕附近的鄰居們因為關心而問起她不想回答的問題。回娘家這事,就像小時候放鞭炮一樣,讓她又喜歡又害怕,最終害怕戰勝了喜歡,她只好躲家裡不出門了。
但碰到事的時候,家裡也不一定是寧靜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