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超後期的筆記整理】
翻閱人體醫學各方面書籍,證實喪屍的大腦為其最核心部分,其行為舉止及各種特徵均和大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具體分為以下多個方面:
一 物理能力
毫無疑問,喪屍有著無限的耐力,攻擊力,雖然力量和正常人類懸殊不太,但其永不停歇的軀體賦予了它們巨大的優勢,加上痛感消失殆盡,被稱作為「殺人啃食機」一點也不為過。
影響人體力量的大小:其中一個因素,也取決於沒只喪屍的本身人體肌群體質,人體肌群的收縮力也被稱其為肌群拉力,是一種力學結構的變量狀態。肌纖維的粗細,決定了人體肌群力量的大小,衡量肌群發達程度的指標,是肌群的生理橫斷面,換句話說,肌肉中肌纖維數量多且粗壯,其肌群的生理橫斷面就越大,肌群也就越發達,爆發力也就越高。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腦部神經所發出的信息刺激量有著直接的關係。
關於物理能力和大腦的關係:一些腦部醫學書上指出,人體肌群的收縮主要是人類大腦對肌群發出的收縮運行指令,也是化學物質的活動合成參與,且肌群興奮刺激信息來源於大腦神經對肌群的信息刺激作用。
大腦其實對肌纖維進行滑動收縮刺激信息起到閥門數值高低的控制變化,也就是說大腦掌握著人體肌群的平時活動量和承載量,它可以對物體實施重量的預測,當肌群到達或者接近最大承載力點時,肌群的神經就會發出一種超負荷狀態的極限信號,此時,大腦就會發出肌群停止收縮命令,否則,當肌群最大爆發力超過本身的極限時,肌纖維細胞分子鍵就會出現斷裂,其表現症狀為肌肉拉傷等因素。
喪屍大腦對物理能力的控制:喪屍在對外的力度輸出已經不再受限制,也就是說,大腦已經對肌群不再起到收縮滑動數值高低的控制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喪屍每次揮舞手臂的力氣會十分的強勁,為什麼當人們被喪屍抓住以後會發現無論怎樣掙脫都十分吃力的狀態,唯獨將其手臂砍去,否則迎來的將會是喪屍的血盆大口。
二 視覺能力
視覺的形成過程:光線->角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視覺中樞
眼睛對於喪屍來說,幾乎可以看成可有可無的東西,之前的幾次事實證明,它們在夜間也可以高效率的追蹤人類,並且在實驗室裡再次得到論證。
此外,人類與喪屍運用視覺的最大區別在於,自出生以來,我們就是視覺導向,我們只會在首選感官失去功能作用時才會依賴其他的器官最為替代品,喪屍則不然,它們沒有繼承人類這一致命性的弊端,並且,當腐爛程度達到一定的時候,喪屍視覺便會失效。
所以,視覺作為一個精確定向器官,已不再重要。
視覺與腦部的關係:介於視覺不是喪屍首選器官,其重要性相對較弱。能力和知識有限,它們被光源吸引這一現象目前尚無法解釋,醫學書籍上並無過多這方面的資料,且並不能確定喪屍是靠視覺來尋找光源。
三 聽覺能力
聽覺的形成過程: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鼓膜振動->聽小骨->內耳->耳蝸內纖毛刺激產生神經衝動->沿聽神經傳入大腦皮層->聽覺中樞
正如上面所描述,喪屍沒有繼承首選器官失效後再依賴其他器官代替,而是動用所有感官來搜尋並定位獵物,且聽覺敏感度要遠大於正常人類。
現象表述:喪屍在聽到聲響後,動作遲緩,且眼球呆滯,扭動頭部的過程可以約發現耳朵似乎佔了主導地位。
介於對喪屍高靈敏度的聽覺能力,作出如下大膽推測:它們可以承受更高分貝的聲強,它們能察覺到正常人類平日可能忽略掉的聲響,它們或許可以接收到正常人類無法接收的超高頻或超低頻聲波。
四 嗅覺及味覺能力
嗅覺是一種遠感,它是通過長距離感受化學刺激的感覺,且嗅覺和味覺之間存在相互關係。
醫學書籍上說明,在身體都正常的狀態下,不同的人對於同一種其為物質的敏感度有著很大的不同,有的人甚至缺乏一般正常人所具備的嗅覺能力。
介於此上述,喪屍則統一的表現為對血肉的極度喜好,且嗅覺敏銳,高出正常人類,除了天氣原因影響氣味分子擴散速度以外,它們都可以在任何環境中優先分辨出人類血肉的味道。
推測:介於喪屍生命週期的局限性,它們的嗅覺能力已被發揮至最大化。
通過魚肉試驗,喪屍部隊其他肉類感興趣,嗅覺神經刺激只對人類的新鮮血肉產生刺激,既而傳入大腦皮層,發出指令。喪屍對已經腐敗的人肉不感興趣,究其原因可能來自於肉體腐敗後產生的化學氣味無法使它們嗅覺神經產生刺激。
五 觸覺能力
醫學解釋:觸覺是接觸、滑動、壓覺等機械刺激的總稱,大多數動物的觸覺器官遍佈全身,人類的皮膚位於體表,依靠表皮的游離神經末梢來感受溫度、疼痛、觸碰等多種感覺。人的神經系統和皮膚之見有著十分重要和密切的聯繫。
大腦與觸覺的關係:醫學資料顯示, 人體皮膚與大腦是由同一組織產生出來的,皮膚可以看做是人腦的外層,或者說是人腦的延伸部分,皮膚極其豐富的感覺感受器就是有力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