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後傳之鳳凰涅盤 武林 第九十一章:鄱陽湖大戰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實乃人生一大幸事也……」打下了襄陽,郭子興的人生目標也就達到了,他真的覺得老了,病了,打不動了,也不想再打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要想驅逐蒙古,恢復中華,這場戰爭就必須打下去,不過現在郭子興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迫切需要一個能統兵之帥。郭子興第一個就想到了找軍師劉伯溫商議。劉伯溫第一時間來到了病榻前。

     「軍師啊,你前段時間用反奸之計,謊稱孛羅帖木爾要謀反,借元順帝的手殺掉了孛羅,實在是為我軍除掉了一個心腹大患啊」。郭子興讚歎道。

     「哪裡,哪裡,這只是我中狀元時暗中有幸觀察到元順帝這個人的舉止,得出的結論。不值得一提。」劉伯溫回道。

     「軍師,你好眼力啊~」郭子興皺了皺眉道:「軍師啊,我已經老邁了,再也騎不得馬,舞不動劍了,現在連走兩步子路都很吃力,而且我郭家義軍,連年征戰,損兵折將,今東有張士誠,西南又有陳友諒,北面還有元朝的殘部,我想退位讓賢,選出一位得力之帥統領大軍,你看誰人合適。」

     「郭公,你自己認為呢?」劉伯溫反問道。

     「徐達如何?」郭子興第一個就想到自已姑姑的孫子,畢竟肥水都不想流到外人田里去的,能用自己人的都要用自己人的。

     劉伯溫當然知道這個白髮將軍的想法,他只是搖頭不語。

     「常遇春呢?」郭子興見狀只好放棄了自己的原則。

     「此人有勇無謀,只是一莽夫而已,」劉伯溫直截了當地否決掉了。

       郭子興接著又推薦了殷天正,楊逍,方國珍等等十六位戰將,皆不合劉伯溫之意。

    正在郭子興遲疑之際,劉伯溫笑了笑道:「郭帥,其實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若一公正身為天,側身又為子,可以代公乎?」

    「果真有此人那就太好了?」郭子興忙問道。「劉賢侄,他在哪裡?」

    「正在我軍中,」劉伯溫道。

    「那快去領他來見我,」

    一柱香後,劉伯溫帶著朱元璋,進來見郭子興,郭子興上下打量了朱元璋一番,連道三聲:「好!好!好!軍師果然好眼力。」而朱元璋仍然莫名奇妙,傻乎乎地站著。

    次日,郭子興向全軍宣傳正式將位子傳給朱元璋,朱元璋把明教所有的力量留在了襄陽,用於保衛郭子興,馬秀英後。自已帶著劉伯溫、章溢、葉琛、宋濂、馮國用、馮勝、徐達、常遇春、李善長、方國珍五兄弟等和其餘的十萬大軍,開始了證明自己實力的東征。

    第一仗徐達,常遇春就奪回了穎州,並一口氣佔領了應天,在此後長達三年的時間裡朱元璋採用了自己胞弟朱升的建議:「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他同時也接受了劉福通給他的「吳國公」的任命,舉著郭子興的大旗,招兵買馬,休養生息。

    「張士誠最富,陳友諒得到了元朝的支持最強,而留給朱元璋的恐怕只有最忠勇猛了」。欲得天下,先除陳友諒。

     楚終非天下之主也。

      此時陳友諒佔據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帶,地廣兵多,建立了一個強大所謂的大漢的政權。見時機成熟,他接受了元順帝的聖旨,率領自已的水師,從採石沿江東下,進攻應天,一心想消滅朱元璋。

      朱元璋趕忙召集部下商量對付漢軍的辦法。有的說,跟漢軍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張逃到鍾山死守;也有人主張拼一死戰,如果失敗,再逃不晚。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只有劉伯溫站在一邊,一聲不吭,氣定神閒。

    朱元璋猶豫不決,於是把劉基單獨留下來,其餘諸將皆各自散去後。朱元璋道:

    「不知先生可有退敵良策乎?」

    伯溫道:「我認為那些主張投降和逃走就罪該當斬!大仗未打,豈有逃跑之理?」

    朱元璋道:「那先生可有退兵之良策?」

    劉伯溫道:「陳友諒遠道而來,我們正可以逸待勞,並設伏兵,抓住其弱點定能破陳友諒」

    「好,那就按先生的意思辦」,兩者促膝而談,至天明,終於把破敵計策定了下來。

    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跟陳友諒是老相識。朱元璋把康茂才找來,道:

    「此次陳友諒來進攻,我欲要引他上鉤,請寫封信給他,假裝投降,答應做他的內應;再給他一點假情報,要他兵分三路攻打應天,分散他的兵力。」

    康茂才回道:「這事比周公打黃蓋容易多了。小弟家有個守門的老僕,曾經陳友諒當過差。派他送信去,陳友諒定會中計。」

    「好,你這就去辦」           「是」

    康茂才不敢耽誤,匆忙返回家中,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寫了信,連夜叫老僕送給了陳友諒。陳友諒見了老僕送來的信,十分高興:「康公現在哪裡?」

    老僕回答道:「現在他帶了一支人馬,駐守江東橋,專等大王去。」

    陳友諒連忙又問:「江東橋是啥樣子?」

    老僕道:「是座木橋,容易認得出來。」

    陳友諒跟老僕談了一陣,吩咐左右擺上酒菜,讓老僕飽飽地吃了一頓,才打發他回去。臨走的時候,陳友諒對老僕道:「回去跟康公說,我馬上就去江東橋,到了橋邊,我叫幾聲『老康』,請他馬上接應。」

    老僕回去後,把陳友諒的話全向朱元璋回報了。朱元璋連聲叫好,當夜派人把江東的木橋拆掉,改成一座石橋。

    朱元璋從陳友諒的逃兵那兒得到情報,弄清楚他們進攻的路線,就讓大將徐達、常遇春等分幾路在沿江幾個重要關口埋伏了人馬。朱元璋親自統率大軍守在盧龍山,佈置兵士準備好紅黃兩面旗幟,規定了信號:舉起紅旗就是通知敵人已經到來,舉起黃旗就是命令伏兵出擊。一切都準備好了,只等陳友諒自投羅網。

    陳友諒自從老僕走後,立刻下令全體水軍出發,由他親自帶領,直駛江東橋。哪想到到了約定地點,竟沒見木橋,只有石橋。陳友諒的部將們都起了疑心。陳友諒想,別管他是石橋還是木橋,只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到石橋旁邊,一連喊了幾聲「老康」,也沒人答應。陳友諒這才想到自己上了當,急忙命令船隊撤退。

    朱元璋發現敵人中計,立刻叫兵士舉起黃旗,發動進攻。一霎眼間,戰鼓齊鳴,岸上伏兵一起殺出,水港裡的水軍也加入戰鬥。

    陳友諒受到突然襲擊,幾萬大軍一下子亂了套,被殺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數也數不清,兩萬兵士、一百多艘戰船被朱元璋的將士俘獲。陳友諒在部將保護下,游上了一條小船,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經此一役陳友諒大傷元氣。朱元璋的聲勢卻越來越大。陳友諒哪肯甘心,他養精蓄銳,決心要報這個仇。又過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戰船,又帶領六十萬大軍,進攻洪都

    朱元璋親自帶領二十萬大軍援救洪都,陳友諒才撤去包圍,把水軍全部撤到鄱陽湖。朱元璋把鄱陽湖出口封鎖起來,堵住敵人,決定跟陳友諒在湖裡決戰。

    陳友諒的水軍有大批戰船,又高又大,一字兒排開,竟有十幾里長;朱元璋的水軍,卻儘是一些徵用來的小漁船,論實力比陳友諒差得多。雙方連續交鋒了三天,朱軍都以失敗而告終,陳友諒正在哈哈大笑,自鳴得意之際。一支萬餘人的重裝騎兵趕了過來。

    「報告朱將軍,馬小姐帶著五十門紅衣大炮趕到,」青翼福王韋一笑奉了馬秀英命令前來通報道。

    「好,好,好,來得真急時!!!」朱元璋道。

    「楊逍,把火把給我,」

    「是~小姐」楊逍把炮對準陳友諒的寶船,把五十門大炮裝全部炮彈,把火把交到馬秀英的手中道:「小姐~請~」

    馬秀英高聲道:「壽輝哥,英子今天給你報仇了~給我開炮……」

    「轟……轟……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