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歷二百二十六年,平宗六年九月初九,少年帝王,平宗皇帝下旨改革後宮制度,廢除後宮中所立「四夫人」、「九嬪」、「二十七婦」、「八十一御妻」的編制,廢除「八十一御妻」這一條制度,直將後宮人數大減了。
此旨一下,朝中議論紛紛,眾說紛紜,有反對之聲,卻也有大加讚賞之聲,反對之人亦曾諫言,大搬祖宗家法,可都被蕭若雨駁回,讚賞之人亦稱平宗皇帝聖明,此舉極其有益。
又宣旨:立梅碧瑤為淑妃、呂曼清為賢妃、張絮君為德妃、禮部尚書之女邢雅月為貴妃,分別又封了六人的嬪之位,二十七婦之位竟皆滿了。
皇后位子空懸未立,四夫人地位平等,無高低之分。
梅琳雖氣他當真改變了祖宗定下來的規矩,卻也不好發作,再加上蕭若雨立了她所諫的三位女子為妃,亦消了不少怒氣。
民間傳言不斷,大抵是說自古以來不少帝王不斷充納後宮,沉迷於女色之中,荒廢朝政的不乏有之,此舉不僅一掃平民百姓對帝王好色淫
蕩沉迷女色一說,而且大減後宮的開支,對此舉大加讚賞,說蕭若雨不愧為「曠世無雙」的帝王。
十月已經是秋末了,天氣漸涼,多雨,一下雨便下個不停一樣,是個不好的時季,潮濕的空氣中透著些涼涼的意味,讓人家的心也覺得透著一絲涼氣,難怪人家常說悲秋悲秋,大抵是這樣的意味。
所謂無風不起浪,無事難生非,本來極其平靜的一池水就被這突然的浪花給攪亂了。
聖旨才下來半個月不到,梅碧瑤才進宮半月未到,就傳來右相梅颥暴斃在家,右相年歲已高,本就百病纏身,近來一直雖然一直都在服藥,可因孫女進宮為妃亦是高興滿懷,病痛也少了許多,看起來紅光滿面、精神甚好的模樣,誰亦未能料到這麼突然離去了。
可這年紀大了,意外總是隨時發生,臨死前精神好的亦可看作是迴光返照之勢,對於他的死未多加追究,只能說是時辰到了,扼腕歎息之餘,平宗皇帝蕭若雨下旨厚葬了他。
對於剛進宮的碧瑤來說更是一大打擊,蕭若雨一邊好言相慰,一邊頻頻將賞賜送入碧瑤宮中,以慰其喪親之痛。
一大權臣就這般離開人世,惋惜之餘,這右相之位成了人人必爭之位,右派之人雖已梅颥為首,卻也沒有顯示出樹倒猴孫散的局面,依舊與左派成對抗之勢。梅颥雖是權臣,卻非奸臣,對朝廷是絕對衷心,雖狡詐如狐狸,卻也未曾做出有損朝廷威嚴之事,對於其門下之人亦管之甚嚴,備受讚賞,所以,右派之人皆是嚴謹而又衷心之人,大可利用,畢竟於朝廷有益。
一面是左派之人的暗暗爭奪,一面是右派之人的頑強抵抗,而蕭若雨自由他的盤算,以他之見,坐這個位子最合適的當屬上官宣。
事情看起來雖然極其簡單,不過是提攜一個德高望重的官員為右相,此人只要德才兼備,德高望重,能擔此任便已足夠,可做起來卻沒有這麼簡單,想要平衡兩股勢力本就極難,更何況現在暗湧正緩緩而流,他自是不能草率做出決定,一定要考慮周全。
蕭若雨會有這樣的顧慮亦是不無道理的,想來是因為任命兵部尚書的事情而多生了一份心眼,兵部尚書孫仲與蕭榐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卻也是個幹練的人,做事果斷、考慮周全、冷靜沉穩。
而這次卻不是任命一個尚書而已,而是當朝右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決不能馬虎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