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雨辰並不清楚,在北宋此時,趙氏孤兒的故事是否有過戲劇演藝,不過,有沒有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可以讓人聯想點什麼。
太后緩緩說了一句,「就是那個郎中程嬰救了趙家後代的故事嗎?」
蘇雨辰輕輕一笑,「太后好聰明,就是這個故事。」
太后也輕笑了下,「這個故事,老身聽說過。」
「不過,侍兒講的不是這個故事,侍兒之所以問太后,只是因為,侍兒講的故事裡的一個細節,和這個趙氏孤兒裡的細節有些相似。」
太后哦的一聲,隨後說,「什麼樣的細節啊?」
「程嬰救出趙家孤兒後,把他撫養長大。一天,程嬰拿出幾幅畫,給趙家孤兒看:畫上面的圖,就是描述趙家被斬殺的過程,以及孩子後來的生活。侍兒這個故事也是由幾幅畫引出的。」
蘇雨辰就從袖籠裡掏出幾張紙來,展開,給太后看。
第一張是:三個男人,一個大著肚子的女人,女人很漂亮,很高貴的樣子。
第二張是:一個中年男人懷抱著一個嬰孩兒,嬰孩兒哇哇大哭,一個老者愁眉苦臉,另一個年輕一些的男人猶如瘋子一般,披頭散髮。
第三張:老者更加白髮蒼蒼,中年男子滿臉慈孝注視著一個十來歲大小的女娃兒,女娃吹著笛子。
第四張: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孩兒站在一間茅屋外面,屋子裡三個男人,一個老者,一個中年男子,還有一個四五十歲的男子,三個人在講述著什麼……
第五張:女孩兒很渺小,天空很大,上面全是白雲繚繞。
第六張:一頂轎子,裡面坐著一個女孩兒,前面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宅院。
第七張:雍容華貴的女人前面,跪著一大片雍容華貴的女子,一個小小的女孩兒偷偷抬頭,注視著高高在上的那個高貴女人。
第八張:小女孩兒淚流滿面,邊上寫著:娘,您還記得您的女兒嗎?
「太后,這幾幅畫就是侍兒想要給您講述的故事。其實,畫中的女孩兒就是侍兒一個要好的朋友。她一出生,她的親娘就離開了她,沒幾天,她的爹爹因為思念她的娘親,也走了,並且杳無音信,是她的爺爺和大伯養大了她。她以為大伯就是爹爹,為了她,大伯默認做她的父親。」
「儘管爺爺和爹爹特別寵愛她,但她小小的心靈,還是渴望有個娘親疼愛她,像別的孩子那樣,在娘親懷裡撒嬌嬌嗔。可是,她知道,那只是她的一個夢而已,因為爹爹爺爺都說,娘親生她的時候已經過世了。所以,她又平添了一份內疚,認為是自己害死了她的娘親,每到自己的生日,爺爺和爹爹給她慶生的時候,她會暗暗給娘上柱香,希望娘親早日投胎,到一戶好的人家,享受幸福快樂的生活。」
「有一天,家裡來了一個客人,客人走後的當晚,爺爺和爹爹帶著她,連夜離開家鄉。她問為什麼?爺爺說,他想在離開人世之前,再看一眼京城的風貌。年紀還小的她,信了爺爺的話。先是在京城郊外住了半年,她爹爹在京城找到營生後,租下房屋,祖孫三代又進了城裡。」
「郊外住的那半年,爺爺交下了幾個好鄰居,隔一段日子,爺爺就會出城去哪裡小住幾日。所有的改變,是在又一次出城見友的途中,爺爺見到了十幾年未見得小兒子。原來,小兒子就住在另一個村子裡,這一次是出來行醫問診的。父子倆人先回到兒子的茅屋裡,歇息了半日,這才跟著老父親進京城,來到她的家裡。」
「爺爺和爹爹說,那是二叔,她也就以為是二叔。讓她高興的是,這個二叔似乎比爹爹還要疼愛她。那天,她回屋睡下,卻怎麼也睡不著,就想著去看看二叔。剛走到門口,就聽見了屋子裡,爺爺爹爹二叔在說話。好奇心驅使她,沒有立刻進去。」
「這一聽,她才知道,二叔是親爹,爹爹是大伯,她的親娘還活著,活在那個令人羨慕的大院子裡。於是,她決定,她也要進去那個大院子,她要見她的親娘,問問她,為什麼不要她?既然不要她,緣何要生下她?」
「她真的踏進了那個富麗堂皇的大院子裡,她也終於見到了它的親娘,跪在那裡,偷偷仰望她,她終於知道,親娘為什麼要拋棄她了,原來,那個大院子有著迷魂藥,她的親娘迷失在裡面了。看到娘那麼幸福,她的心惶惑了,她在想,自己要不要,該不該,去認親娘,如果因為自己的相認,讓親娘丟了那份幸福,作為女兒就是不孝了。」
「日日相見,卻不能相認,那份煎熬、那份痛苦、折磨著她,可是,親娘的那張笑臉,卻又讓她欣慰。隨著時間的流失,最終,她決定,不再相認了,只要每日裡見到她,知道她健康,知道她快樂,她就心滿意足了。」
「雖說親娘拋棄了她,但她並不恨她,她想,娘心裡一定有苦衷,娘不會是故意不要她的,娘回到這個大院子裡來,是因為這裡還有一個讓她牽掛的人,畢竟那個人在她之前,這樣更能夠看得出,娘是個善良的好人。所以,她的心裡開始充滿了甜蜜,她開始想像日後的每一天,她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她。」
「直到親娘殺人的本性露出來,她的心震盪了,撕裂了,崩潰了,也絕望了,儘管她知道,她不該幫著她,但她還是選擇了去做親娘的幫兇。她想,如果她告訴親娘,自己是她的親生女兒,還會讓她去做幫兇嗎?但她沒有說,她知道,選擇了娘,也就同時選擇了另一條路。」
太后手中的畫兒,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