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危險,寡人也不怕,寡人能征善戰。」楚王雖然足智多謀,卻剛愎自用,驕傲得有時候過了頭,可以被別人利用。這也難怪他,哪個大國的君主在小國使臣面前,不狂妄呢。
「國王真是令在下佩服之至。」息國使臣連忙拍馬屁。
「好,寡人御駕親征,走一趟息國,就當散散心。」那個時候,還沒有旅遊這一說。
楚國發兵之前,和息國作過周密詳細的安排。討伐檄文更是天天念,念得震天響,就是為造勢作的準備。
楚國號稱有精兵十萬之眾,楚王御駕親征,攻打息國,討伐息國使臣的無禮。
十萬精兵?不多也不少,如果實在是精銳部隊,如果小國得不到其他國家幫助,還真有可以被滅掉的危險,但是,也不足夠嚇人,不對,嚇國,只要兩三個小國聯合起來,積極努力,打敗十萬楚軍,不至於手到擒來吧,也不成問題,特別是象息國這樣實力還算相當不錯的。這樣一來,蔡王才能沒有顧慮、放心大膽出兵。
兩國交界,只要帶兵到邊境上就可以,不需要假道別的國家,楚王的軍隊不慢,這一天,就來到與息國接壤的地方,越過邊界線,進入息國境內,在遇見的息國第一座邊城前,安營紮寨。
第二天,楚國軍隊就和息國邊城守軍首先展開一次拉鋸式大演練,你前進幾步,我後退幾步,喊殺聲震天,塵土四處飛揚,其實只是對對陣,練練兵,只有一個士兵受傷,還是不小心被自己一方不長眼的將士碰破的皮。
息國第二撥使臣到達蔡國。先前過來一撥,蔡王只說考慮,沒有給予肯定答覆,也就是並沒有出兵的意思。
這一次,息國使臣急了,「國王,前面我國使臣的話,國王應該出兵的理由,我想他們已經論述得很詳細,在下不想再一一細說。在下這次來,是一定要請求國王出兵援助我們息國的,我們蔡息兩個國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息國有個三長兩短,下一次很快就會輪到蔡國發生不測。我們息王為使蔡王能出兵,在下來時,跟在下說,向蔡王承諾,無論國王有什麼條件,預先撥給足夠的兵餉,戰勝以後割地,這些自然理所應當,只要是國王提得出來的,為搭救我們息國迫在眉睫之急,無論什麼,我們息國都答應。」
其實最明白不過,儘管根本一個字都沒有提到,如果蔡王的條件是要求息王拱手讓出媯公主,看這意思,息王也會應承。
蔡王動心了,「寡人倒不是為了息王感謝寡人——寡人真的無論要求什麼,息王都答應寡人嗎?」
「千真萬確,我們國王就是這樣讓在下傳的話。」就是現在要媯公主,相信息國使臣可能都不會拒絕,反正只是答應,又不能成其為現實。
「那好吧,寡人就出兵援助你們息國。」過了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兒,「楚人既然御駕親征息國,寡人也不能瞧不起他們,寡人也親自去,幫助息王退卻楚王,叫楚王以後再也不敢小瞧我們這兩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