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捕  第14卷 第五百七十三章:小築漸高枕
    家世

    戚繼光祖籍河南衛輝,後遷定遠(今屬安徽),再遷山東登州(今蓬萊)。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六世祖戚祥遷居安徽定遠,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農民軍,隨其部將朱元璋轉戰各地。明朝建立後,戚祥戰死於雲南平元朝之戰,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勞,讓其子戚斌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為明威將軍戚家又搬回了山東。自戚斌至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歷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襲任這個職位。戚景通襲職後,任過都指揮、大寧都司、江南漕運把總,還在禁軍神機營中任過職。嘉靖七年閏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戚繼光誕生於山東濟寧東南的小鎮魯橋,第二天陽光燦爛,戚景通於是給兒子取名繼光,希望他成為一個光輝的人物。

    教育

    戚繼光出身於將門世家,父親戚景通武藝精熟,為人正直,忠於朝廷,為子孫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因受家庭的影響,戚繼光從小就喜歡軍事遊戲,常常用泥巴砌成城牆,用瓦礫堆成營壘,用竹枝紙張作成旗幟,由自己充當指揮,與其它小孩進行「戰爭」。戚景通對兒子期望很高,親自教他讀書寫字,練習武藝,經常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另外,還請了一位好老師梁玠,專門輔導兒子的學業。在父親和老師的耐心教誨下,戚繼光不僅獲得行軍打仗的真實學問,還養成了良好的品質,樹立了高遠的志向,為以後建功立業打下了基礎。

    山東備倭

    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因病去世,十七歲的戚繼光襲任父職,做了登州衛指揮僉事。二十五年(1546),分工管理本衛所的屯田事務。二十七年(1548)至三十一年(1552),奉命率領衛所士兵遠戍薊門(今北京市東北),春去秋歸,每年一次。二十八年(1549)考中武舉,次年進京會試,正逢蒙古俺答汗進逼京城,戚繼光臨時守衛京城九門,並兩次上書陳守禦方略。三十二年(1553),被提升為都指揮僉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到任以後,戚繼光整頓衛所,訓練士卒,嚴肅紀律,使山東沿海的防務大大改觀。

    浙江抗倭

    因為浙江倭患嚴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被調任浙江都司僉書,次年升任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此後,戚繼光多次與倭寇作戰,先後取得龍山、岑港、桃渚之戰的勝利。實戰過程中,戚繼光認識到明軍缺乏訓練,作戰不力,多次向上司提出練兵建議,最後得到批准。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無意目睹到義烏礦工與永康礦工打架的場面(幾萬人打架),戚繼光驚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軍。」戚繼光對招募了近4000人,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次年,戚繼光針對沿海地形多沮澤、倭寇小股分散的特點,創立攻防兼宜的「鴛鴦陣」。四十年(1561),倭寇大舉進犯浙江,戚繼光在台州十三戰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岑港之戰

    嘉靖三十六年(1557),浙江巡撫胡宗憲誘捕了海盜汪直,其黨羽三千餘人盤據岑港,聲稱要為汪直報仇。岑港在舟山島的西面,地形非常複雜,倭寇只留一條小路以便出入,將其餘通路一概堵死。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各路官兵進攻岑港,戚繼光由左路進攻。倭寇居高臨下,明軍仰攻很不方便,雙方死傷都很慘重。岑港久攻不下,明政府認為將官作戰不力,撤去俞大猷、戚繼光等人的職務,限令一個月內攻克岑港。隨著期限的臨近,戚繼光等親率士卒,奮勇衝鋒,倭寇抵擋不住,在一個深夜乘船退出岑港,轉移到舟山北面海中的梅山,此後揚帆南下,轉寇福建。

    龍山所之戰

    龍山所在定海縣(今浙江舟山縣)境內,北面瀕臨大海,是倭船往來必經之道。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倭寇八百多人打到龍山所,戚繼光這時新任參將不久,聽到消息立刻率軍前往。倭寇分成三路猛衝過來,明軍紛紛潰退,戚繼光見形勢危急,連忙跳到一塊高石上,一連三箭將三個倭酋射倒,倭寇這才退去。十月,倭寇又在龍山所登陸,戚繼光與俞大猷等率軍抗擊,三戰三捷,倭寇乘夜撤退。明軍跟蹤追擊,至雁門嶺遇伏,紛紛逃走,倭寇得以乘船出海。兩次龍山所之戰,戚繼光初露鋒芒,同時認識到明軍缺乏訓練,臨陣畏縮,有必要尋求解決辦法。

    組建戚家軍

    龍山所之戰,戚繼光認識到明軍「兵無專統,謀不僉同」,有必要訓練一支強而有力的軍隊。戰後不久,戚繼光便連續兩次上書,向上司提出練兵建議,但由於種種原因,建議未能及早實現。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戚繼光第三次提出建議,決定到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工,得到上司同意。到義烏後,戚繼光進行了嚴格的挑選,他制定了四要四不要:1。不要城裡人2。不要在官府裡任過職的3。40歲以上的和長得白的不要4。膽子特別小的和膽子特別大的不要。(1)要標準的農民(2)黑大粗壯皮肉結實的人(3)目光有神的人(4)見了官府還得有點怕的人最後選定三千多人,編立隊伍,分發武器,進行嚴格的訓練。從此,這支軍隊轉戰各地,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人稱「戚家軍」。

    台州大捷

    嘉靖四十年(1561)四、五月間,倭寇大舉進犯浙江,船隻達數百艘,人數達一兩萬,騷擾地區達幾十處,聲勢震動遠近。其中大股倭寇竄犯寧海、桃渚、新河等地,戚繼光確立「大創盡殲」的原則,在花街、上峰嶺、籐嶺、長沙等地大敗倭寇,先後十三戰十三捷,共擒斬倭寇一千四百多人,焚、溺死四千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與此同時,其它將領也在寧波、溫州一帶和倭寇交戰十多次,取得重大勝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由於台州大捷,戚繼光被提升為都指揮使,「戚家軍」也聞名天下。

    福建抗倭

    福建的倭患也很嚴重。嘉靖三十九年(1560)後,倭寇由於在浙江受到沉重的打擊,在福建的活動更加猖獗,一支築巢於寧德城外海中的橫嶼,另一支築巢於福清的牛田,形勢非常危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繼光受命入閩剿倭,先後蕩平橫嶼、牛田、林墩三大倭巢,隨後回浙江補充兵員。戚繼光剛離開後,倭寇就相互慶賀說:「戚老虎去,我們還怕什麼!」活動又猖獗起來,攻佔興化府城,隨後又據平海衛為巢。四十二年(1563),戚繼光抵達福建,於平海衛大敗倭寇。隨後率軍解仙遊之圍,滅山賊吳平於南澳,基本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橫嶼之戰

    橫嶼是寧德縣東北的一個小島,離岸約有十里,和大陸之間隔著淺灘。漲潮時,海水將島嶼與大陸分開;潮退後,又儘是泥淖。倭寇在島上結下大營,修築防禦工事,侵佔已達三年之久。戚繼光為了渡過淺灘,命令士兵鋪上乾草,隨著鼓聲向前爬行。到達橫嶼岸邊時,倭寇早已布成陣勢,士兵們奮勇衝殺,放火焚燒倭巢,倭寇四處逃竄,明軍乘勝追擊,斬首三百四十八人,生擒二十九人。殘餘倭寇向海上逃命,被淹死六百多人。戰鬥從開始到結束,不過三個時辰。隨後,戚繼光進軍牛田、林墩,剷除了福建的三大倭巢。

    平海衛之戰

    剷平福建三大倭寇後,戚繼光回浙江補充兵員,倭寇又猖獗起來。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倭寇六千人攻陷興化府城,燒殺搶劫,無惡不作。次年二月,倭寇退出府城,據莆田東南的平海衛為巢。四月,戚繼光率領一萬多人到達福建。五月,福建巡撫譚綸命戚家軍為中路,劉顯為左翼,俞大猷為右翼,向平海衛發動總攻勢。倭寇倉皇應戰,戚家軍用火器猛烈射擊,倭寇戰馬受驚,亂跑亂竄,左右兩翼乘勢並進,倭寇大敗,逃回許家大巢。明軍進圍敵巢,四面放火,倭寇或被燒死,或被殺死,逃竄者也多墜崖、蹈海而死,共被斬首二千二百一十人。

    解仙遊之圍

    平海衛之戰不久,又有大批倭寇陸續登陸。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一月,倭寇約兩萬人圍攻仙遊,城內居民晝夜死守,雙方傷亡都很嚴重。譚綸和戚繼光統兵來救,駐紮於仙遊城外二十里處,這時戚繼光的部下只有六千人,敵我力量相差懸殊,不宜立即決戰。次年一月,換防的軍隊到達,戚繼光進行周密佈署後,分道向仙遊進軍。當時倭寇結為四巢,分別盤據於東、南、西、北四門,中路軍直衝倭寇南巢,其它各路配合作戰,倭寇丟盔棄甲,全線崩潰,仙遊之圍得以解除。戚繼光這次以寡敵眾,大獲全勝,體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滅山賊吳平

    吳平是福建漳州詔安縣梅嶺人,他與倭寇勾結,招納海盜、流氓一萬多人,盤踞在梅嶺一帶。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戚繼光攻佔梅嶺,吳平率部南逃,佔據閩廣交界的南澳島,戚繼光跟蹤追擊,將南澳島封鎖起來。十月,戚繼光率軍在龍眼沙登陸,命人散佈勸降檄文,吳平黨羽軍心動搖,戚家軍乘勢進攻,大獲全勝。吳平傷魂落魄,率領部下遁入森林。月底,戚繼光與俞大猷合力進討,吳平慘遭失敗,僅率八百餘人乘船逃脫。四十五年(1566),戚繼光和俞大猷進剿吳平殘部,吳平投海自殺,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驚人戰績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數目不詳,自己犧牲陳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戰鬥:我敵對比:1500對2000餘,全殲2000多名倭寇,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自己犧牲陳四等3人.

    長沙之戰:消滅倭寇3000名,斬首不多,此戰主要為解救百姓.

    福建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犧牲陳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戰,擊潰數上萬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斬首688顆,自己無一人犧牲。

    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此戰陣亡最多,達到90人.

    福清葛塘之戰,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犧牲20人.

    平海衛戰鬥,斬首2622顆,犧牲金漁等16人.

    仙遊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自己犧牲童子明等24人.

    王倉坪戰鬥,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自己無一人陣亡.

    蔡丕嶺戰鬥,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自己犧牲31人.

    韜鈴深處

    小築漸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客館

    酒散寒江月,空齋夜宿時。

    風如萬里鬥,人似一雞棲。

    生事甘吾拙,流年任物移。

    邊愁頻入眼,俯仰愧心期。

    過文登營

    冉冉雙幡度海涯,曉煙低護野人家。

    誰將春色來殘堞,獨有天風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來不見漢時槎。

    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

    (後兩句亦作: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

    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國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望闕台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盤山絕頂

    霜角一聲草木哀,雲頭對起石門開。

    朔風虜酒不成醉,落葉歸鴉無數來。

    但使玄戈銷殺氣,未妨白髮老邊才。

    勒名峰上吾誰與,故李將軍舞劍台。

    三屯新城工成誌喜

    受降新築壯三屯,燈火遙連十萬村。

    障燧層巒秦作塞,風雲大陸薊為門。

    東回地軸山河固,西擁天關宮闕尊。

    百二城邊過質子,千秋同戴漢家恩。

    出塞二首

    (夏四月單騎閱險,行二十里外,水縈山抱,魚泳鳥鳴,何啻江南,憶昔有作)

    郁蔥千里綠陰肥,澗水縈紆一徑微。

    魚為驚鉤聞鼓動,鳥因避幟傍人飛。

    江南塞北何相似,並郡桑乾總未歸。

    惆悵十年成底事,獨將羸馬立斜暉。

    石壁凌虛萬木齊,依稀疑是武陵溪。

    長城舊飲紛胡騎,大漠初驚過漢鼙。

    國士死來今已盡,邊機愁絕劍空攜。

    天山聞說尤佳勝,欲乞君恩試馬蹄。

    伏龍寺

    梵宇蕭條隱翠微,丹楓白石靜雙扉。

    曾於山下揮長戟,重向尊前醉落暉。

    衰草尚迷游鹿徑,秋雲空鎖伏龍磯。

    遙看滄海舒孤嘯,百尺仙橋一振衣。

    登石門驛新城眺望

    萬壑千山到此寬,邊城極目望長安。

    平生自許捐軀易,遙制從來報國難。

    尚有二毛驚歲變,偶聞百舌送春寒。

    廟堂只恐開邊釁,疏草空教午夜看。

    塞外觀音巖

    朔庭喜見戰塵收,石洞思從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節度,何如奉使漢通侯。

    天垂台觀三千里,雪染顛毛四十秋。

    短劍蕭森心尚赤,班超獨倚玉門愁。

    督兵過潮州渡

    汗血炎方七見春,又隨殘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鷗識,一片浮雲是此身。

    行邊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

    薊門桃李應何限,歲歲不知春去來。

    宿石門驛聞馬嘶

    伏軾長嘶動石門,時艱滿目幾消魂。

    非干冀北空群久,羈靮年來苦漸繁。

    辛未除夕

    四指回杓猶障塞,顛毛如許怯簪冠。

    驚心歲月愁仍在,回首風塵夢已闌。

    百戰勞銷千口集,萬金散盡幾人歡。

    燕然北望空彈劍,馬革尋常片石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