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捕   千古承露 第三百三十五章: 帝王於禪師
——    「想通了這些,方丈決定還是留這香客住一晚。」

    「這位香客難道就是太祖不成?」尹俊疑惑的道。

    穆清點了點頭忽然接過穆瑤的話道:「不錯,此人正是當時應天府的太祖,在和陳友諒(注3)決戰

    於龍灣(注2)後,太祖大勝而歸,這次的勝利讓太祖頗有些得意,於是一人帶著滿心喜悅來到紫金山

    下,見山上有一座禪寺,忽然想起了童年自己在皇覺寺(注1)當和尚的情景,心中略有所感,便到寺中

    一遊。

    話說,這天夜裡,紫金山禪寺的方丈左思右想睡不著,他生怕這個相貌古怪的客人晚上生出什麼事端

    來,他本想就此讓此人離開禪寺,但見天色已晚,而且害怕激怒了這人,一把火燒了這座寺廟。可放任這

    人在寺廟之中,他又是在放心不下。於是躺在床上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個好主意。他決定親自邀請這個

    人去大殿說佛法。」

    聽到此處,尹俊哈哈哈大笑道:「讓太祖說佛法,虧那老禿驢想得出來,也不怕太祖一把火燒了那破

    寺廟!太祖豈是講佛法之人。」

    穆瑤望了一眼尹俊,接過穆清的話道:「尹公子說的不錯,太祖豈是講佛法之人,世人皆知,這佛法

    乃有心境清明之人方可講道,太祖一身殺氣,豈是講道之人。況且生逢亂世,豈有道可言,有道也是非常

    之道,帝王之道。」

    尹俊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穆清接過話道:「深夜,方丈終於鼓起了勇氣叫醒了太祖,當太祖得知那老和尚居然是讓他去大殿講佛

    法,哭笑不得,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很快明白了老和尚心中所想,心中雖感不快,但自己住的還是人

    家的地方,出於禮貌,太祖有些不願的隨老和尚來到了大殿。

    穿堂過廳,老和尚終於將太祖帶到了一座大殿內,若大的大殿內只有他們兩人,老和尚客氣而又小心的給

    太祖看了座,待太祖向東坐定後,見太祖身上有一股威嚴之氣。老和尚大感吃驚,急忙對著太祖進行了一

    番仔細打量,誰知打量時,老和尚見坐在眼前的這位香客衣著樸素,且面相醜陋兇惡,舉止還透著一股土

    匪氣,頓時對太祖大為藐視,態度也隨之傲慢了起來。」

    ****************************************************************************

    【注1:皇覺寺,做為朱元璋太祖皇帝的出家地,在他登基為皇帝之後,由原先一個破爛沒有門的小寺

    廟一夜之間而明揚天下,地位尊貴,無比的顯赫。

    注2:至元十九年(公元1359年),陳友諒於朱元璋決戰的地方,最終朱元璋大勝陳友諒,為朱元璋

    以後一統天下掃清了障礙!

    注3:  陳友諒:《明史》在評價陳友諒時,「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

    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姓謝,工作漁民,湖北沔陽玉沙(今湖北監利)人。大元後期偽「漢」政權的建立者。年輕時曾為縣吏。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初為簿書掾,後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投奔陳友諒,陳友諒殺倪文俊,將其頭顱獻給徐壽輝。深得徐壽輝信任,後控制徐壽輝統領其軍隊,最終將其殺害。   

    陳友諒在反元戰爭中竭力爭取漢族地主階級合作,收羅了不少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知名的有元兵部尚書黃昭和進士解觀等人。同時,他在天完內部製造分裂,篡權奪位。至正十九年九月,陳友諒殺害了在反元戰爭中功勞卓著的天完將領趙普勝。同年十二月,殺徐壽輝左右侍臣,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於採石,自立為帝。建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仍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張定邊為太尉。  

    漢政權建立後,一面繼續進行反大元戰爭,一面把軍事重心放在對鄰境朱元璋部的戰爭上。陳朱之間的戰爭是封建統一戰爭,前後進行了三年多,歷龍灣(至正二十年閏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陽湖(二十三年夏)幾次重大戰役。大漢將士多數是天完舊屬,對陳友諒的篡權奪位深為不滿,在戰爭中相繼倒戈降朱,使陳友諒接連敗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至八月陳又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史稱「鄱陽湖之戰」,朱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用火攻擊敗陳軍,陳友諒突圍時又起大戰,陳從船艙中探頭出來,竟中流矢(箭)而死。陳友諒不善於抓住戰機,是他失敗的很重要原因。   

    張定邊等護陳友諒次子陳理返武昌,立理為帝,改元德壽。24年二月,朱元璋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漢亡。 陳理至應天,元璋封為歸德候。數年之後,朱元璋出於「安全感」,將其送往高麗定居,「平安無事」。   

    陳友諒陣亡之後,其部下將其葬於武漢蛇山之麓。現今諒墓淒涼,墓前三楚雄風的牌坊,字跡已顯模糊,墓塚荒蕪,周圍垃圾遍地。當年一代梟雄,今亦荒涼如斯!

    編輯本段遺腹子

    蔡東藩氏所著《明史通俗演義》鄱陽水戰失利,「太子善兒被執」時,還有友諒之妃閹氏者亦遭擒。閹氏國色,為自詡「英雄惜美人」的元璋所迫納。閣氏初不肯從,尋思身懷六甲,後日生男,或得復仇,遂忍辱屈從。後果得生子名梓,居朱明八皇子之列,被元璋封長沙,為潭王。潭王梓者,乃陳友諒之遺腹子也。   

    梓年漸長,就封長沙,臨時辭母,閹氏告以身世,秘囑毋忘時恨,梓飲泣受命而去。無奈心餘力乏,復仇無望,乃縱火焚宮,與愛妃于氏共葬火海。其母聞之,憂憤成疾,未幾亦亡。  

    對這段史實,據蔡東藩氏考核:「史傳謂梓由達定妃所出,達定妃又不著姓氏,想因明代檔案,諱莫如深,無從參考,所以含糊過去。」言之鑿鑿,足可補正史之所忌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